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影视剧、演唱会、音乐节等成为文旅市场新的增长点,激发消费全新活力,沉浸式文旅的新产品、新场景、新业态不断涌现,为文旅市场发展注入新动能。与此同时,国家及各地各部门积极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推进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创造更加丰富的优质供给。

2023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释放旅游消费潜力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要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丰富“音乐+旅游”、“演出+旅游”、“展览+旅游”、“赛事+旅游”等业态。

2024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部、商务部等五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打造消费新场景培育消费新增长点的措施》,围绕培育文旅体育消费新场景,提出深化旅游业态融合创新等方向积极部署。

文旅+科技:数字技术虚拟现实丰富游客体验

现代科技与旅游业深度融合趋势凸显,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全息投影等技术的应用催生了旅游新产品,旅游管理和旅游服务在数字技术的加持下更加高效便捷。随着数字技术不断迭代更新,智慧产品与传统旅游融合形式日趋多样,智慧旅游发展空间广阔,成为促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2023年8月,文旅部公布全国首批12家文化和旅游部技术创新中心,推出首批24家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培育试点名单。随后,文旅部、工信部公布全国首批30个“5G+智慧旅游”应用试点项目。这些入选项目涉及演艺装备、交互体验等多种类型,为行业树立标杆典范。

智慧旅游不仅丰富了游客的体验,也在更好地保护和展现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湖南江永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女书,被打造成沉浸式数字光影艺术展,借助体感交互技术让观众在挥手舞动中与古老女书对话,以立体、 浸入式的当代表达诠释女书文字艺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江苏扬州,站在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带来的5G大运河沉浸式体验区,“一镜到底”纵览运河沿线8个省市、17座城市,领略这条致富河、幸福河的人文之盛和生态之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敦煌莫高窟,出于文物保护需要,有些洞窟不宜对外开放,而数字化形式可以将这些洞窟、壁画、彩塑展示出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革命老区金寨县汤家汇的十万剧场,通过先进的科技手段,如虚拟现实、智能交互等,让每一位到访者穿越时空,近距离感受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文旅+体育:参赛观赛中领略风光感受文化

从成都大运会到杭州亚运会,全国多地的体育赛事,让人们在参赛和观赛的过程中,领略风光,感受文化。许多地方依托体育赛事的影响力,推动体育与旅游深度融合,展示当地旅游资源,丰富赛事旅游体验。“文旅+体育”成为助推旅游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于榕江发布)

许多户外体育赛事已经成为展示一地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重要窗口,也是推动生态旅游发展的重要途径。贵州的“村BA”火爆全网,“村超”再次广受瞩目。这一“村味”十足的体育赛事品牌效应逐渐显现。贵州省榕江县借助“村超”这一品牌,带动县城及周边的餐饮、住宿、旅游等行业发展,全力打造“超好吃”“超好玩”“超好住”等“超品牌”,推动地方特色产业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进一步丰富休闲度假业态,黄山也做了多方面的尝试,其中动作最为密集的当属“文旅+体育”。全国门球邀请赛、环黄山公路自行车挑战赛,以及即将到来的2024黄山马拉松等一系列精彩赛事密集落地。体育与旅游的融合,意味着巨大的消费需求,餐饮、住宿、交通……每一场体育赛事的举办,都会为黄山区带来巨大机遇和发展红利。

文旅+演出:歌手与城市之间的“双向奔赴”

为一场演出奔赴一座城市,“跟着演唱会去旅行”已经成为出游新风尚。如今,演唱会等大型演出成为文旅的“黏合剂”,显著拉动旅游消费,助力城市文化“出圈”。演出市场的持续火热,将会为城市文旅带来更多新可能。

5月到10月是全年演出最佳举办期,一些地方政府管理部门陆续出台支持演艺项目落地的政策。太原市发布了《支持演唱会经济发展的若干措施(试行)》,出台按演唱会售票规模和售票收入给予主办单位单场15万元至80万元奖补等措施,支持做大演唱会经济,加快建设“华北地区重要演艺中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5月30日至6月2日,周杰伦“嘉年华”世界巡回演唱会长沙站在长沙贺龙体育场举行。据北京零点市场调查有限公司统计,四天演唱会共吸引了14.89万人次市民游客入场,其中,跨城观演比例达92%,跨省观演比例达68%,显著高于“五一”假期全市省外游客占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演唱会期间,观众平均在长停留2.53天,人均花费3481.42元(不包含演唱会门票消费),是“五一”假期游客人均花费的2.97倍。经初步测算,演唱会观众直接带动长沙市文旅消费5.18亿元,“演唱会经济”的杠杆效应和溢出效应凸显。

文旅+非遗:在体验魅力中感受创新与传承

在“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理念指导下,“非遗+旅游”已成为文旅融合发展的重要一环。

今年春节,国内旅游市场热闹非凡,各地通过举办形式多彩的非遗民俗节庆活动,吸引了4.74亿人次出游,实现旅游收入6326.87亿元,“潮汕英歌舞”“横山腰鼓”“醉酒关公”“打铁花”等非遗表演成为各大平台的热门话题。根据抖音显示,#潮汕英歌舞 话题播放量61.6亿次,#打铁花 相关话题播放量达45亿次。根据美团数据显示,春节期间,潮汕(潮州、揭阳、汕头)文旅订单量同比上涨114.5%。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潮汕英歌舞非遗活动不仅迅速提升了城市品牌知名度,增加了民族文化自信,同时也带动了旅游相关产业及周边消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于扬州江都南水北调源头公园)

以及各个景区重点打造的祭祀、剪纸、打铁花等项非遗体验项目,灯会、当地传统节庆、旅游演艺、博物馆、文创等为游客带了新奇体验。

非遗和旅游的融合,不仅催生了更多独具文化意蕴的旅游产品,创新了旅游业态,丰富了旅游供给,也激活了数量巨大的非遗文化资源,使非遗文化通过旅游市场走进了千家万户。

文旅+铁路:为推动旅游业发展提供新引擎

近年来,国家铁路集团依托四通八达的路网,服务旅游经济、银发经济发展,激发客运消费潜能,大力开行旅游列车、赏花踏青列车等特色专列

春运期间,冰雪游异常火爆,加开去往哈尔滨、长春等东北城市的列车;清明假期春暖花开,加密开行踏青、赏花专列;“五一”假期旅客出行需求旺盛,铁路客流保持高位运行。天水成为网红城市之后,中铁兰州局集团常态化开行“天水麻辣烫”旅游专列。4月底“离黄山风景区最近的高铁站”——黄山西站正式投入运营,黄山进入高铁旅游时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借助于新模式,旅游专列将为沿线城市带来源源不断的旅客,进一步刺激城市消费,拉动旅游业、服务业、饮食业等诸多行业的发展的同时,其发挥的辐射作用将会拉动旅游城市经济发展,助推当地经济驶入发展“快车道”。

文旅+美食:开辟新赛道助力文旅融合

美食,无疑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承载着味蕾记忆和情感故事。与此同时,以美食为主的创新节目,依旧是2024年重要的综艺品类。

第一,嵌入多彩“模式眼”的新美食节目,为观众提供稳定且高品质的多巴胺。实际上,兼具色香味俱全的美食,从视觉、味觉、嗅觉等各个方面来说,天然就具有令人愉悦的多巴胺属性。与此同时,当其再引入更多跨界的新元素,自然也就更能够吸引观众为之欣喜偏爱与追看互动。

第二,品牌美食综艺的持久创新与不断精进,让IP焕发更为长久且鲜活的生命力。众所周知,品牌综N代节目,有其自身鲜明的优势所在。

第三,借助当下流量密码的“新文旅”,美食节目采取“文旅+美食”的创新双保险策略。左手是美食,右手是文旅,尽最大可能实现美食节目创新的高效落地。诸如总台大型美食文旅季播节目《三餐四季》,带领观众一同品味地方特色美食、领略一方风土人情,呈现各地火热的社会生活面貌。此外还有文旅美食纪录片诸如《舌尖上的中国4》《香港之味》《澳门之味》等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着旅游逐步成为越来越多百姓的日常消费,人们更加追求个性化、多样化、有文化味的旅游产品和便捷周到的旅游服务。各地区各部门注重发挥旅游业的综合功能,不断完善现代旅游业体系,推动旅游业规模持续扩大、质量不断提升、综合效益日益增强。

旅游业供需两旺、欣欣向荣,成为各地增长速度快、市场潜力大、发展前景好的新兴产业。“诗和远方”的未来之路会指向何方?能够满足多样性、个性化需求的文旅场景将会继续受到广大游客的追捧。未来,文化和旅游要在更深层次、更广范围融合发展,便民能力持续优化,服务质量稳步改善,法律法规进一步完善,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文旅+”的精彩故事将不断推陈出新。

资料来源:新华网、人民日报海外版、光明日报、中国网、品橙旅游、风景园林网、城时光网、文旅规划设计联盟及网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