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让所有美国的导弹打不到中国。”谁也没想到,这句话竟然出自青年科研工作者——陈德明之口。他眼神坚定,仿佛已经预见到了中国的未来。

陈德明是谁?或许此时你并不了解,但提到他的成就你就会不自觉竖起大拇指。

2010年,中国首次陆基中段拦截试验举行,随着一声令下,导弹利剑出鞘,几分钟后,目标靶场被彻底摧毁,宣告着首次试验圆满成功。

这是我国第一次试验,就获得了成功,之后的四次试验也都以胜利告终,宣告着中国成为第二个实现精确中段反导拦截技术的国家。

所有功臣中最不能忽略的人,就是陈德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时间倒回到1991年,伊拉克与科威特之间的战争,引发美国的愤怒,得到联合国的“同意”后美国领着联合国军队来到伊拉克,为科威特“讨公道”。

从苏联购买了大量先进武器的伊拉克,丝毫不惧企图与美国带领的联合国军队对抗。

然而美国带来了更加先进的高科技武器,不仅军队数量和质量都远超伊拉克军队,还对伊拉克军队的联络进行干扰,让世界看到了信息传递在战争中的重要性。

并且美国的爱国者导弹在这次战争中也狠狠出了风头,它成功拦截并摧毁了伊拉克一枚导弹。

这场战争后,其他国家都埋头制定军事计划,希望能研制出更先进的武器,以防被压制得太狠,尤其是反导技术。

当然中国也是如此,反导技术验证试验正式开始,陈德明就是负责牵头的专家之一。

早在60年代时,国家就开始提出相关的研究工作,但碍于技术限制,研究一度停摆。

而海湾战争的爆发,让这项研究工作不得不提上日程。

不过说很简单,做起来却十分艰难,当时陈德明的任务是计算任务窗口,可是他根本不懂什么是任务窗口,能够参考的文献也十分稀少。

没办法他只能研究仅有的一些资料,再请教其他老专家,不停地做实验,终于在一个月的时间内计算出了任务窗口。

不仅是完美完成任务,他还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都列出来,结合自己的研究写成一篇论文,分享给业内人员以防再遇到相同的问题不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研究基地只有一个老旧电脑,60多个人都要用,陈德明察觉到这会影响研究进度,于是自费一万多买了一台当时最先进的电脑,分享给大家一起用。

不过总的来说,这还是他的电脑,也让他的工作时间增加了很多,他经常计算到凌晨不知疲倦。

为了不让家里人担心,他特意设置了一个晚上十一点半的脑中,提醒他该下班了。

有时候他太累了会提前回家,但到家后根本没有什么父慈子孝的温馨画面,他到家鞋都来不及脱就睡着了。到凌晨醒了又起来工作。

这样拼命的态度,让他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大幅提升,大家纷纷称赞他“工作狂人”,很多不懂的都会请教他。

有一次,国家在进行战略导弹飞行试验时,弹头发生故障解体,根本没有落入预定降落区,甚至怎么找都找不到。

科研人员很是着急,因为失败的数据尤其重要,找不到弹头就无法研究失败原因,而且弹头落到其他区域也会造成不可挽回的影响。

军队出动了数百人在戈壁滩上寻找两个多月,都没找到。此时陈德明来了,通过实验过程查找问题,反复建模实验,终于确定了弹头可能落入的地点。

最终弹头果然在陈德明算出来的相距不到5公里的地方,别看5公里看起来很大,但是这已经比大海捞针好得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10年,中段拦截试验成功完成,之后我国就进入反导技术的快车道,2013年、2014年、2018年、2021年、2023年的试验都取得了成功。

在其中,陈德明研究出的多个技术专利,拒绝各种荣誉,只为专心钻研导弹,不愧为“”第二个钱学森”的美誉。

参考信息:

人民网:西北某基地研究员陈德明--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