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借调本是一种机关事业单位根据工作需要,暂时调动下属单位人员到本部门工作的常规操作。然而,近年来,这种短期调动逐渐演变成了“长期占用”现象,不少被借调的干部成了上级部门的“主力队员”,长期脱离原单位的工作。基层干部的“被借调”问题导致了基层单位的“失血”现象,许多乡镇因缺乏必要的人手而工作负担加重,工作效率大幅下降。
湖南永州市双牌县五星岭乡党政办的一名负责人就曾在融媒体中心透露,过去,乡镇干部被借调到县里的现象十分普遍。在编不在岗、一人身兼多职的情况成为常态,许多乡镇工作人员不得不长期超负荷工作,经常加班加点。今年以来,随着上级部门开始规范干部借调管理,这种现象得到了缓解。双牌县也开展了乡镇工作人员抽借调情况摸底备案和全面清退工作,已有15名乡镇工作人员被清退回原单位,这大大减轻了基层的工作压力。
事实上,借调干部的长期“失控”问题并非仅限于湖南。甘肃省临夏州东乡县微信公众号“东乡党建”也曾直言,干部借调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上下级单位的交流和借调干部的经验提升,但问题在于,许多上级单位借调人数过多,时长超标,甚至“有借无还”,致使基层的骨干力量被抽空,严重影响了基层的正常工作运行。
这种“借而不调”的乱象引起了多个地方政府的重视。各地纷纷采取措施,整治长期违规借调现象,保障基层单位的工作力量充足。例如,湖南省纪委监委采取了“室组地”联动的方式,推动了全省的专项整治行动。
据调查,湖南省共清退了3476名违规借调的乡镇干部,极大地缓解了基层单位的用人压力。而吉林省则出台了更加严格的控制措施,全面规范全省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借调行为,最终清退了3129名借调人员。
借调在一定程度上确实有其积极作用。通过借调,借调干部可以在新的工作环境中积累更多的经验,同时也促进了各部门之间的工作联动。然而,借调时间过长、借调人数过多,特别是缺乏有效监管的情况下,基层单位则会陷入“用人荒”。基层干部本应承担起直接服务民众、推动基层治理的重任,而长期的“抽调”则使得这些关键岗位空置,基层治理难以落到实处。
据分析,违规借调不仅存在“吃空饷”的风险,借调干部在位却不在职,严重损害了公共资源的有效利用。部分网友也对此表示担忧,认为借调期限过长、制度不规范是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有网友直言:“借调时间太长的,干脆直接调人不就完了,不下调令就说明问题大了。”
湖南和吉林此次的清退行动为其他地区提供了有力的参考。加强对借调制度的监管,明确借调期限,杜绝“有借无还”的现象,已经成为政府亟需解决的问题。通过合理的政策调整和清退行动,不仅可以保障基层的用人需求,也能够减少干部过度借调带来的种种弊端。
网友表示:
大家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