近日“人民理发师晓华”爆火全网,以一己之力带动整个剪发行业登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那么在历史的长河中,这门“顶上功夫”又是如何演变发展的,这其中又隐藏着哪些鲜为人知的奇闻轶事呢?
晓华理发师 图片来源于网络
理发行的祖师爷
从古至今,各传统行业都有自己供奉的祖师爷,而理发业的祖师爷相传叫“罗祖”,这个人的身份更是众说纷纭。
有的说他是唐朝的一位修行道人,有的说他是元朝的一位宰相,更有人言之凿凿的说他是清朝雍正年间的一名太监,其身份之多令人眼花缭乱。
相传唐玄宗李隆基在位时,有一年他的头上长了个非常奇怪的肉瘤,但羞于启齿并未告诉任何人,这下给他梳头的宫人们却倒了大霉。
李隆基 图片来源于网络
因为那时还没有专业的理发工具,每当锋利的梳子触碰到肉瘤时,李隆基都会疼的大叫,愤怒之下便将宫人斩杀。
仅在一个月内,宫廷中因梳头被责罚的宫人不计其数,李隆基甚至下令在全国搜寻梳头高手,但早已听闻消息的梳头匠们一个个如惊弓之鸟,生怕会成为下一个冤魂。
就在这时,一名叫罗祖的道人来到皇宫,主动要求给李隆基梳头,只见他拿出一根样式奇特的长簪,在李隆基的头上来回拨弄了几下,接着便开始有条不紊的梳理头发。
最后李隆基不但没有感到疼痛,反而大加赏赐罗祖,离宫后众人纷纷上前询问,罗祖才道出了其中原委。
长簪 图片来源于网络
“陛下的头发一碰就恼怒,肯定是里面长了什么东西,我只是用长簪将头发都梳理分布好,避开长东西的地方”众人听后无不佩服。
罗祖自创的理发工具给这个行业带来了全新的变革,从此也被誉为理发行业的祖师爷。
而在现有的史料记载中,理发这一行当是从清朝开始才得到了官方的正式认可。
雍正初年,他将宫中剃头的机关命名为“按摩处”,所有剃头的太监均称为“清发太监”。
由于那时的剃头工具还不算完善,有一次一位小太监在给雍正理发时不小心将其头皮割破了一个口子,雍正勃然大怒当即将小太监处死。
有个姓罗的领班太监不忍心见到同僚无辜被害,于是他找来两块竹片将剃头刀完整地包裹了起来,仅露出少许的刀刃。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样一来既避免了因疏忽导致的划破皮肤,也可防止有些太监在理发师时趁机行刺,雍正见后大为满意。
随后这位姓罗的太监又不断改良工艺,他将竹片换成木把,将刀刃的形状也由直线变为桔子瓣,这样一来使得剃头刀更加安全与人性化。
剃头匠大多出宝坻
剃头匠在全国的普及可追溯到清朝入关时期,在顺治元年颁布了强迫汉人的“剃发令”,但是却遭到了汉人的强烈反抗。
清政府为了贯彻这一命令,便扩大了剃头的专业队伍,把从京津各县俘虏来的农民组成了军队形式的“剃发官”,而这些“剃发官”大都出自天津宝坻县。
图片来源于网络
于是这批人开始涌向全国,由于有着皇家赋予的权利,在当时还流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剃
头的买卖不算大, 两头挑子全放下,不管你是公子和王侯,不服气就拿你脑袋说话。”
可见在当时的高压政策下剃头匠的权力有多大,然而这也让全国老百姓都知道了有个专门出剃头匠的宝坻县。
这批“剃发官”来到反抗最强烈的南方时,他们的剃头工具也是格外有讲究。
在剃头挑子的一端会有一个专门的竹编筐,那是用来盛放拒不理发者的头颅,而在竹筐旁边还有一根高高直立的旗杆,悬挂的正是皇帝颁布的“留头弗留发,留发弗留头”的圣旨。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一旦发现了拒不剃头者,官兵们会将人犯直接按倒在剃头匠所坐的凳子上,剃发官们拿刀剁下他的头颅,随后掏出携带的换名为“耳插子”的铜丝,将犯人的耳朵穿起高悬,用来威慑警示众人。
在那时剃头匠们所到之处有官兵鸣锣开道,要求躲在家中的老百姓都要出门剃头,若出现有人闹事殴打剃头匠,破坏挑子等,即当场斩首。
清政府在推行“剃头令”的那段时间,每一副剃头挑子上都弥漫着无尽的血腥与屈辱。
理发中的各类门道
时间来到民国,宝坻人将理发通称为“耍手艺”,并且逐步开发出了“梳,编 ,剃 ,刮 ,捏, 拿 , 捶 ,按 ,掏 ,剪 ,剔 ,染 ,接 ,活 ,舒 ,补”这十六字技能。
作为一名优秀的剃头匠,不仅要熟练的梳发编发、剃头刮脸,还要精通掏耳朵剪鼻毛、疏通眼睛泪腺这些技能,此外染发接骨推拿等也是他们的拿手好戏。
而这其中剪发是最有代表性的一门功夫。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那时潮流的发型都有自己的名字,分别叫帽缨子、马子盖、三星、四喜、鬼见愁、拨浪鼓、朝天杵、蜡头儿等。
“帽缨子”发型就如同它的名字一样,外型酷似一顶帽子,飘逸中带着俏皮,而“马子盖”偏稳重大方,是中老年人的首选。
至于“鬼见愁”则是把小男孩剃成秃瓢,脑后留一撮毛或小辫儿,寓意是“若孩子遇到邪灵,家人只需抓住小辫儿就能护佑其平安。”
而“蜡头儿”更是一句戏言,源自旧时怕老婆的丈夫常被罚“顶灯跪地”,直至油尽灯枯才能起身,孩童留“蜡头儿”则意味着提前体验了“顶灯”的滋味,以后不会娶到悍妇。
图片来源于网络
而且那时的剪发也有明确的规定,站姿端正但不要过于僵硬,双臂平伸,持剪之手需反腕而握。
给客人剪发时,眼神、头部与剪刀要形成一条直线,另一手轻握木梳,在头顶分出层次,最主要是做到“慢剪紧嘎叽”,双手上下翻飞,每一个动作都要求准确无误。
侵华战争期间,日本人在天津时把众多剃头匠们聚集起来给日本官兵剃头,有一位名叫“小黄七”的剃头匠在理发时直接用剪子戳死了一名日本兵,随后他也被枪杀。
“小黄七”的故事令人钦佩,而为了防止再出现类似事件,日本人专门从国内带回了一批先进的剃头推子,这也在无意间为理发行业注入了一丝新鲜血液。
结语
现如今街头巷尾的理发店层出不穷,纷纷以新颖时尚为卖点,而理发师们也都化身成了各种形象设计师,造型总监。
然而在他们手中诞生的发型却难以获得顾客的青睐,究其原因是缺少了一丝真诚与用心。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从顾客的需求到发型的设计,从工具的操作到服务的态度,每一个环节都承载着理发师们的情感与智慧。
只有付出百分百的真诚,才能让顾客在离开理发店时都带着满满的笑意与自信。
亲爱的读者朋友们,如果你们对这篇文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欢迎在评论区畅所欲言,你们的每一条点评都是我前进的动力!原创不易,搬运必究!
参考资料:
1.剃头挑子出宝坻;张宝年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