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58年,云南大学中文系担任教授的张若名处境变得越来越不好,她的心理压力也越来越大,看起来变得有些精神恍惚。
6月18日,中午时分,张若名一个人来到云南大学后门外的一条河边,纵身跃入冰冷的河水里,结束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以此明志。这一年,张若名56岁。
周恩来:我了解张若名的人品
张若名之所以在这一天结束自己的生命,并非早已选择好,而是在这一天受到了不公正对待。
那天上午,云南大学中文系召开反右批判会,要她承认诸多罪名。对此,张若名感到十分耻辱,更是无法理解,便在会议结束后,来到学校后面的河边,选择了投水自尽。
当然,张若名的自杀,并非只因为这一场批判会,而是在一年来的反右运动中,多次受到了不公正对待,导致她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最终无法承受,才造成了这样的结果。
1963年,在得知张若名自杀的消息后,周恩来总理非常愤怒,便委托夫人邓颖超前往云南大学,过问此事。
在周恩来总理和夫人邓颖超的过问下,中共云南大学党委对张若名的错误批判,进行了甄别,并向张若名的家属给予了赔礼道歉。
然而,由于特殊的政治环境,张若名并没有得到政治上的认可,依然对她退党的事情,进行了追究,并做出了相应的结论。对于这样的结论,张若名的家人感到很难接受。
事实上,张若名没有和周恩来走到最后,也是因为张若名退党的事情。
关于这件事情,周恩来总理曾对他的侄女说:“秉德,初恋总是特别美好的,要断,这个决心并不好下。起先,我也努力过,多次劝她,希望她能正确对待,能更坚强一些,不要因为受点委屈就退党,可她听不进去。她说自己累了,想从事文学研究工作……她宣布退党后,也就帮我下了决心,我开诚布公地对她讲明了自己的爱情观,宣布中断了我们的交往。”
张若名,1902年生于河北清苑县,字砚庄。1916年,张若名考入直隶女师。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张若名积极投身学生运动,参与组织天津女界爱国同志会,被推为评议部长。
期间,张若名与郭隆真、邓颖超等发起组织了天津女界爱国同志会;不久后,张若名又和周恩来、郭隆真、刘清扬等人创建了觉悟社。
1920年11月,张若名与周恩来、郭隆真等人一起前往法国留学。期间,张若名参加了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
虽然,在觉悟社中提倡独身主义,但周恩来和张若名之间的恋情也早已不是秘密。每次给邓颖超写信,周恩来都会提到张若名。对此,大家已经习惯了。
在提到这段经历,邓颖超对周恩来总理的侄女说:“当时和我们在一起的张若名,和你伯伯接触比较多。当时我曾经以为,如果你伯伯不坚持独身主义的话,和她结合可能是最合适的了。我们周围的人也都这么认为。”
周恩来总理主动提到和张若名的恋爱,是在给侄女讲述恋爱观的时候。
那时,周恩来总理侄女说:“秉德,你知道吗?我在和你七妈结婚之前,在巴黎曾经有过一个女朋友,长得还算不错。”
在周恩来总理的话说完后,邓颖超也没有忌讳,直言道:“那时觉悟社的同志们都说,如果今后周恩来放弃独身主义要结婚的话,他和张若名真是天造地设的一对。”
1924年,列宁去世后,法国共产党里昂支部决定举行追悼大会。然而,法国政府却规定,这次大会不允许外国共产党员参加。
对此,张若名等人没有遵守。很快,大家决定派张若名前往参加大会并发言。
因为这件事情,张若名差点被法国政府驱逐出境。在那段日子里,张若名经常发现有法国政府的警察跟踪自己。后来,张若名还因为出身问题,受到了党内给她的审查。
连续发生了这两件事情后,张若名感到身心疲惫。在一番思考后,张若名决定退出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不再介入政治事务,以使自己的生活平静下来,专心在法国读书。
这便有了周恩来总理对侄女提到的对张若名的“苦劝无果”。张若名坚持退党后,周恩来随之结束了与她的恋爱关系。
后来,在给邓颖超的信件中,便再也不提张若名了。对此,邓颖超感到十分疑惑,便在写给周恩来的一封信里,问:“若名呢?你最近的信上为什么不提若名姐?”
关于和张若名分手的原因,周恩来总理和侄女交谈时,解释说:“我认定的是马克思主义,誓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奋斗终生,要准备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我的终生伴侣,也理所当然是志同道合的,经得起革命艰难险阻考验的战友。这一点,你七妈是当之无愧的。于是,我主动与张若名说清楚,转向你七妈频繁通信,还求婚。”
周恩来和张若名分手后,并没有走向另一个极端,而是成为了朋友。他说:“世界上男人与女人的关系,除了恋人,还有友情,不能当妻子,却能继续成为朋友嘛!就说张若名,我们在天津是一块坐过牢的,我了解她的人品,她自己放弃对革命的追求,但不等于她就一定站在敌人一边,出卖我们,我们还可以是朋友。”
1927年,张若名考取了里昂大学,在这里攻读博士学位。在法国期间,张若名与在里昂大学读博士的杨堃结了婚。
1931年,张若名和丈夫杨堃回到祖国。回国后,张若名被聘为北平中法大学文学院教授;丈夫杨堃则回到保送他留学的河北农业大学任教。
1948年,在云南大学校长熊庆来的邀请下,张若名来到云南大学中文系任教。
1949年12月,云南解放。
不久后,张若名在云南大学建立了文艺理论教研室,并担任了室主任。后来,张若名加入中国民主同盟,并为了再次向党靠拢,作出了积极的努力。
1955年4月,在前往印度尼西亚参加亚非万隆会议的途中,周恩来总理在云南短暂停留,特意前往云南大学,看望了好友张若名。
见面时,周恩来总理大方地握着张若名的手,说:“多年不见了,我代表小超问若名姐好!”
这次见面,周恩来总理和张若名进行了近5个小时的交谈,一起回顾了过去参加革命的共同经历,并对她说:“你当时参加的只是团的组织,还不是党的组织。”
这次亲切交谈,给了张若名很大的鼓舞。想到退团比退党的性质要轻得多,张若名的心理负担减轻了不少。
后来,为了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每次和中共云南党委谈话,张若名都毫无避讳地与党交心,这才致使后来被打成右派,最终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那时候,邓颖超虽然没能给张若名平反,但在心里一直记着这件事情。
1980年,邓颖超接到张若名的儿子写来的一封“要求云南大学为张若名做出政治上的公正结论”信件,找到了为张若名平反的契机。
11月,在邓颖超的亲自过问下,中共云南大学委员会作出了《关于张若名同志的政治历史结论》,指出:“经复查,张若名同志一生为革命、为人民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政治历史清楚,无重大政治历史问题。”
至此,张若名得到了彻底平反,并恢复了名誉。这件事情,也得到了圆满的解决。
#图文万粉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