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珠海航展上,俄罗斯的苏-57战机首次亮相,引发了广泛关注与讨论。其中两架苏-57中,一架参与静态展示,另一架则进行了飞行表演。但细心的观众很快从中发现了一些不寻常之处,并对其隐形能力和设计工艺提出了质疑。

首先值得注意的是,这款被誉为“第五代战机”的苏-57,其机腹中央弹仓之间出现了一条明显的缝隙。这很快打破了关于苏-57只能外挂武器的谣言,但缝隙之大让一些网友调侃称,如此设计别说防御毫米波雷达,似乎连手指都可以探进去。

另外,静态展示的苏-57原型机,在制造工艺上略显粗糙,机身表面螺钉和铆钉清晰可见,并未与机体齐平。虽然量产版据称已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优化,但不少人仍在质疑,苏-57是否有资格被称为真正的隐身战机。

事实上,俄罗斯在战机研发上延续了前苏联时期的“暴力美学”传统,苏-57自设计之初就没有过于追求与美国F-22同等级别的隐身能力。

从外形上看,苏-57更像是一架经过扁平处理的苏-35。这样的设计强调的是对地面攻击的能力和良好的雷达截面,而不是像中美那样在隐身性能上下大功夫。苏-57还具备超视距打击与高机动性,更多的是作为一个综合空中作战平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与此同时,中国的歼-35A在本次航展上的表现则更加抢眼。无论从造型、工艺还是表面涂层来看,歼-35A都优于苏-57。而这仅仅是歼-35系列中的一种——空军版,意在与歼-20形成一种“高低搭配”。

它瞄准的是美国的F-22和F-35A。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航展上官宣的只是“牛刀小试”,真正的大招是计划中的“歼-35舰载版”,也许会命名为歼-35B。

这款战机不仅可能适用于福建号航母,还有望部署在山东号和辽宁号上,与歼-15B搭配,完全能够对标美国海军的“F-35C+F-18E/F”组合。

中国的军事发展不仅止步于此。在新一代076型两栖攻击舰的加速建造中,有外媒称其拥有类似于改装后的日本“出云”号的大甲板。这一特征使得解放军可能进一步开发垂直起降版的歼-35,将两栖攻击舰有效变为轻型航母使用。

事实上,俄罗斯这次参展是为了办两件事,除了商业目的,更有政治和外交的深意。通过在珠海这样的舞台上展示苏-57,俄罗斯不仅向外界表明其拥有足够的技术实力,还间接表达了在当前地缘环境下依然寻求国际合作和支持的愿景。

特别是面对来自西方的制裁和封锁,俄罗斯希望通过与中国的这种互动,打破国际孤立的局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俄罗斯选择这样的时机和场合无疑是精心策划的。在过去的珠海航展中,俄罗斯曾多次展示其航空实力,但那时的中俄关系更多是以买卖为主,中国是俄罗斯航空产品的重要客户之一。

然而,随着时间推移,中国航空工业的迅猛发展,让苏-27、苏-30这样的战机逐步退出了中国市场。

2011年,中国自主研发的歼-20成功首飞,标志着中国航空技术的突破,俄方此时已明白,对于高端战机,中国不再是单纯的买家角色。

在这种背景下,俄罗斯选择了将珠海航展作为展示其航空能力的新平台。可以说,今后的几年里,想要在国际军火市场上看到俄罗斯产品的公开亮相,中东和中国可能是为数不多的舞台之一。

通过此次参展,俄罗斯希望重新塑造其在国际军事市场上的形象,宣示其在武器出口领域中的竞争力。

不仅如此,俄罗斯还派出“勇士”飞行表演队,用苏-35S和苏-30SM进行飞行表演,进一步展现其航空技术实力。这种高调的展示无疑是在传递一个信号:即使面临挑战,俄罗斯在国际军贸市场上依然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苏-57的到来,对中国来说同样意义非凡。对于珠海航展的国际化发展而言,这是一针强心剂。能够吸引苏-57这样的明星战机参展,进一步提升了珠海航展的国际影响力和专业水准,也为中俄之间的军事技术交流搭建了新的桥梁。

同时,对于中国国产战机的发展也是一种激励。虽然苏-57被戏称为“拍扁的苏-27”,工艺上显得较为粗糙,但其在隐形性能和作战能力上仍具备一定的优势。

通过近距离观察和对比,中国在自主研发过程中可以借鉴其技术特点和思路,以不断完善自己的战机设计和制造水平。

就军事合作而言,中俄之间的互动并不意味着简单的进出口关系。虽然中国已经停止大规模购买俄罗斯战机,但在某些领域,两国依然保持着合作关系。

这种合作使得双方在军事技术上都有所获益,同时也增强了彼此在国际事务中的战略互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