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网络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请悉知。

公元 1234 年蒙古与南宋联军攻克蔡州,金哀宗自缢,金国宣告灭亡。各地的金军余部仍在顽强抵抗蒙古铁骑,其中金国名将汪世显所部尤为引人注目。汪世显,身为蒙古汪古部人,却在金国效力,以骁勇善战著称。此前他镇守巩昌,是陕甘地区抗击蒙古的重要力量,战功赫赫。

金哀宗继位后,着力强化关河防线,企图凭借潼关、黄河天险阻挡蒙古骑兵。汪世显在此期间尽职尽责,为保卫金国领土奋力作战。但 1232 年局势突变,拖雷、速不台武力借道南宋汉中,进入唐州、邓州。完颜仲德匆忙回京勤王,汪世显开始全权负责巩昌军务。此时金哀宗因对汪古部心存疑虑,担心汪世显拥兵自重,便派遣粘葛完展 “空降” 陕甘,试图剥夺汪世显兵权,接管巩昌、秦州、庆州等地防务。这种在国家危亡之际的内部分裂行径,无疑让汪世显深感不满与愤怒。蔡州陷落后汪世显一不做二不休,刺死粘葛完展,掌控了秦州、巩昌及其辖区二十多座城池,成为陕甘地区一股不可小觑的势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金国灭亡金哀宗身死,汪世显陷入了何去何从的困境。追溯往昔成吉思汗时期,蒙古就有借道南宋攻灭金国的战略意图,拖雷也曾多次出兵。在这期间南宋名将曹友闻与汪世显曾在川蜀陕甘共同抗击蒙古,彼此结下了不错的私人感情。汪世显还曾赠予曹友闻良马,对其英勇颇为钦佩。如今金国已亡走投无路的汪世显将目光投向了南宋,他愿率 5 万兵马及二十多座城池归顺,多次致信四川制置使赵彦呐,表达投诚之意。从常理而言无论是基于此前的合作情谊,还是为自身及部下寻求出路的现实考量,汪世显的这一选择都属人之常情。况且当时南宋与蒙古已因 “端平入洛” 事件彻底决裂,窝阔台正准备兵分三路大举南侵,南宋正急需人才与兵力加强防御,汪世显的投奔无异于天赐良机,若能接纳,宋军有望在川蜀外线建立抗击蒙古的前沿基地,从而更好地拱卫内地安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南宋朝廷对待汪世显的态度却令人费解,赵彦呐将此事上报丞相郑清之,希望接纳汪世显,却遭到拒绝。赵彦呐连续四次请求,均被郑清之无情驳回。这背后实则隐藏着南宋官场内部复杂而激烈的倾轧。当时丞相郑清之决定出兵北伐,收复开封、洛阳、商丘,构建完整的江淮防线,为此他要求川蜀战区、荆襄战区出兵、出粮,协同两淮战区作战。但荆襄战区的负责人史嵩之、孟珙,皆为前任丞相史弥远的党羽,他们对郑清之排挤史党心怀不满,同时也不认可此次北伐战略,于是拒绝出兵还拉拢赵彦呐一同抵制,史嵩之、孟珙的不出兵,除战略分歧外,更多是出于内部权力斗争的考量。而更过分的是在宋军北伐溃败后,他们竟不去接应,致使北伐军全军覆没。赵彦呐虽与郑清之关系尚可,但因对北伐作战缺乏信心,且受到史嵩之、孟珙拉拢,也加入了抗议出兵的行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终南宋三大战区仅有两淮战区出兵,赵氏兄弟、全子才率领区区 6 万人马进入河南。南宋人口多达八千多万,北伐却仅能派出如此少量的军队,足见朝廷内斗之激烈程度。由于此前史嵩之、孟珙出兵攻打蔡州时向蒙古提供了 30 万担粮食,此次北伐军严重缺粮,只能分兵行动,且每批军队仅携带 5 天口粮,如此作战,失败几乎是必然的。端平入洛之役,宋军遭遇惨败,驻守河南的以汉军为主的蒙古偏师几乎全歼 6 万宋军,蒙古军队甚至饮马长江。此役失败后郑清之下罪己诏,颜面尽失,对赵彦呐、史嵩之、孟珙等将领自然恨之入骨。因此当汪世显前来投奔时,郑清之出于个人恩怨及权力制衡的考虑,坚决反对接纳。因为一旦汪世显归宋,必然会增强赵彦呐的实力与威望,这对郑清之极为不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236 年阔端率蒙古大军南征,兵锋直指巩昌、秦州地区。汪世显孤立无援,南宋又拒绝施以援手,无奈之下他只好投降阔端,并成为蒙古大军先锋,转而与南宋为敌。此后汪世显先后五次攻入四川战功赫赫,他不仅攻克成都,还斩杀了四川制置使陈隆之、大将曹友闻。曹友闻的阵亡尤其令人痛心,若不是汪世显从背后突袭,使其腹背受敌,宋军或许能守住阳平关,将蒙古大军阻挡于四川之外。汪世显的投降,致使川蜀门户大开,宋朝的五州三关完全暴露在蒙古铁骑之下,战略屏障丧失,阔端得以顺利入川,一度打到重庆险些与阔出的东路军会师。川蜀大地陷入战火纷飞之中,百姓流离失所生灵涂炭。这一悲剧局面的形成,郑清之难辞其咎。若南宋朝廷能够团结一心,摒弃内部纷争,一致对外接纳汪世显,历史或许会改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汪世显投降蒙古后凭借自身实力,依然掌控秦州、巩昌数十座城池,成为一方诸侯。忽必烈时期蒙元开始削弱汉军世侯权力,众多家族纷纷被夺权,而汪氏家族却安然无恙。1243 年汪世显病逝,他的七个儿子继承家业,继续为蒙古征战。汪良臣在耀碑谷之战中支持忽必烈对抗阿里不哥,击败蒙古主力,为忽必烈控制陕甘、在东线布局并最终与阿里不哥决战立下汗马功劳。元朝建立后汪家始终拥戴忽必烈,与西北诸侯作战深受重用。直至明朝建立,朱元璋派徐达西征,在定西之战歼灭王保保主力后进入甘肃,汪氏首领汪庸奉表称臣,虽未能保住王爵,但获世袭指挥同知之职。明朝末年陕甘起义频繁,汪氏家族逐渐衰落。

南宋拒绝汪世显这一事件,深刻地反映出南宋朝廷内部的腐败与短视。在国家面临巨大外部威胁之时,官员们不思团结御敌,反而深陷权力争斗的泥潭,为一己私利牺牲国家利益,最终导致国土沦陷、百姓遭殃。这一历史教训,值得后人深刻反思。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