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秀水湖
在医学的浩瀚宇宙中,有这样一群守护者,他们被业内戏称为“生命的幕后调控师”——麻醉医生。他们的存在,常被简化为一句简练的谚语:
“外科医生治病,麻醉医生保命。”
曾几何时,麻醉医生这一职业被外界披上了一层神秘而又略带轻松的面纱。人们误以为,他们只需轻轻一推针管,便可退居幕后,享受片刻的宁静与安逸,远离医患纠纷的纷扰。
然而,随着年初那场震惊业界的悲剧——年仅46岁的三甲医院麻醉科主任医师、知名医学科普博主朱翔医生的突然离世,麻醉医生的真实世界被无情地撕开了一道裂缝,让公众的目光再次聚焦于这个默默奉献的群体。
回溯至2015年,另一位麻醉医生兼医学科普先驱潘传龙,就曾以沉重的笔触揭示了麻醉行业的另一面。他指出,尽管中国手术中的麻醉相关死亡率已降至惊人的十万分之一,但麻醉医生自身的健康风险却高企不下,其死亡率竟接近万分之二。
这番话语,如同一声沉重的警钟,敲击在每一位医疗从业者的心头。潘医生常言:“每当病人问及手术风险,我总会坦然相告,在手术台上,我面临的风险远高于你,请放心。”这不仅仅是对患者的安慰,更是麻醉医生职业现状的真实写照。
2022年,潘医生的猝然离世,再次将这一群体的困境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高强度的工作、漫长的工作时间、以及难以言喻的心理压力,成为了麻醉医生日常工作的真实写照。
据官方统计,中国目前仅有约10万名麻醉医生,而实际需求量却可能高达30万,这一巨大的人才缺口,无疑为每一位在岗的麻醉医生增添了沉重的负担。更令人唏嘘的是,一名优秀的麻醉医生,往往需要十年乃至更长时间的精心培养与磨炼。
为了打破公众对麻醉医生的误解与忽视,一位年轻的麻醉医生蒋政宇,毅然提起了笔,将自己的亲身经历与感悟凝聚成了一部名为《深呼吸,开始麻醉了》的著作。这本书,不仅记录了他参与过的数十场手术背后的故事,更揭示了麻醉医生在手术室中扮演的复杂而关键的角色。从外科切除的惊心动魄,到儿科麻醉的细腻入微,再到无痛分娩与无痛胃肠镜的温馨瞬间,麻醉医生的工作早已超出了简单的“打针”范畴,成为了现代医疗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在蒋政宇的笔下,我们得以窥见麻醉医生鲜为人知的一面。他们不仅是技术的精尖者,更是患者生命的守护者。
蒋政宇在书中提到:“麻醉医生忙起来的时候,手术室里没人能好过。”这句话虽简短,却道出了麻醉医生在手术团队中的核心地位与重要作用。
此外,麻醉医生还需面对来自患者家属的期望与压力。他们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因此总是以最大的努力与耐心去对待每一位患者。然而,即使如此,他们也无法完全避免手术失败的风险。当面对外科失败或麻醉失败时,麻醉医生往往需要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与情感冲击。他们不仅要为患者的生命负责到底,还要面对自己内心的煎熬与反思。
在《深呼吸,开始麻醉了》一书中,蒋政宇还分享了许多关于麻醉技术的细节与感悟。他告诉我们麻醉并非简单的“打一针就完事儿”的过程而是分为镇静、镇痛和肌松三个关键步骤。每一个步骤都需要麻醉医生精准把握与细致操作以确保患者的安全与舒适。同时他还揭示了麻醉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与并发症以及麻醉医生在应对这些突发状况时的智慧与勇气。
谈及麻醉的阴影,有一种情况虽不常见,却足以让无数患者的心头笼上阴霾——那便是麻醉的意外失效,一个让人不禁自问:“若我在手术台上苏醒,又将如何?”这样的场景,如同噩梦般萦绕,它曾在美国的某个角落真实上演,一位患者在冰冷的手术刀下,意识清醒,疼痛刻骨,却动弹不得,这便是“术中知晓”的残酷现实。它揭示了麻醉管理中的疏漏,是镇痛与镇静药物失衡的悲歌,也是麻醉师对生命体征监测疏忽的警钟。
全身麻醉,这一现代医学的奇迹,其背后的机制至今仍如迷雾般难以捉摸。我们只知道,它与大脑深处那些错综复杂的神经网络息息相关,但具体如何交织成这张麻醉的网,却仍是未解之谜。在这场与未知的博弈中,麻醉师们如同行走在钢丝上的舞者,每一步都需谨慎再谨慎,因为他们手中握着的,是患者的生命与安宁。
椎管内麻醉,这一古老而又精准的技术,同样承载着麻醉师们的智慧与汗水。然而,麻醉的世界并非全然光明,那些被称为“麻精药”与“毒麻药”的药品,如同双刃剑,既能斩断病痛的枷锁,也可能在不经意间带来无法挽回的伤害。因此,麻醉师们必须时刻保持警惕,精准计算每一滴药液的剂量,确保患者能够安全地穿越这片麻醉的迷雾。
在麻醉的殿堂里,平衡是永恒的主题。麻醉师们需要在不精确中寻找那个微妙的平衡点,让患者在无痛中享受手术的宁静。然而,这份平衡并非易事,它要求麻醉师们具备丰富的经验、敏锐的洞察力以及不懈的努力。因为,每一次麻醉都是一次全新的挑战,每一次手术都是对生命的一次庄严承诺。
无痛分娩作为现代产科的一项重要技术其安全性与有效性已得到广泛认可。然而仍有许多人担心麻醉药物会影响胎儿的健康。
其实无痛分娩所采用的椎管内麻醉方式并不会让药物进入血液或透过胎盘因此对胎儿不会造成任何影响。在分娩的艰难时刻无痛分娩如同一位温柔的守护者让母亲能够在相对舒适的状态下迎接新生命的到来。
电视剧中常常出现的“保大还是保小”的桥段在现实中其实并不存在。因为对于医生来说保护患者的生命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在紧急情况下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情严重程度做出最有利于患者的决策。而无痛分娩技术的普及也让我们看到了医学进步带来的福音让更多的母亲能够在无痛中享受分娩的喜悦。
长久以来,疼痛,这一隐形的敌人,常常被我们所忽视。我们歌颂吃苦耐劳的精神,将忍耐视为美德,对镇痛药物抱有莫名的戒备,久而久之,忍痛成了一种习惯。但在我眼中,随着麻醉学的飞速发展,我们有责任也有能力将疼痛视为可攻克的敌人,而非仅仅是一种被动的忍受。
我们需要重新审视一个观念:疼痛,它本质上是一种疾病,而非简单的症状。正如“头晕”可以被视为症状,通过休息得以缓解;而疼痛,则是疾病本身,亟需治疗。无痛,是每个人应享有的权利,是对生命尊严的捍卫。
本文来自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向作者致敬!深表谢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