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国家体育总局发布新版《运动员技术等级标准》,并将于明年1月1日正式实施。
在与2021版对比之前,有必要先回顾一下这个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延续了半个多世纪的《运动员技术等级标准》。
“二级运动员、一级运动员、运动健将”,这些词汇,相信每个曾经练过田径的人都不会陌生,小队员都会把每个级别对应的成绩,当做努力的目标,“1500米一级3:54.90,5000米一级14:40”,这些熟悉的数字,可能也已经刻进不少人DNA里。
很多需要用成绩来划分的场景,也会直接照搬技术等级标准,赛事分级之后,参加不同级别比赛,也会要求相对应的成绩,比如跑进几次二级,几次一级之类,总之应用场景不少。以前刚进队的小队员,也需要达级才能转正。
路跑马拉松火热以来,不少“野路子”出身的体制外选手,也同样会把一级运动员或者健将对应的成绩,拿来衡量一位马拉松选手的水平,220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不少准精英运动员努力突破的一道关卡。马拉松和半程马拉松的技术等级标准,也是最近调整最频繁的项目,这次每个等级都有所提高。
长期以来,运动员在中国,与医生、教师、甚至演员等职业都是一样的,有着明确的职业门槛,也同样有着相对应的职称,就像医生分成,“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和主任医师”,大学教师对应的是“助教、讲师、副教授和教授”一样。
田径运动员的技术等级标准相对简单,只需要在规定范围内的比赛中,取得对应的成绩,即可申请或被授予等级证书。共分成5个级别,三级运动员、二级运动员、一级运动员、运动健将、国际级运动健将。而且不需要逐级获得,如果足够出色,比如从二级直接达级运动健将也是可以的。
1956年,在借鉴苏联的运动员技术等级标准之后,我国首次推出自己的《运动员技术等级标准》,距今已经有60多个年头,当时第一批获得健将称号的田径运动员共有13人,其中就有著名的跳高运动员,郑凤荣。当时的女子跳高健将标准是1.58米,郑凤荣在苏联基辅成功跃过1.61米的横杠,成为第一批4位女子健将级运动员之一。
而李中林则是第一个男子中长跑运动健将,同样是在1956年基辅,他以1:51的成绩,成功达到1:53的800米健将标准。
几十年以来,随着社会和田径运动的发展,《运动员技术等级标准》也经过了10多次修改,不断完善,比如1985年,第一次设立了国际级运动员健将,形成延续至今的五级标准,2021版不再认可手计时成绩。
客观上来说,目前的等级标准也不算很完善,值得商榷的地方依然不少,比如2025版依然没有室内径赛项目对应的短道技术等级标准,比如60米,以及60米栏等等。
这在我国明年即将举办室内田径世锦赛的大背景下,显得有些遗憾。还有我们更关心的中长跑项目,比如800和1500米等,这些也都没有短道对应技术等级标准。再比如竞走项目依然没有男子35公里标准,还存在50公里等等。
路跑虽然2021版已经增加了半程马拉松标准,但很遗憾,这次的2025版没有看到10公里和5公里这些在国际上已经逐渐成熟,在国内也开始越来越受欢迎的项目。
奥运会世锦赛的万米等项目,已经可以通过参加相同距离的路跑项目来达标,国内高质量的场地长距离比赛一直很少,如果可以通过路跑比赛来达级,一定可以吸引更多年轻运动员参赛。
每次改版,达级成绩或多或少都会提高一些,这次也不例外,但更值得关注的不是这达级成绩。按照2014版《运动员技术等级管理办法》,第三章第十四条,“运动员应当在取得成绩后6个月内申请等级称号,超过此期限的申请不予受理。”也就是说,之前等级证书要个人主动申请,经过一系列审核之后才能通过。
明年生效新版《运动员技术等级管理办法》将不再需要运动员主动申请,按照第三章第十三条规定 :“等级称号授予方式为:
(一)公示:比赛结束后30日内,授予单位应当公布比赛秩序册、成绩册,并对拟授予等级称号人员进行公示,公示期5个工作日;
比赛结束时间以取得成绩时间为准,联赛、积分赛成绩以最后一场比赛结束时间为准,排名以公布时间为准;
(二)授予:公示期满无异议的,授予单位以文件形式授予等级称号;
(三)公布:授予单位应当在“运动员技术等级系统”发布授予等级称号的信息,包括运动员的姓名、性别、体育项目、等级称号、比赛成绩、比赛名称、比赛时间和地点等,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从申请到主动授予,并且不收取任何费用,一改之前冗长的等待时间,这无疑是一大进步。
除此之外,可以达级的比赛,这次也有一些调整,比如国际级运动健将。2025版,根据国家体育总局公布的新版《运动员技术等级管理办法》,第二章第八条,“(一)授予国际级运动健将应当为奥运会、世锦赛、世界杯或同等水平的国际比赛”。
不同项目的发展现状差别很大,如果是田径项目,除了马拉松和竞走,没有比赛和奥运会、世锦赛同等水平,必须在这两项大赛中达级,显得过于苛刻。所以具体到田径项目的技术等级标准,对于国际级运动健将,比赛标准放宽了一些,但相对比2021版,路跑马拉松难度还是有所增加。
2021版, “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申请授予国际级运动健将称号:
(一)在奥运会、青年奥运会、世界锦标赛及世界田径系列赛事、世界田联钻石联赛、洲际巡回赛等一日赛、世界田联标牌路跑赛、世界田联系列挑战赛等世界田联主办或认可的国际比赛中达到成绩标准;
(二)在亚运会、亚洲室内运动会、亚洲青年运动会、亚洲锦标赛等亚田联主办和批准的亚洲比赛中达到成绩标准;
(三)国际单项体育组织承认的世界纪录或亚洲纪录。”
2025版,“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授予国际级运动健将称号:
(一)在奥运会、青年奥运会、世界田径锦标赛、世界田联竞走团体锦标赛、世界田联路跑锦标赛、世界田联室内锦标赛、世界田联U20 锦标赛、世界田联钻石联赛系列赛、世界田联巡回赛(金、银、铜级)系列赛、世界田联白金标路跑赛事达到成绩标准;
(二)在亚运会、亚洲锦标赛、亚洲室内与武道运动会、亚洲青年运动会达到成绩标准。”
路跑马拉松项目,之前可以在国内外选择世界田联标牌赛事,国内每年就有很多场,成绩达到之后即可申请。新版规定,除了奥运会、世锦赛、亚运会和亚锦赛之外,马拉松要达级国际健将,必须参加白金标赛事,国内白金标只有上海和厦门,达级难度有所增加。
能达级运动健将的比赛,照比之前,也有所减少,除了国际健将适用的比赛之外,只多了几场全国马拉松锦标赛,其他的世界田联标牌赛事,都无法达级运动健将。
但另一方面,马拉松作为职业化程度越来越高的项目,成绩是世界通行的名片,等级证书的重要性显得没那么重要,比如我们熟悉的董国建、杨绍辉、吴向东和陈天宇,都没有申请马拉松的国际健将,其他体制外风生水起的贾俄仁加和管油胜等知名选手,则从未申请过任何马拉松等级证书。
最后再说说成绩的变化,马拉松自从1985年设立2:13的男子马拉松国际健将标准以来,近40年没有发生变化,这次2025新版第一次做出调整,但也仅仅提高了10秒,来到了2:12:50。
几十年来,不管是国际上,还是中国男子马拉松,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985年马拉松世界最好成绩(世界纪录)刚刚突破208,把马拉松国际健将设置在213,应该是合适的。
但几十年之后的现在,全国纪录已经来到206,女子马拉松世界纪录都已经突破210,国际健将标准仅仅提高10秒实在过于保守,2:12:50本赛季只能排名全世界将近600名。
女子组情况也是类似,国际健将只是从234提高到了2:33:20,与世界纪录的差距达到20多分钟。这个成绩只能排在本赛季全世界400多名,实在与“国际健将”相去甚远。
其他项目的国际健将标准,除了半程马拉松,其他与之前基本没有发生变化,值得关注的是800到10000米这几个中长跑项目,男子组近40年来都没发生什么太大提高,令人唏嘘,最近一个拿到国际健将的男子中长跑场地项目选手是刘德助。
健将以下的标准,不少都发生了变化,比如男子百米一级,从10.93秒,提高到了10.88秒。男子200米一级,从22.02秒,提高到21.95秒,符合最近几年优秀年轻短跑选手大量涌现的趋势。
新版《运动员技术等级管理办法》规定,原则上4年更新一次等级标准,我们期待下次能够更加完善,引导更多人冲击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