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7年的一天深夜,闹腾了一天的人们陆续散尽,如水的月光照进新房。
新娘脸朝墙角倚在床上,陈赓心里默默说道:“大姐!对不起你了。我不是嫌弃你,你也不要怨我。我走了,你保重!
他拿起早已准备好的小包袱,悄悄溜出房门,消失在茫茫的夜色中......
这一年,陈赓14岁。
随后,陈赓积极从事反帝爱国活动,寻找救国道路,并于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3年,陈赓来到上海,发动工人运动。他公开身份是工人夜校教员,陈赓生动有趣的讲课深深打动了学员,有个叫王根英的学员更是听得如痴如醉。
16岁的王根英,出生于上海郊区一个贫苦农民家庭,9岁时就挑起生活的重担,在日本纱厂当童工。痛苦的磨难使她迅速成长为上海工人运动的骨干。
这个美丽、善良而豁达的王姑娘也给陈赓留下深刻印象,他几次跑到人家家里,跟王根英父母拉家常——走父母路线。
陈赓表白了,然后被拒绝了——王姑娘一门心思都扑在工作上,不愿考虑个人情感问题。
陈赓怏怏离开上海,后来进入黄埔学校,1925年参加第东征,讨伐陈炯明,并救过蒋介石的命。
1927年4月,在武汉召开中共第五次代表大会,陈赓奉命率特务营担任会议保卫工作。
所谓有缘千里来相会。陈赓又遇到王根英。
此时的王根英已不是4年前的黄毛丫头了,她已是大上海小有名气的工运骨干——作为上海区的代表,成为全国82位代表之一,代表着当时中国的57967名中共党员。
四月的武汉春光明媚,爱情的种子也在这美好的季节发芽。
与王根英的再次相遇,点燃了陈赓胸中的爱情之火。
陈赓是个急性子人,他对爱的追求完全像他对待革命事业一样,一旦认准了目标,就毫不犹豫地勇往直前。
开会那天,陈赓早早到了会场,一见王根英来了,就悄悄跟在人家后面,王根英找了个座位坐下,他也在不远的地方坐下。
过了一会儿,陈赓掏出纸和笔,写了他的第一封求爱信——王根英同志:我爱你,我向你郑重求婚,希望你嫁给我!
写完,陈赓让人给王根英传过去。王根英接到信一看,脸一下子红了,转过头来。
陈赓一向自我感觉良好,挺了挺小胸脯,冲人家妩媚一笑。
却不料,王根英狠狠瞪了他一眼,然后往求爱信背面抹了点唾沫,扬起胳膊,“啪”地一声,贴在了墙上。
陈赓愣了一下,就又写了一封——根英,我爱你,我请求你做我的妻子!
然后又让人递给了王根英。王根英一看,二话不说,又把这第二封情书贴在了墙上。
陈赓一看,又写了第三封——根英,我发誓要娶你为妻,不达目的绝不罢休!
这第三封情书还是被贴在墙上的命运。
陈赓求爱行动,成为轰动大会的大笑话。
周恩来知道了,把陈赓叫去,笑着说:“你这样是不对的,谈恋爱可不是打仗,不能靠强攻。”
陈赓说:“革命者光明磊落,找媳妇也一样,我还要给她写求爱信,直到她同意为止。”
旁边的邓颖超大姐给他出主意:“你这是不懂女孩子的心思。听我的,你回去先给她道歉,态度一定要诚恳,不能再嬉皮笑脸。一次不行就两次,两次不行再三次,在道歉中让她加深对你的了解,体会到你的良苦用心。”
没人知道陈赓怎么道歉的,反正王根英最后答应和陈赓好——想来也是靠的脸皮厚。
“五大”结束后,经党组织批准,陈赓和王根英在武汉结婚,成为一对革命夫妻。
不久,蒋介石国民党叛变革命,8月1日,陈赓参加南昌起义,会昌战斗中,左腿中了三颗子弹,胫骨、腓骨全被打断。
10月中旬,陈赓历尽千难万险,经过汕头、香港来到上海疗伤。
自武汉分别后,王根英夜夜牵挂丈夫,看着负伤的陈赓,悲喜交加,后在党组织的帮助下,把他送进上海著名的牛惠霖骨科医院治疗。
在王根英精心照料下,陈赓保住了条腿。
1928年,为保卫党中央的安全,在上海成立中央特科。陈赓化名王庸,任情报科长,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隐蔽斗争。
工作之余,他们也收获了爱情的结晶——小知非。
知非三岁的时候,一天趁大人不注意,独自跑到街上去玩耍。他看到“红头阿三”——英租界的印度巡捕——身上挎的枪,想起他爸爸藏在枕头下的枪,便天真地说:“红头阿三的枪,没有阿爸的枪好。”
这话立刻引起了印度巡捕的警觉,他紧跟小知非来到陈赓家门口。
这时,王根英正好出来寻找小知非。巡捕问她:“你家有枪吗?”
王根英想到可能是知非童言无忌,泄露了机密,便马上机警地回答:“有,有支枪,是他阿爸给他买的玩具枪——巡捕先生要吗?我拿给你。”
王根英讲话不眨眼,神情从容,“红头阿三”信以为真,就离去了。
1931年,陈赓被党组织派往鄂豫皖根据地工作,王根英则带着孩子留在上海坚持斗争。
1933年,由于叛徒的出卖,王根英被捕入狱。在狱中,面对敌人的酷刑和非人的折磨,她坚贞不屈,与帅孟奇等共产党员一起,同敌人进行了艰苦斗争。
1937年8月,第二次国共合作后,在周恩来、朱德、叶剑英的营救下,王根英出狱。
周恩来把她带到西安,后辗转来到云阳八路军总政治部与陈赓团聚。
一别经年,二人悲喜交加,相拥泪盈眶。陈赓当天在日记中写道:
“根英由西安到达云阳总政治部,小平同志加菜为我们庆贺,并另辟一室使我们能作竟夜长谈,其快乐有胜于1927年武汉新婚之夕。”
后来,陈赓被任命为刘伯承、邓小平129师386旅旅长,率部东渡黄河,开赴前线抗日,王根英则被分配到师供给部财经干部学校任政治指导员。
1939年,日军对刘邓冀南根据地进行大规模“扫荡”,我军则展开极其激烈的反“扫荡”斗争。
虽在同一个师,陈赓和王根英也是离多聚少。
1月14日,二人在战地意外相遇。王根英把一件棉坎肩交给陈赓,亲昵地说:“是用我自己的津贴,从老乡家里买的棉花和布,亲手缝的,你穿上准暖和。”
陈赓接过坎肩,深情地说:“知我冷热者,王根英也!谢谢王根英同志兼夫人。”
说着,陈赓向妻子深深地鞠了一躬。
这是他俩最后一次见面,也是王根英最后一次为陈赓做坎肩。
3月8日,财经干部学校在转往太行山区途中,突然遭遇日军。王根英不顾个人安危,把分配给她骑用的一头骡子给伤员骑,自己徒步随警卫部队一起突出重围。
王根英冲到村外后,却发现装有文件和公款的挎包没有带出来。
她着急地说:“不好!还有一笔公款没有带出来!”说毕,她便毅然独身向村中奔去。
王根英在驻地将挎包取出,出村时与日军遭遇,在敌人的机枪扫射中倒下......
这一年,王根英只有32岁。
此时,陈赓正率领386旅越平汉线西进。通信员送上一封电报,他一看——王根英在掩护战友撤退时壮烈牺牲!
“啊!”哀嚎一声,陈赓号啕大哭。他猛地拔出手枪,“砰砰砰”,冲着天空射光了子弹。
晚上,陈赓在日记中写了一句话——“三·八,是我今生无法忘记的一天,也是我最惨痛的一天。”
尽管他们已经结婚13年,但由于革命需要,其实真正在一起的日子不到一年。
陈赓大病一场,持续高烧,昏迷半个多月,嘴里常常喊道:“王根英!王根英!”
古代亲人去世,子女要守孝三年。为了纪念妻子,陈赓决定也为王根英守节三年。
直到1943年,王根英牺牲三年后,在周恩来的关怀下,陈赓才与傅涯结为夫妻。
1961年,陈赓逝世,享年58岁。
在傅涯的安排下,他和王根英埋葬在一起。这对夫妻阴阳间隔了22年,终于可以在地下相会了。
后来,傅涯亲笔撰写了王根英烈士传——《报国何计女儿身》——纪念那个丈夫曾经深爱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