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援引路透社报道,中国近年来一直在努力调整农产品进口来源,以使自身处于更有利地位。一旦美国总统大选后与华盛顿进一步发生贸易摩擦,中国就能对美国农产品加征关税,同时减少对中国粮食安全的影响。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进口国,而中美贸易战的威胁迫在眉睫。共和党特朗普提出要对中国产品征收60%的关税,以提振美国制造业。他的对手、民主党人哈里斯预计也将在贸易问题上与中国对抗。中美此前的贸易战对美国农民造成了打击。

美国农业部高级经济学家肖恩·阿瑞塔透露,在两国间上一轮贸易战中,美国农业遭受的损失超过270亿美元。今年中国从美国进口的大豆份额已经从2016年的40%降至18%,而巴西进口所占的份额从46%增至76%;玉米进口情况亦然,在中国批准从巴西采购玉米仅一年后,巴西已于2023年取代美国,成为中国最大的玉米供应国。与此同时,中国一边有序扩大转基因大豆玉米的应用范围,一边逐渐减量替代饲用豆粕的使用,以实现粮食自给自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根据美国农业部公布的数据,从9月1日开始至10月10日,美国对中国出口的玉米装船量仅为6000吨,而去年同期则为72万吨。已销售但未装船的数量为0,而去年同期则为21万吨。从9月份至今中国从美国进口的玉米数量几乎清零。可以说,美国在中国玉米市场的份额从31%降至仅6%,再到几乎清零完全失去中国市场,这是美国大肆挥舞贸易“大棒”的直接后果,完全是咎由自取。想要重新获得中国市场,已经几乎没有了可能。

由于遭到日本国内外的质疑和反对,日本新任首相石破茂已决定暂时“闭麦”,不在东盟首脑峰会上提出建立所谓“亚洲版北约”的想法。但美国驻日本大使拉姆·伊曼纽尔却开始不遗余力地“拱火”,鼓吹构建“经济版北约”,扬言要对中国进行“经济封锁”。伊曼纽尔声称拜登政府已成功扩大在“印太地区”的多边安全伙伴关系,应考虑对中国采取新的经济措施。认为美国需建立一个与北约相似的“贸易防御联盟”,寻求“在经济上孤立中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现如今,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身为众多国家的重要贸易对象,美国的“脱钩”呼吁并非轻易就能实现。以欧盟对华电动车加征关税为例,尽管最终通过了,但德国的反对态度却显得耐人寻味。同时,欧洲一些国家与中国的接触日益频繁,突显出他们并不打算对中国实施类似措施。在美国与其盟友之间尚且意见不一的状况下,所谓的新型北约不过是一场虚张声势的秀。美国急于塑造的这一新联盟既深具讽刺意味,又暴露出其现实的无能。

自岸田文雄时代起,日本便积极配合美国的印太战略,频频在南海、东海等问题上对我国发起挑战。然而,随着美国全球战略重心的转移,日本逐渐发现自己在东亚的处境愈发艰难。石破茂的亲华政策,很大程度上是为了缓解日本面临的安全压力。表面上看,石破茂似乎在推动美日同盟的升级,但他清楚地知道,依靠美国的军事保护并不是长久之计。借助推动“亚洲版北约”这样的不切实际的构想,石破茂实际上为自己争取了更多的外交回旋空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伊曼纽尔的所谓“经济版北约”,离开了东南亚就是瞎扯淡,截至2024年1到8月,中国与东盟的贸易总值为4.5万亿元,同比增长10%,占中国外贸总值的15.7%,东南亚和中国互为最重要的贸易伙伴,这是双方关系的压舱石,不是美国挑拨两句就能改变的关系。伊曼纽尔提出的这个“构思”,从一开始就注定是失败的,不过是华盛顿无法适应中国的经济崛起,最终闹出来的念头,结果也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