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9月和10月英法美比荷卢德意加九国达成的《伦敦-巴黎协定》主要内容就六点,第一,英法美停止对西德的占领,改为驻军,保持到1998年为止;第二,西德建立50万人的军队,加入北约;第三,西德不能拥有核武器和生/化武器;第四,西欧联盟六国的扩军需要征得缔约国同意;第五,在《布鲁塞尔条约》规定的基础上组建西欧联盟,吸纳德意两国加入,删除一切防止德国侵略的词句;第六,英国在欧陆保留4个师和1个战术空军联队。1954年11月,苏联就联合东欧七国举行“欧洲和平与安全会议”,宣布如果西方坚持批准西德恢复主权、重建军队和加入北约的《巴黎协定》,则与会国将在组织武装力量和司令部方面采取共同措施,以保障自身安全。1955年5月,巴黎协定生效后,苏东国家在华沙举行第二次欧洲和平与安全会议,与当月14日缔结《友好合作互助条约》,简称《华沙条约》,华沙条约组织由此成立。这是对西德加入北约的公开反应,巩固了苏联与东欧国家间的军事同盟关系,标志着欧洲正式出现了两个对立的军事政治集团。
伦敦巴黎协定是对北约的一次扩展,西德是否纳入北约范围内,其实原本是一个可以商量的问题,但是因为冷战一发不可收拾,特别是在杜鲁门的支持下发展得越发狂躁,所以很难像奥地利那样解决,奥地利其实是苏联最希望的版本,而非东德那样的情况,因为奥地利这种状态和芬兰差不多,都可以作为苏联同西方之间有限贸易联系的窗口,这和香港对大陆和西方的关系是差不多的。而且,德国这么大的地方,基本上被割让了大量领土给波兰,其个头、体量和未来的潜力也是不容忽视的,这有利于西方态度的软化和苏联战略处境的改善,但是,杜鲁门虽然不能连任了,可冷战的种子已经埋下,开弓没有回头箭了。
这是西德问题恶化的大背景。英国的期望主要是利用美国在欧洲遏制苏联的“机遇”来竭力恢复自己原有的权势,但是,英国高估了自己的恢复力,也高估了美国的善意,实际上美国对英国是一鱼两吃,在殖民地方面反而和苏联在吃自助餐,搞英法荷葡的殖民地;在欧洲则把英国当马仔,用作对抗苏联的马前卒,英国是彻彻底底的的狗罢了,和日本甚至菲律宾的作用差不多,只不过随着苏联解体和80年代从香港吸血搞来的好处,金融业才有所复兴,但也远远无法和二战前的情形相比了。但是,英国除了这一条路没有其他选项可走。英国虽然仍然认定自己是当时的世界第三大国,但随着印度等重要殖民地的独立,英国的第三大国地位实际上急遽缩水,完全无法支撑起自己的霸权与野望了。
布鲁塞尔条约就是英法比荷卢五国的防德反苏的目的下建立的防卫组织,这个组织在1948年建立,比北约早一些,北约是1949年建立的。西欧联盟和美国的绑定,英联邦里加拿大和英国的黏合,这些都是有迹可循的,但德国问题是悬而未决的,对西欧国家来说,通过德国与苏联保持一定的交流,并非不可接受的,因为在马歇尔计划的支持下,苏联实际上很难通过内部的社会葛明来倾覆西欧各资产阶级代议制政权的。因此,这一条完全可以通过中立德国保留驻军来实现,英法美如果不改变分区占领的现状,也不会造成真正的威胁。唯一的不满可能来源于德国统一后到底站队谁。从美苏在西德东德建立后的反应看,他们的心中都有一个相对来说“确定不移”的信念,那就是德国最终还是会走向统一,与其阻挠这种统一,不如送个顺水人情,只要不形成威胁,能够为己所用便可。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无论出于炮灰的考虑,还是兵站与武器库的计划,德国最后都有可能被美苏通过有意无意的形式被武装起来。
与其让德国自动的带有仇恨的武装,最后养虎为患,不如恢复有限的尊严,以支持的形式做到。旷日持久的占领最终可能带来社会性的怒火与反抗,反抗久了而不能敉平,就容易招致放血,放血对任何一个强权来说都是不可接受的,而此外只有核武器可以考虑,但核武释放后这块地就变成了废土,所以与其成为众矢之的,或者焦土废土政策,不如维持原有的体系。在原有的体系中,凡形成动员体系的闵租锅架,且其工业禀赋曾经得到开发,就有可能用来冲抵其他潜在的被打压对象,所以整个秩序是不会容许一个列强长期衰弱的。这就是欧洲历史上英法俄德很难出现长期被压制的情况的原因。当然,有的属于是表面复兴,但实际上已经成为附庸的情况,例如今天的英法德,相对于美国来说,都不同程度的属于傀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