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是提到雍正的生母孝恭仁皇后乌雅氏,我们都知道她出生正黄旗包衣,属于包衣旗籍。也正因为如此乌雅氏即便是再得宠于康熙,接连生育六个子女,在康熙朝时也只能止步于妃位,不可能再晋封。因为儿子胤禛登基的缘故,而有了皇太后之尊,家族被抬出包衣,抬入满洲正黄旗。
所以只要是提起康熙的德妃,我们自然便认为其出身较低。
01
但雍正在登基后封赏外戚时,却将生母孝恭仁皇后的曾祖父额伯根称之为“本朝旧族,创业名家”;而且在归顺太祖后被太祖皇帝养在内廷,跟自己侄儿儿子们一样看待;生母孝恭仁皇后的祖父额森是历经三朝、战功赫赫之人。
“仁寿皇太后(孝恭仁皇后)曾祖额布根(额伯根)者,本朝旧族,创业名家。太祖高皇帝时,抚育禁庭,视同子侄。一等阿思哈尼哈番兼佐领额森,乃仁寿皇太后之祖父也。历事三朝,军功懋者。”
如此看的话,孝恭仁皇后应当是出身勋贵家族。
但孝恭仁皇后的祖父额森曾担任膳房总管,叔叔岳色曾任司胙官一职,这些都属于内务府的职位;根据康熙朝内务府《奏销档》的记载,孝恭仁皇后在参加选秀的时候,被记录为“多粥佐领三等侍卫威武的女儿”,而“多粥佐领”是满洲正黄旗包衣第三参领第二满洲佐领;另外在雍正帝大封外戚时,孝恭仁皇后的弟弟白启在奏本中是这样说的:
蒙皇太后之福,皇上之鸿恩,我族俱准入旗。
可见孝恭仁皇后确实是包衣,所以便有这样一种说法:雍正之所以如此“抬高”生母的出身,其实是出于朝政的需要。毕竟皇八子胤禩的生母良妃卫氏,被康熙帝称之为“辛者库贱奴”,以其生母低微的出身来贬低八阿哥胤禩,为的就是名正言顺不传位于胤禩。
雍正作为九子夺嫡的胜出者,自然会考虑到这一点。
而且雍正这样做,也是为了讨好生母。
毕竟自雍正登基后,其生母乌雅氏一而再再而三地为难雍正,不仅不想出现在雍正登基的大典上,不搬到皇太后居住的宁寿宫,甚至还曾直接质疑雍正的皇位当真来的名正言顺吗?
确实我们不得不承认,雍正如此做确实有出于朝政需要的目的,也是想要讨好自己的生母不再为难自己。但实际上,雍正之所以将生母的出身称为“本朝旧族,创业名家”,并非毫无依据,只是有些牵强而已。
02
乌雅氏在金朝时称之为“兀颜”,而且还是女真部很重要的姓氏,兀颜氏族并不缺乏名臣良将。到了明朝末年时,乌雅氏后裔人数越来越少,已经成为女真部的一个中小型姓氏了。
不过按照《八旗满洲氏族通谱》的记载,清朝的乌雅氏一共有23支,其中满洲正黄旗有5支,满洲正白旗有5支。
在太祖建立后金之前,女真分为三大部:
建州女真:包括哲陈部、完颜部、董鄂部等
海西女真:包括乌拉部、哈达部、辉发部与叶赫部
野人女真
在这23支乌雅氏分支中,有11支是世代居住在海西女真四部之一的哈达部。
孝恭仁皇后出身巴拜系乌雅氏,是整个乌雅氏族中最为显赫的一支,之所以称之为巴拜系乌雅氏,是因为这一支的始祖是巴拜。巴拜以及子孙后代在归顺大清(后金)之前,便是世代居住在哈达地方(海西女真四部之一的哈达部)。
巴拜一共有三个儿子,长子为托和托齐,次子为屯布禄,三子为巴尔布达,巴拜三子的后代多年后形成了一个庞大后裔群体,成为满清乌雅氏族中最为庞大也最为显赫的一支。不仅出重臣、后妃还出皇后。
到了巴拜的曾孙这一辈时,已经到了明朝后期,清太祖努尔哈赤统一整个女真部时。
孝恭仁皇后这一支入旗的始祖便是额伯根,额伯根是巴拜长子托和托齐的孙儿,在太祖皇帝统一整个女真部的过程中,哈达部的11支乌雅氏大多归顺太祖皇帝。其中在大清仕途最好的便是额伯根这一支,以及额伯根的弟弟萨穆哈这一支。
孝恭仁皇后的祖父是额伯根的长子额森,额森一开始任膳房总管,在太宗皇帝在时,曾跟随清军一起从征朝鲜,遇到朝鲜派人向明廷致书,额森便将其射倒,带着去见太宗皇帝。太宗皇帝称赞额森能干,并且赏赐了额森一匹马。
后来额森又跟随超品公扬古利(配享太庙)额驸一起率兵进剿,大败朝鲜。
然而有一藏在石岩的朝鲜士兵,偷偷地朝着扬古利额驸发鸟枪,扬古利额驸中枪后不久便去世了。扬古利是骁勇善战的大将,也是满清开国异姓功臣中唯一一位追封为王的,可想而知他在太宗一朝时的地位。扬古利的死,让太宗皇帝十分伤心。
这时突然有一个人翻越山而离开,图赖指着那个人说道:这个人一定是射死扬古利额驸的人。
太宗皇帝便赶紧下令让额森将其抓住,额森没有辜负太宗皇帝对他的期望,次日便将那人的首级带来献给了太宗皇帝。
额森凭其功劳,被太宗皇帝授予男爵。
之后额森又跟随大军一起从征济南、临清、大同等地,多次立下战功,而被授予佐领一职,加一等都尉的世职。
如此看的话,额森确实算是立下不少战功的开国功臣。
只可惜后来额森因做错事,而被削爵。
额森还有两个弟弟,二弟赫勒,三弟柏赫。
到了孝恭仁皇后父亲这一辈时:
其父威武是额森的长子,任护军参领一职,护军参领负责宿卫宫禁,正参领属于正三品,副参领属于正四品。在孝恭仁皇后选秀时,威武属于是多粥佐领三等侍卫。
至于孝恭仁皇后的叔叔岳色,则是任正六品的司俎官,负责祭祀所用的贡品。因孝恭仁皇后的缘故,在雍正朝时被赏赐骑都尉一职。
孝恭仁皇后的几位堂叔伯,常索任士郎中,金柱任骁骑校(正六品),瑚什巴任笔帖式,丕色任员外郎(从五品)。
可见在康熙朝时,孝恭仁皇后的娘家属于中等官宦世家。
即便是孝恭仁皇后十分得宠,其娘家也没有被康熙帝抬出包衣,到了康熙末年或者雍正登基的时候,雍正的同母弟胤禵分府的时候,原本属于满洲正黄旗包衣,孝恭仁皇后的母族被带到了胤禵所在的镶蓝旗,属于镶蓝旗旗籍,在大将军王胤禵属下,所以雍正的舅舅才会在奏疏中提到:
镶蓝旗包衣内有太后的至亲
在雍正为生母的母族抬旗的时候,除了将原本满洲正黄旗包衣、镶蓝旗包衣抬出包衣外,还将原本正黄旗第三参领第十二佐领内一些孝恭仁皇后的远亲也抬出了包衣。
其实单看额伯根这一支的话,孝恭仁皇后的出身顶多算是“本朝旧族”,至于“创业名家”确实很牵强
在大清乌雅氏族中比较显赫的两支:除了额伯根这一支外,还有额伯根的弟弟萨穆哈这一支。
03
萨穆哈有两个儿子:
长子海色,任五品官
次子翁鄂春任佐领(正四品)。
到了萨穆哈的孙儿这一辈,也就是孝恭仁皇后的堂伯、堂叔这一辈时:
铎启与铎伯都是位至郎中(正五品)
铎弼的仕途比较好,先后任督察院副都御史、内务府总管兼佐领,单看内务府总管,便可见铎弼深得皇帝的宠信与器重,因为内务府总管(正二品)一职向来是皇帝信任器重的人担任。
铎内位至员外郎(从五品)
正因为铎弼得到康熙的器重,被授予内务府总管一职,所以铎弼很可能在康熙三十年时便得康熙厚恩,将自己的家族(萨穆哈这一支)抬出了包衣,抬入了满洲正黄旗,形成第十五佐领。
至于孝恭仁皇后这一支,仍旧属于包衣旗籍。
巴拜系乌雅氏族中,除了铎弼外,还有:
孝恭仁皇后的远族堂伯叔祖萨马哈,是顺治十二年的进士。在《康熙王朝》中那个气喘吁吁向康熙上奏“吴三桂反了”的大臣便是萨穆哈。康熙十三年,萨马哈因功而被身为光禄大夫。
康熙十六年时,被擢升为户部侍郎。
康熙二十年时,也就是平定三藩之乱的这一年,萨马哈贝擢升为工部尚书,成为朝廷重臣。
孝恭仁皇后的远族堂伯达里瑚,位至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内阁大学士的属官,从二品)
还有一位远族堂伯新保位至刑部侍郎(从二品)
若是从整个乌雅氏族来看的话,孝恭仁皇后算得上是中高级官宦世家出身。
但若是说“创业名家”确实十分牵强,雍正如此说,确实有故意抬高其生母出身的意思。
不过康熙朝(或者说雍正朝)开始,乌雅氏一族开始崛起,不仅出后妃、皇子福晋、勋贵之妻,而且还频出重臣。
04
康熙朝时,孝恭仁皇后的妹妹,嫁给了孝恭仁皇后的弟弟阿灵阿为嫡妻,乌雅氏所生一女嫁给了康熙第十七子胤礼为嫡福晋。
雍正朝时,孝恭仁皇后族侄乌雅海望(出身萨穆哈这一支)得到重用,一开始仅为护军校,雍正元年时被擢升为内务府主事,到了雍正八年时,已经被擢升为总管内务府大臣并兼管户部三库。
原本户部三库是由雍正最信任的十三弟胤祥看来管理,胤祥在雍正八年五月去世;雍正便将户部三库交给了自己信任的海望来兼管。
此时的海望已经头戴二品顶戴,次年海望不仅被擢升为户部侍郎,仍旧兼管内务府,而且被授予内大臣一职。
而且值得一提的是,随着乌雅氏一族门第的提升,不仅出了一位皇太后,而且开始出亲王嫡福晋。海望因为得到雍正帝的器重与信任,其女被雍正选中,指婚给了雍正最年幼的弟弟、和硕諴亲王胤祕为嫡福晋。
海望的女儿嫁给胤祕后,十分得宠,先后为胤祕生六个女儿一个儿子。
孝恭仁皇后的族侄儿佛标,位至都统;
乾隆朝时,都统佛标的儿子,也就是孝恭仁皇后的族孙乌雅兆惠,不仅在凯旋而归时得乾隆亲自牵马回城的殊荣,而且在去世后得以配享太庙。这是乌雅氏一族中,唯一一位配享太庙之人。
兆惠将军能得如此,显然将自己的家族带入了一个新的高度。
因为乾隆将自己的女儿、令皇贵妃魏佳氏所生的和硕和恪公主,下嫁兆惠将军的儿子扎兰泰。
扎兰泰是乌雅氏中,第一位和硕额驸。
另外嘉庆帝恩嫔的祖父官保,在乾隆三十二年年时便已经被授予正红旗蒙古都统,次年先后被授予理藩院尚书、刑部尚书、礼部尚书等职;乾隆三十四年时被授予协办大学士,并且负责管理户部三库事务;乾隆三十五年时兼任议政大臣。
恩嫔的父亲万明,则是位至督察院左副都御史。
而恩嫔则是在嘉庆十二年时通过外八旗选秀入宫被封为恩贵人,恩嫔虽然出身还不错,但是嘉庆帝并不宠爱恩嫔,所以多年来恩嫔不仅没有晋封晋升位份,也无所出;到了道光帝继位后才被尊为皇考恩嫔,道光二十九年病逝。
恩嫔的叔叔凝德,则是位至独石口副将;
恩嫔的堂兄弟,也就是凝德的次子百禄,位至通判;
恩嫔的堂侄儿,也就是百禄第三子灵寿位至笔帖式;
而灵寿的女儿则是参加了道光十七年的外八旗选秀,被指定为秀贵人入宫。成为道光帝后期十分得宠的宠妃,先后生三子一女:
皇七子奕譞,被封和硕醇亲王,娶慈禧的妹妹婉贞为嫡福晋,所生的儿子载湉便是光绪帝;
皇八子奕詥,被封多罗钟郡王
皇九子奕譓,被封为多罗孚郡王
女儿为道光帝第九女寿庄固伦公主
在道光朝时,灵寿的女儿便已经被晋封为琳贵妃;咸丰帝登基后又尊其为皇贵太妃,死后被追谥为庄顺皇贵妃。
这是乌雅氏一族中,第一位皇贵妃。
若是按照族谱的话,庄顺皇贵妃的玄祖父罗岱,同雍正的生母孝恭仁皇后是第四代堂亲;而嘉庆帝恩嫔,则是庄顺皇贵妃的堂姑祖。
结语
在大清,若是家族中出一位生下皇帝的后妃,其家族崛起是必然的。比如康熙帝的生母孝康章皇后,原本其家族佟氏一族只是属于汉军旗的官宦世家,但是因为孝康章皇后的缘故,其家族在康熙朝正式崛起,在康熙二十七年时被抬入满洲镶黄旗。
在孝懿仁皇后、佟国纲、佟国维、悫惠皇贵妃、隆科多等人的努力下,让佟佳氏一族正式挤入满勋贵族的行列。
那么可能有人会问:乌雅氏一族为何没有因为孝恭仁皇后的缘故,而成为向佟佳氏一族一样的勋贵家族呢?
首先便是雍正的缘故,雍正帝并未迎娶出身乌雅氏一族的女子为后,或者是宠妃;毕竟雍正登基时已经45岁,发妻孝敬宪皇后深得雍正敬重,雍正自然不会废后;而且雍正宠爱的是年贵妃,所以即便是登基后也没有充实后宫。
其次便是乌雅氏族并没有出现像佟国纲、佟国维、隆科多一样位极人臣的人,乌雅海望作为孝恭仁皇后的族侄位至议政大臣已是不易;而孝恭仁皇后的亲弟弟白启也并非能够建功立业之人。
如此,孝恭仁皇后这一支想要崛起为勋贵家族确实很难。
至于乌雅氏一族后来所出的朝廷重臣,也都是个人建功立业的结果,比如乌雅兆惠。
至于乌雅氏一族所出的一位皇贵妃,也是其得宠与道光帝的缘故。
孝恭仁皇后对家族最大的贡献,便是抬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