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的一天,开国上将李聚奎来重庆视察。期间,他来到一家理发店理发,等见到理发师后,他却大吃一惊:“司令,你怎么在这里?”

李聚奎口中的“司令”究竟是谁?为何他会成为一名理发师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辈子跟党跟定了”

李聚奎上将的军衔是在1958年单独补授的,而且是毛主席特别关照的。

主席曾说过:“若是没有李聚奎,那新中国得晚成立100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主席之所以会这么看重他,除了他征战半生,为部队立下无数军功外,还有他那对党的绝对忠诚,以及从未动摇的革命初心。

但其实一开始李聚奎将军并不是我军阵营的,他的入党之路还经历了一番周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聚奎出生在湖南安化的一个小山村中,虽然家境贫苦,但父母却还是坚持送他去读书,希望他将来能有一番成就。

接受了几年的教育后,李聚奎的眼界也变得开阔起来,他心中装的,不再是每天的一日三餐,而变成了国家大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国内动荡不堪,百姓们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中,小小年纪的李聚奎也有了忧国忧民的思想。

在22岁时,他成为了唐生智部下的一名战士。

唐生智是当地有名的湘军首领,李聚奎没想到自己第一次参军,就能跟着这么有名的“长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聚奎跟着唐生智参加了轰轰烈烈的北伐战争,在这期间,他在唐生智身上学到了许多用兵学问和战术战略。

第一次当兵的李聚奎对唐生智还是抱着一些幻想的,他渴望在唐生智的带领下,他能完成革命,为百姓开创一个新的未来。

然而,现实却并未如他所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湘军内部的情况并没有李聚奎想象的那样美好,很多士兵不是为了革命而参军的,他们都是为了“当官”来的。

见惯了一众官兵自私自利、懒政卸责的本质后,李聚奎大失所望,他也渐渐意识到,这支部队走不长久,也没有希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此,在国共第一次合作失败后,李聚奎毅然离开国军,辗转千里,来到了彭老总部队。

李聚奎在国共合作时,便与我党有过深入接触,他能察觉到两党之间有着根本性的不同,我党是一心为人民群众着想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那时正值我党的低谷时期,彭老总不愿轻易相信任何一个从国民党过来的人。

此时的李聚奎孑身一人,没有任何人的引荐,他知道彭老总很难在短时间内信任自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能做的,只有诚恳地袒露自己的心声:“我明白大家如今很难接受我,但自从我决定跟党走的那天起,我就没再想过第二个选择。”

“这辈子我跟党是跟定了,以后党让我干啥,我就干啥!口说无凭,我会用实际行动证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后他又主动提出,自己不会参加作战会议,直到大家正式接受他的那天。

在之后作战的日子里,李聚奎便真如他所说的那样,每次部队召开重要军事会议,他都会刻意避开。

但在干部们召开政治思想会时,他又是听得最认真的那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战场上,他也一直绝对服从上级的命令。不管是临危受命的紧急任务,还是深入敌营的冲锋任务,他一直都义不容辞,从未推诿过。

甚至有好几次,李聚奎身负重伤,徘徊在生死一线,他都没有忘记完成任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也正是因为李聚奎这种敢打敢拼,无私奉献的精神,深深打动了战士们,大家也终于接受了他。

他随彭老总上了井冈山后,朱老总亲自接见了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让他印象最深的,是朱老总所说的一句话:“当红军有三条,一不要钱,二不要命,三不要家!只有做到这三条,才能当好红军。”

李聚奎听后深受震撼,之前在国军当兵时,他从未见过哪一个官兵,不爱钱爱命的,即使是在大革命期间,他们当兵也总是要图点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红军却不是这样,他们牺牲了个人的一切,包括自己的生命,一心一意只为革命,只为人民能过上幸福的生活。

李聚奎愈发觉得自己选对了路,选对了领导。在往后的几十年中,李聚奎也一直将朱老总的教诲谨记在心,将其当作了自己的人生箴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红军长征后,李聚奎担任前锋队,负责为大部队开路。

这一路上,他从湘江拼杀到了大渡河,曾几次以身为诱饵,吸引敌人火力,掩护大部队摆脱险境。

在抢渡乌江战役中,他更是为部队立下奇功,名震全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抢占乌江立奇功

当时我军经历了湘江一战后,兵力直接从八万锐减到三万。李聚奎率兵冒死抵御住了几十万敌军的进攻,成功为大部队打开了突围的缺口。

红军突围成功后,一路北上,却被千里乌江挡住去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前方是乌江天险,后方是十万追军,而对岸的敌人也闻讯赶来,做好了战斗准备。一旦我军过江,便会立即陷入他们的攻击范围。

紧要关头,李聚奎再次站出来,主动请缨担任先头部队,突破乌江,为全军开路。

他说这话时,身上还染着在湘江一战中流的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然大家都很担心李聚奎的身体状况,但他们也知道,除了李聚奎,恐怕没有第二人能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

就这样,李聚奎仅带着十几名战士,乘坐几个木筏便冲进了敌人的炮火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一番激战后,竹排被打翻,李聚奎与几个战士都被卷入浪中,他们一边躲避敌人的射击,一边奋勇游上岸。

就这样,双方由枪战改为近搏。此时的李聚奎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他一心只想着再多消灭一个敌人,多为部队争取一线生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终,在李聚奎的奋力拼杀下,战士们成功抢占了对岸。

杨得志将军立即抓住机会,开始率领战士们构建浮桥。在浮桥建成,到大部队成功渡河的这段期间,李聚奎一直在对岸苦苦坚守,阻击敌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战斗结束后,毛主席亲自嘉奖了李聚奎部队:“你们一直走在我的前面,是立了大功的!”

杨得志也笑道:“强将手下无弱兵,李聚奎同志手下个个都是骁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之后的日子里,李聚奎继续发扬这种敢打敢拼的精神,他带领战士们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为部队立下了赫赫战功。

经过这么多年的战斗,李聚奎早已成为了一名成熟的红军战士。组织对他也很放心,总是对他委以重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聚奎并未辜负上级的信任,总是能出色地完成各种任务。

但在抗日战争时期,他却罕见地失利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遗憾的是

1938年,在晋冀豫边军区根据地稳定后,八路军129师开始转战冀南大地。李聚奎也跟随徐向前来到冀南战斗。

冀南虽然没有日军大部队驻守,却有无数割据势力在这里混战,扰得百姓不得安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中有两支部队势力最大,一支是段海洲部队,一支是赵云祥部队。

两支队伍虽然都是抗日的,但他们还是有些差别的。赵云祥是国民党部队,他除了抗日外,还总喜欢抢夺地盘,占村为王。

而段海洲以前跟过国民党,现在这支部队是他一手建立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一心只为抗日,他的部队中聚集了各路人士,有从国民党中逃出来的散兵、有无家可归的孤儿、也有投身抗日的青年学生。

由于段海洲群众基础扎实,觉悟也很高,于是徐向前决定收编段海洲部,并派李聚奎过去游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段海洲见到李聚奎后非常高兴,早在我军进入冀南后,他便一直想找办法联系我军。

在此之前,赵云祥因为忌惮他的力量,多次想收编他,但都被他拒绝了。之后,他便一直深受赵云祥打压,行动也一直被掣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直到我军进入冀南,与日本人打了几场胜仗,解放了十几座县城后,段海洲才起了投靠我军的心思。

因此在李聚奎说明来意后,段海洲便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但他心中只有一个顾虑,那就是我军是否会善待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聚奎也是第一次做政治工作,而且是到一个复杂的部队做思想工作,只觉得肩上的担子不轻。

而徐向前正是考虑到李聚奎以前在国民党待过,所以才将他派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聚奎想到这么多年的征战生涯,于是认真地对段海洲说道:“只要你坚定信念,好好接受改造,一定能成为一位合格的八路军。”

之后李聚奎向他讲述了自己的亲身经历,从湘军到红军,从井冈山到长征,一直讲到现在的抗日战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段海洲听后大为震撼,他从未结识过像李聚奎这样英勇无畏的人,也从未见过经受过这么多磨难,却还依然坚毅的部队。

段海洲的英雄情结被激发,随即表示一定会好好接受教育,成为八路军的一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之后,段海洲部队顺利改编,徐向前任命他为129师青年纵队司令,而政委则由李聚奎担任。

在李聚奎的悉心教导下,段海洲的思想也有了明显的转变。

然而,就在李聚奎以为一切都要尘埃落定时,意外却发生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一天,段海洲毫无征兆地说,自己要回老家治疗眼疾。李聚奎没多想便同意了。

谁知,段海洲从此一去不复返,只寄回了自己的枪。李聚奎知道,段海洲是离开了。

他痛心不已,只认为是自己的工作没做到位,连段海洲什么时候有了异样,他都不知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徐向前却说,这件事不怪他,其实他已经将段海洲改造好了,仅凭段海洲寄回来的枪也能看出,他离开时是怀着愧疚的心情的。

徐向前说得没错,段海洲离开并非是个人意愿,他内心是充满纠结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原来就在前两天,段海洲收到一封密信,是石友三寄来的。段海洲早年在上学时,在石友三的随军学校学习过,经常受他的恩惠。

后来石友三背离了国民党,遭到了追击,只能遣散队伍回家。而段海洲也回到老家,开始自己成立抗日队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此时石友三正不断针对我军,在听说段海洲加入八路军后,他怒火中烧,随即给段海洲写了一封信,骂他忘恩负义,逼他加入自己的队伍。

段海洲本就是个义薄云天的人,自然忍受不住被石友三这样指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冲动之下,他离开我军,加入了石友三部队。出于对李聚奎的愧疚,他离开时没带走一兵一卒,最后还将自己唯一的配枪还了回来。

但好景不长,石友三投靠了日本人,段海洲对他这种行为感到不齿,他直接离开军队,回到重庆,开了一家理发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55年,李聚奎来重庆视察时,两人才又一次遇见。

段海洲向李聚奎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却又说道:“我从未忘记你的话,我的心一直是向着党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聚奎点点头,欣慰道:“我明白你的苦,你是个好同志!”

之后,在李聚奎的关照下,段海洲回到了地方工作。他也终于兑现了当初对李聚奎的承诺,一直坚守在岗位上,为国家和人民默默付出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