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不易。如果您喜欢本人的作品,欢迎点击关注按钮,您的鼓励和支持是我创作最大的动力。
蜀相诸葛亮在我国可谓是人尽皆知,绝大多数人都是通过《三国演义》了解他的军事才能,通过《三国志》了解他的政治才能,但或许是因为封建时代对科学技术重视度不高的缘故,他科技才能就被记载得比较少。但作为一位发明家,诸葛亮在三国时代可谓是无出其右,其代表作“木牛流马”更是至今仍在被不少后人研究探索。
蜀军的运粮“神器”
这天,魏国大都督司马懿在自己的军帐内思考着下一步军事行动。与诸葛亮的对峙已经持续了几个月了,司马懿估摸着,按照细作上一次的报告,诸葛亮的粮草这会儿也该差不多耗完了,但这几天他却迟迟看不出对方有退兵的迹象。难不成诸葛亮真的如传闻中那样,是个能呼风唤雨的神人,军中没粮都能凭空变出来?
司马懿对付诸葛亮的对策向来都是以龟缩战术为主,他倒也不是没想过正面迎击,但是在这种敌方明显拥有的资源不如我方的情况下,坚守不出是最笨但也最有效、最保险的方式。司马懿的做人哲学向来都是忍一时风平浪静,无论在内还是在外,他总是能够忍到一个最有效的时机。
然而现在,他感到有些等不及了。诸葛亮这一次耗的时间大大超出了他的想象,他开始感到有些焦虑,倒不是因为自己这边的粮草会耗完,而是再这么耗下去,自己营中那些激进的好战分子就要压不住了。他可不希望自己的总体大布局被打破。
无论是攻是守,总得给下面的将士们一个交代吧。司马懿把一名精锐侦察兵叫到自己帐内,压低了声音跟他说:“你去联系一下我在蜀军那边的细作,叫他三天之内查出诸葛亮能耗这么久,粮草都是哪里来的。搞不定就别想回来了!”
三天后,侦察兵带着一封信来到了司马懿的大帐中。
在信中,司马懿的细作称诸葛亮的粮草一直没断,还有运输部队在源源不断地运呢。
汉中到这边地形崎岖复杂,这样的补给线怎么可能持续这么久呢?细作在信中解释道,这是因为诸葛亮用了一些“精巧之物”来运粮。
运粮的“精巧之物”有两种,一名曰“木牛”,一名曰“流马”。这种物件不像真的牛马一般还需要吃喝拉撒,只需要定期保养维修一下就能够持续运作,在这种山路中的运粮效率比普通的牛马都要高得多。
在信的背面,细作还精心分别画出了“木牛”和“流马”的图案。可惜因为时间仓促,细作画得很模糊潦草,完全无法根据这些图纸来还原一份原件出来。
事实上,在当时的魏国,也有一些能工巧匠会制作一些简单的木制机械结构,但这些东西在他们那边主要是给贵族们玩乐用的,没人想过把这些技术用在军事上。
“即使公务繁忙,诸葛亮还能造出这种东西。不是神人也胜似神人了!”司马懿感叹道,不过他倒也因此长舒了一口气,毕竟无论粮草怎么运,总量都还是有限的,而且司马懿也不信诸葛亮的身体能比这些木牛流马还要好。他的计划也可以有条不紊的继续执行下去了。
“现在的问题,是怎样向我手下的这帮大老粗解释这些玩意儿呢?”司马懿想着想着,又陷入了苦恼。
古老的杠杆技术
《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可谓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甚至自己还有些“神力”。尽管这些东西大多都是虚构的,但这种神奇的“木牛流马”是在正统史书上都有记载的。
遗憾的是,这项神奇的古代科技到了今天却因为种种原因而失传了。这更使得如今不少人试图研究这门古代的神秘技术,并尽力将其还原出来。
根据当地民间的一些描述,木牛流马似乎是一种利用了杠杆原理运作的手推车。车里内置了齿轮,靠人力按压把柄进行驱动。因为把柄是一个足够长的木杆,因此这就比那种靠蛮力拉或推的车要省力得多。
至于“木牛”和“流马”的区别,似乎就只是外形和用法上有所不同。“木牛”靠按压双辕驱动,“流马”靠按压马颈驱动,二者的原理都是杠杆原理,结构也是大同小异。
千百年来,有不少的后人都痴迷于还原木牛流马,并不断完善着它的结构。有的人认为木牛流马应该都是独轮车,因为这才方便在蜿蜒的山路中转向;还有的人还原了《三国演义》中木牛流马的暗锁,只要转动一下车子内部的“舌头”,就能够让其动弹不得。小说中的司马懿就因为没搞懂这个原理,生硬地按图纸复刻了木牛流马,最终导致自己的木牛流马被蜀军锁住,粮草全都白送给了对方。
然而,这么神奇的运输神器,为什么在后来我国几千年的古代军事史中都失传了呢?
失传的蜀汉特产
有一种比较阴谋论的说法,是说蜀汉在被灭之前,有关人员就抓紧时间将所有的木牛流马和图纸付之一炬,宁愿毁了它也不想让其落入魏军手中。
从逻辑上讲,这种阴谋论似乎说得通,但东西可以烧没,人不能杀光。那些参与过木牛流马的制造和改良的工匠们肯定都在自己的脑子里储存了相关技术,他们可不一定都有“政治觉悟”,是完全有可能将这些技术传下来的。
木牛流马真正失传的本质原因,或许还是它自身的问题。说白了,这东西恐怕并不好用。
使用杠杆原理驱动的木车,本质上还是在用人力进行驱动,其移动速度再快也快不过人的步行速度,而且操作起来也比光靠拉的车要麻烦。在山地,木牛流马或许还具有一定的优势,而到了平原,在那种马匹能够撒开蹄子奔跑的地方,这种车子就完全没有用武之地了。
同时,木牛流马的保养也是一门复杂的工作。尽管机器不会像牛马一样消耗粮草,但要保证其内部的每一个部件都能正常运转,工作量比起简单地喂草料要多得多。而在蜀道中的恶劣环境下,这种木制机械要持续运作,每一次运输消耗的寿命有多大是可想而知的。
总的来说,木牛流马被投入到战场运输中,其实还是诸葛亮在特殊情况下的无奈之举。但凡蜀中的粮食产量再高一点,蜀道再那么缓一点,国内经济再发达一点,军队再精锐一点,他都没有用木牛流马的必要了。
结语
尽管木牛流马已经失传,但它作为堪称“全才”的诸葛亮的一大杰作,依然是我们民族智慧的结晶之一。如今我们国家的科技水平早已不同往日,航空航天、芯片、汽车等技术都已经逐渐走向了全球领先的行列,但依旧有人在试图挖掘那些淹没在历史长河中的科技遗产。或许这些被遗忘的科技看上去不会对我们如今的发展有多大作用,但它们所体现的中华民族面对逆境不折不挠的钻研精神值得我们国家每一个科研人缅怀和铭记。
本文系作者自己收集、整理创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