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患者在接受放疗前或放疗过程中,都会担心一个问题:接受放疗后,自己是否会成为一个“辐射源”,对周围的亲人、朋友造成所谓的“二次辐射”伤害?
放疗的基本概念与类型
放疗,即放射治疗,是指采用放射线(如X射线、电子线、重离子射线和质子射线等)来杀伤肿瘤细胞的一种治疗方法。
它是恶性肿瘤最主要的治疗方法之一,超过一半的恶性肿瘤患者需要接受放疗。而根据放射源的远近,我们可以把放疗分为外照射放疗和内照射放疗两种类型。
外照射放疗
外照射放疗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放疗方法。它主要利用医用直线加速器、质子或重离子加速器等设备产生放射线来杀灭肿瘤细胞。
其中,直线加速器因其高效、精准的特点,成为目前放疗最主要的设备。直线加速器发射的射线主要有两种:高能X线和高能电子线。
高能X线由于其穿透能力强,可以用于治疗深部肿瘤;而高能电子线则因其易于散射,常用于治疗表浅部位的肿瘤。
内照射放疗
内照射放疗也称为近距离放疗,是将放射源直接放置于肿瘤内部或附近,进行局部高剂量照射的一种治疗方法。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放射源可以最大限度地贴近肿瘤组织,使肿瘤组织得到有效的杀伤剂量,而周围的正常组织受量较低。
内照射放疗则主要分为三个形式。
粒子植入放疗:将放射性粒子(如碘-125)植入肿瘤组织中,通过其产生的射线持续照射肿瘤。
腔内/组织间插植放疗:将放射源通过特定的通道,如气管、食管、阴道等,进入管腔或肿瘤组织中进行照射。
同位素放疗:通过输液、注射等方式,使放射性同位素进入患者体内,利用其在靶器官的聚集作用实现局部高剂量治疗效果。
放疗后身体是否带辐射?
这也是许多患者最为关心的问题。
实际上,还是得分情况进行分析,大部分情况下,接受放疗的患者并不会成为辐射源,也不会对周围人造成二次辐射伤害。
但总有特殊。
外照射放疗
接受外照射放疗的患者不必担心对周围人产生辐射伤害。
这是因为在外照射放疗过程中,患者只是辐射对象,而非放射源。放射性物质集中在治疗设备内,通过精确控制的高能射线对肿瘤部位进行短暂而有效的照射。
这些射线在打入肿瘤内部时,仅对细胞产生极短时间的作用,随后便快速通过人体,并被放置于患者周围的特殊防护屏障所吸收。整个过程时间极短,患者体内不会残留放射性物质,故而治疗结束后,患者身上也不会带有放射性。
此外,放疗设备和治疗室均经过严格的设计和防护,确保辐射在治疗过程中被牢牢控制在安全范围内。
简单来说,患者接受的辐射是瞬间产生、瞬间作用、瞬间消失的,根本没有时间和机会使患者变成放射源。
内照射放疗
对于接受内照射放疗的患者来说,情况则稍微复杂一些。但总体来说,也不会对周围人造成严重的二次辐射伤害。
我们仍以刚才的三种分类分别解释。
在粒子植入放疗中,放射性粒子被直接植入肿瘤内部,这些粒子会持续释放射线,直至衰变完毕。因此,在治疗期间及粒子衰变前,患者体内存在辐射源,对周围人可能产生一定的二手辐射风险。
而为了确保安全,医生会根据辐射量的大小,决定是否安排患者入住隔离病房,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他人的辐射影响。
相较于粒子植入,腔内/组织间插植放疗的二手辐射风险则相对较小。这种放疗方式是在短时间内将放射源置于治疗部位进行照射,治疗结束后放射源会迅速被取出,患者体内不会长时间留存辐射源,从而降低了对周围人的辐射风险。
最后,同位素放疗则是一种特殊的内照射方式,它利用放射性同位素随血液循环分布到全身各处,并在靶器官中聚集产生高剂量照射。而同位素在体内的排出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在同位素完全排出体外之前,患者仍会对周围人产生一定的二手辐射风险。
特别是孕妇和儿童等敏感人群,更应尽量避免与患者近距离接触,以降低潜在的风险。
放疗对患者本人的影响
虽然接受放疗的患者不会对外界造成辐射威胁,但放疗对于患者本人的辐射是实实在在存在的。
传统的放射治疗技术所使用的X射线或γ射线会对正常组织造成一定的损伤,严重者甚至可能会诱发第二肿瘤。特别是对于治疗后生存期较长的病人和正处在生长发育期的儿童来说,这种风险更需要引起注意。
幸而,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现代放疗技术已经能够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例如,三维适形、调强放疗等技术能够优化射线分布,集中在肿瘤治疗区域;呼吸门控、动态跟踪等技术能够减少器官运动对精准照射的干扰;质子、重离子等放疗技术则通过精准地照射肿瘤部位、放射剂量集中在肿瘤部位释放,减少对周边正常组织的散射。
这些技术的应用,使得放疗的精准度和安全性得到了显著提高。
写在文末
以上,我们可以给出一个答案,在遵守医嘱的前提下,接受放疗的患者不必担心自己会成为辐射源对周围人造成二次辐射伤害。无论是外照射放疗还是内照射放疗,在专业的医疗环境和科学的防护措施下,都能够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周围人的健康。
但放疗对于患者本人的影响仍然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患者在接受放疗前,应该充分了解放疗的相关知识,包括治疗原理、可能的风险和防护措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