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负责、不称职的人很多,不改革是无法得到人民赞同的”,这是1982年邓公裁掉11位副总理后,面对质疑所给出的回应。

当许多人面对改革表示不满之时,邓公并没有丝毫妥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比任何人都要清楚,在我国彼时所面临的“肿、散、骄、奢、惰”等诸多问题当中,最严重的问题便是“肿”字。

尤其是人员冗杂、干部终身制等弊端逐渐显现过后,倘若我们国家再不主动求变,那就只能等着国际社会推着我们改变。

可到那个时候,主动权从何而来。

实际上,不少人都对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机构问题有过一定了解。

可少有人知的是,彼时机构臃肿早已到了令人匪夷所思的地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1982年国务院改革之前,总共有98个下属部门。

重复部门暂且不谈,仅部、委机关就高达52个。

如此数量之下,不仅没有换来工作效率的提高,反倒是让工作开展变得越发复杂。

各种手续层出不穷,哪怕只是一件小事,也需要“层层推敲”。久而久之,人们的工作状态也逐渐陷入低迷的恶性循环当中。

仅国务院下属部门便有如此数量,中央以及地方的机构人员,更远超今人想象。

尤其是许多临时性的办公室、委员会等等,进一步加剧了工作环境的臃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然,之所以会出现这一现象,也并不是朝夕之间促成。

早在新中国刚刚成立的时候,我们国家便照搬苏联的干部终身制,作为干部工作的基本制度。

然而谁也没有想到,最初切实符合我国国情的制度,最终会导致各机构人员的规模越来越庞大。

老干部们依旧挂名在各个机构组织单位之中,年轻干部们也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

久而久之,机构所承担的压力越来越大,不积极不活跃的思想态度也越来越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面对这一情形,邓公选择当机立断。

尤其是改革开放发展的重要时间段,倘若工作进度仍然浪费在找寻相应机构这样的事情上,也未免太过愚蠢。

正因如此,这才有了邓公着手处理人员老化、臃肿的想法。像1977年的海军常委扩大会议上,邓公就曾坦言:“老的不退出,新的进不来,这本就是很简单的道理。”

最终,邓公采取雷霆手段,果断应对相关问题。

他极力推动“四化”,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顺利为年轻干部们铺出一条道路。

大量无关部门被取缔,诸多无所事事的干部被裁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与此同时,邓公还主动给老同志们做思想工作。

在离开相关工作岗位后,还有顾问委员会可以让他们发挥余热,于幕后给予年轻人们指导。

很快,整个国家体制机构迅速焕然一新,工作人员大幅削减的同时,领导们的平均年龄也显著下降。

值得一提的是,彼时邓公提出相关建议的时候,其实自身也提出过带头退休的想法。只不过改革正值关键时期,仍然需要邓公亲自指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直到1989年,新的领导班子越发成熟后,邓公主动辞去了相关职务。

在他看来,自己也到了无法顺利完成日常工作的年龄,自然也要用主动隐退践行改革政策。

而这更让无数人感慨,邓公的伟大与无私,值得后人永远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