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华师中文系1968届校友返校

共同庆祝入学中文系60周年

阔别数载 重游校园

与好友共话同窗情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1月3日-4日,华师中文系1968届校友回到母校,共同庆祝入学中文系60周年。在为期两天的时间里,他们与好友叙旧,重游校园,追忆青春时光,与文学院领导老师座谈交流,赠送书法、书籍等作品回馈母校。他们感谢华师栽培,愿将文学院熠熠生辉的精神传递给当代学子,继承文学院优良传统,书写芳华岁月。

岁月如歌 情谊绵长

校友们重返校园

共同回忆青春年华

重返校园,其乐融融

欢聚一堂,愉快畅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1月3日上午,华师中文系1968届校友相聚石牌校园第一课室大楼前。与当年同窗见面,他们难掩开心与激动,握手、拥抱、问候,分享着各自生活的点点滴滴。穿行在熟悉又略带陌生的校园中,他们感叹着校园的变化,一边回忆校园当年的风景,一边在校园内合影留念,欢声笑语不时回荡。随后,校友们来到陶园餐厅用餐,他们追忆当年求学华师的经历,对学校日新月异的发展感慨万千。多年未见,校友们愉快畅谈,其乐融融,纷纷表达对母校的情意与对同窗的思念。

群贤毕至,座谈言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1月4日上午,校友们回到大学城校园文学院,参加返校座谈会。校友们看着屏幕上滚动的历届院庆合照,百感交集。文学院院长段吉方首先向各位1968届校友致以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感谢。他回顾了中文系的发展历程,介绍了文学院专业设置多次优化调整的经过,如今,确定了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为重点发展方向。近年来,文学院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科研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高考生源质量和学生就业质量不断提高。他表示,学院取得的这些成就离不开各位校友长期以来的支持和关心,他希望,广大校友继续关注和支持母校的发展,并祝愿各位校友身体健康、生活愉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校友代表沈东流感谢文学院的领导与老师们的热情接待,对文学院取得的卓越成就感到欣喜激动。他满怀感情地总结了1968届中文系校友的五大特点:一是学生来源广;二是经历多,磨练多,吃苦多,见识多;三是毕业后接受一年的解放军再教育;四是退休后的大家继续学习,在写作、书法等领域有所成就;五是师生情、同学情、母校情深厚。沈东流表示,尽管历经风雨、饱经沧桑,但大家始终不忘初心,在各自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做出应有的贡献,没有辜负党和国家的期望和栽培。

此外,余福祥、吴永生、陈国壮和刘洪健等校友也纷纷回忆起自己在华师的求学时光,他们为华师和学院的发展感到骄傲自豪,同时也寄语年轻学子刻苦钻研、创新实践,在华师校园留下美好的青春记忆。

校友向母院捐赠字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文系1968届校友为文学院捐赠了9件书法作品以及67本书籍,既有传统的笔墨丹青,又有现代的文艺风范,延续了文学院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体现了校友们对母院衷心的祝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未来,文学院将会在展览室增设1968届校友捐赠字画展览专柜,展览老校友的书籍、字画,此举不仅是对校友们深厚情谊的一种回馈与纪念,也让同学们有机会了解更多优秀作品,进一步弘扬和传承中华文化,将文化的力量深植于每一位学子心中。

为校友佩戴校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学院学生代表为校友们佩戴校徽。多年过去,校徽的佩戴由传统的胸针式发展为如今的磁吸式,校徽的样式在变,不变的是校徽背后凝聚的校友对华师的归属感和向心力。毕业多年,再回首,归来仍然是意气风发的华师人。

结勷勤,甲子共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甲子共聚,校友们表示格外激动。在志愿者的带领下,校友们一同参观砚湖、教学楼和图书馆等校园标志性建筑,感受校园独特氛围。校友们走在校道上,对设施齐全、整洁明亮的校园纷纷赞叹不已,在砚湖边、图书馆前打卡留念。六十年弹指一挥间,校友们白发已上鬓角,但笑容依旧灿烂,“我爱文学院”旁的打卡合照中,校友们的笑容象征着他们和文学院同在,和华师同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时光荏苒 文脉赓续

不忘初衷 砥砺笃行

校友们回忆往昔

将最真挚的祝福赠予母校

“我们回家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惠州到广州,经过两个小时的颠簸,中文系1968届校友余福祥终于回到了阔别已久的文学院。岁月轮回一甲子,今天又一次返校,他心里倍感温暖,思绪感概万千,归结为一句话——这是回“家”的感觉。看着变化巨大的校园,他感慨道:“三代华师人,世世代代母校情。”他的儿子毕业后留校工作,并在华师成家立业,孙子也正在华师法学院读书,这种奇妙的缘分加深了余福祥与华师的联系。这是他第五次参加文学院的院庆活动,亲身经历近些年学校和学院的发展,余福祥心中对于母校的感情愈发深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重返母校,中文系1968届校友吴永生对学校和文学院的壮大感到高兴与骄傲。追忆往昔,吴永生仍记得在华师学习的时光与老师们的教导。对于吴永生而言,华师尊师重道的作风、严谨的治学态度滋润着他的心灵。在中学教育工作中,他将思想性、知识性与文学性三者融合,在教学岗位上默默奉献,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学生,获得了“全国五一劳动模范奖章”的荣誉。展望未来,他期望着后辈的华师学子能珍惜在校时光,勤奋学习,做德才兼备的人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文系1968届校友陈国壮为和同窗欢聚一堂而心情激动。他表示,几十年来,文学院不断壮大,培养了众多优秀人才,为社会做出了重要贡献。作为华师大家庭的一员,陈国壮感到无比自豪。回顾在校时光,他不仅学到了丰富的知识,更学会了做人做事的道理。老师们以身作则,树立了榜样,让他明白了责任与担当的重要性。此外,他还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这些友谊和合作将伴随终生。陈国壮希望继续与大家携手共进,共同为母校的发展贡献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文系1968届校友刘洪健毕业后到海南山区从事教育工作,回到阔别近六十年的母校,他为母校取得的成就自豪。回忆在文学院的青春岁月,刘洪健感叹华师有优良的校风,学生在老师的耐心教导和校风的感染下形成了勤奋刻苦、为人正派的品格,毕业后踊跃报名到祖国最艰苦的地方去。他深刻领悟华师的教育理念,并在教育事业中付诸实践,多次获评优秀教师、优秀校长,是一名出色的教育工作者。刘洪健被当时的班主任老师诸孝正严谨治学、关爱学生的高尚师德所打动,在毕业后的半个多世纪,坚持探望老师和师母。展望未来,刘洪健希望即将迈入教育行业的师弟师妹们有大爱、肯付出,期望华师越办越好。

六十载文脉相承

一朝聚首情更浓

校友与华师的故事

未完待续

我们将携手同行

共谱新篇

校友返校注意事项

华师校友可以申领电子校友卡

凭卡入校 欢迎校友们回家

1. 请在微信小程序搜索“华南师范大学校友联谊会”,点击认证注册,领取校友卡。具体申领步骤请扫码查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 校友本人持校友卡可携带5名以内家属或随行人员入校,随行人员需在门口保安处登记。

3. 请校友尽量绿色出行,特殊情况需开车入校的,务必提前通过微信小程序搜索“华师保卫”预约。

4. 饭堂用餐可微信支付,也可用校友卡绑定银行卡后充值消费。

华南师范大学第五届英文征文

暨短视频征集大赛正式启动

一、 征稿主题

身边的华师人

二、 征稿对象

华南师范大学全体在校学生

三、 征稿时间

即日起至2024年11月20日(24:00前)

四、 征稿内容及要求

(扫描二维码获取)

五、 奖项设置

1. 大赛设置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和优秀奖四个奖项,按最终收到的作品数量与质量确定各等级获奖人数,颁发证书、奖品。具体奖项与奖品如下:

文学类

一等奖:每人获得价值约600元奖品;二等奖:每人获得价值约300元奖品;三等奖:每人获得价值约100元奖品;优秀奖:每人获得精美小礼品一份

视频类

一等奖:每人获得价值约400元奖品;二等奖:每人获得价值约200元奖品;三等奖:每人获得价值约100元奖品;优秀奖:每人获得精美小礼品一份

2. 获奖作品将由主办方刊登在学校网站或公众号等媒体平台,并择优推荐参加中国日报大学生新闻奖。

3. 排名前70%的参赛选手或队伍可获得参赛证明。

六、 咨询方式

重要内容将在群内发布

小晚已开放投稿通道

期待大家的踊跃投稿

采写丨林良莹 谢咏欣 潘瑞涵 罗颖

邱金慧 曹羽琪 吴丹妮

制图丨黄雨欣

摄影丨曾卓楠 黎欣华 苏虹宇 郭柠语

黄铭辉 赵焱 陈冰莹 黄咏芯

执行编辑丨林良莹 黄雨欣

责任编辑丨卢嘉裕 吴建国 陈婧

初审丨沈蔚瑜

复审丨林海岸

终审丨周宪

可以第一时间

了解华师最新资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在场 懂你悲喜 给你力量

校历丨PPT丨招生丨水电费丨网费丨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