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哪个朝代灭亡时最惨烈,恐怕没有能与北魏相比的。汉唐宋灭亡的时候没有出现全境都爆发起义的情况,而北魏做到了,即便是元朝和明朝,也没达到全境(汉地本部)全部起义的情况,广州的元朝官员何真是割据,但不是靠起义上来的。明末江南受到波及的范围也很有限,华南也基本上没有被卷进去。因为起义被彻底瓦解掉的,只有北魏一个,所以北魏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标本。
在这张图里面看,貌似淮北地区没受到冲击,实际上陈庆之已经偷家了,而且在这种边界地区,因为经常交兵,燹祸四起,而且易手频繁,爆发起义的可能性很小,毕竟起义要有人存在,这里都没啥人了,还闹啥?另外,淮河古代也不是什么安生的主儿,闹一次洪水就能淹死不少人的。考虑到这些,就容易理解这里的空白原因所在了。新旧两个都城洛阳和平城都遭到了冲击,最后甚至还发生了河阴之变,死了几百名宗室贵胄和大臣名流,惨烈程度当然绝非其他朝代所能相比的。更离谱的是还出现了多个与六镇系起义不相干的片区,关中片区波及范围之广令人难以置信;洛阳片区还横跨了南北朝的边界。关中片区和六镇之间的那片空地,今天的鄂尔多斯和榆林之间,现在是毛乌素沙地,几千年前是一片草原,所以西汉时期是养马地,叫“朔方”;到了唐朝那个地方还有地名叫“马邑”。
通常意义上的六镇起义,并不能将北魏各个地方的起义或叛乱解释都纳入进来,例如青州肯定是没有府户和镇民的,也不存在类似于六镇的那种矛盾,这里反应更多的其实还是豪强与朝廷之间的对立关系。北魏经历的是历史重置的过程,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段相对长期维持局部统一,但内部实际上高度分裂的时代,与北魏处于类似的历史重置阶段的,其实是唐末到五代之间,与六镇起义带来的效果类似的是黄巢起义,在这次大扫荡后,唐朝对于南方那点微弱的统治也被打破了,在彻底丧失有效财政收入的情况下,唐朝很快被北方武将拿捏,进而亡国,但唐朝本身灭亡的过程实际上只是一个瓜熟蒂落的关系,死的不是很剧烈、很难堪。而历史重置也仅仅是到后周才最终实现,但是由于宋制的智慧,才平滑的接手了五代十国的烂摊子,这就是政治制度成熟的一个好处。从唐中后期藩镇到后周,再到北宋建立,实际上并不是很长一段时间,而且唐还由于自为而不自知的部分宋制得以延续了很长一段时间,真正出现彻底土崩瓦解就是黄巢起义之后的事情了,黄巢起义的时间也不短,875-884年,兵败狼虎谷,延续了近十年,如果算上王仙芝那一段,就正好是10年。880年,黄巢已经完成了从郓州杀遍江南的旅程,北上威胁长安,到此时唐在南方的统治实际上就已经崩溃了,十国的割据格局已经形成了,所以我们从880年开始算。而后周则是到了951年才建立,郭威他们已经开始能够推行类似小农兵的实质性均田制的措施了,也就是完成了从土地兼并到全民小农化的重置过程了。当然,节度使还是很多的,但是威势已经大为削弱了,毕竟他们的经济基础被削弱了。
北宋建立是960年,杯酒释兵权只是一种通俗读本的写法,实际上经历了两次,直到第二次969年释权才彻底完成,所以我们算作969年或者970年完成,89或者90年,那也不过是90年。但从东汉黄巾起义到隋朝经历了多少年?184年到581年,397年,这都快四百年了,这里面固然有多次北方游牧蛮族南下造成的破坏,但也足以说明问题了。而且这里面还经历了多次看似结论乱局的魏、西晋、前秦等朝代,但是最后却都崩溃了,说明那些依靠逃避问题的手段来解决问题的办法行不通,到了北魏,迫于历史形势和鲜卑军事政权的特点,他们才开始真正着手解决这个棘手问题。到了北魏这个阶段,太和九年(485年)着手从朝廷层面重建小农社会。这就是试图掩盖根本问题导致society愤懑挤压的结果。北魏为什么有手段重构?这和清兵入关后能在江南逼迫士绅纳粮完租的道理是一样的。如果用拜占庭历史上的朝代作比喻,其实它最像拉斯卡利斯王朝,也就是尼西亚朝廷,他们的皇帝本质上是游牧部落首领,只不过北魏肯做事,去做了重置历史的事情,而拉斯卡利斯堕入温柔乡了。除了愤懑挤压,另一方面不得不说,是北魏所为已经部分损害了汉地豪强的利益,所以他们看到压着自己进行小农退还的暴力机器出现总崩溃后,就着急忙慌的进行反攻倒算,恢复自己的原有利权。
为什么说起义,讨论的很多却是豪强的问题?原因很简单,历史上的很多起义,本质上都不是纯粹的起义,起义是普通穷苦者的选择,而叛乱是可以过得好但也想要皇帝轮流做的主儿,这些住在坞堡里有私家部曲的大弟煮,他们是不安分的。如果非要说为什么唐朝能延续均田制、府兵制,本质上还是一个大号北魏,但他比北魏强的地方是,它带着自己的好哥们和暴力机器一起就食汉地,而不是只带来皇室成员,另外就是无意识的沿袭隋朝对江南的统治模式,间接形成了后来的宋制,等于唐既有北魏的武力,又有后世宋的南方统御和税收,所以唐能维持好几百年不倒。那么唐为什么不能彻底消灭藩镇呢?实际上单从削平藩镇上层建筑的角度看,唐好几次都做到了,但是经济基础不允许唐实现这个目标,削平了之后基层还是弟煮兼并的割据,他们只会滋生本土的牙兵和兵痞,藩镇很多都是客军,而非土军。
唐军虽然仰给江南,但江南到汴宋再到长安的运河并不是维护得很好,所以补给不是很充足,而且唐军的战斗力也早就无法和唐初同日而语了,再者对军队的统御制度不好,导致很多平叛的唐军后来自己也叛乱,甚至称帝。所以唐空有江南的财入,但无有效兵力,也就无法平叛。五代实际上仍然是多个军头混战,他们作为代理人代表地方豪强作战,在这个过程中折损了很多势力,实际上也间接完成了重置,而在重置的类似于小农兵的新质税基上,五代的控驭力也就一代强于一代,到了赵宋,更是在不抑兼并的基础上改换了统御思路,形成了完全的物权逻辑,取代了原有的人事逻辑;与此同时,废除了与控制人丁相配套的上层建筑,也就是节度使的框架,这才有了杯酒释兵权的故事。五代由于主要由汉人军阀主导,所以消耗豪强的速度更快,而且每次建立王朝的都是养蛊中杀出来的兵头,自然战力爆棚,也就导致契丹基本上没占什么便宜。此外,唐朝中后期,北方也有一定的消耗,而这种消耗还受到唐朝廷的有限干预,因此消耗速度 总的来说是远快于魏晋南北朝的。即便从8世纪下半叶算,也只是200年,相较上一个重置期仍然要断一半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