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孝瓘,字长恭,渤海蓨县(今河北景县)人。北齐宗室,将领,齐神武帝高欢之孙,齐文襄帝高澄第四子,生母地位卑微,所以幼年不受重视。

齐文宣帝高洋代东魏自立,建齐后,直至齐天保八年(557年),才被授为通直散骑侍郎。天保九年(558年),封乐城县开国公,进上仪同三司。天保十年(559年),加授仪同三司,开始出任地方官。

文宣帝高洋死后,废帝高殷即位。齐乾明元年(560年)三月二,高长恭受封兰陵王。 累次升迁至并州刺史。乾明之变,孝昭帝高演废高殷,自立登基后,给予侄子兰陵王高长恭进一步重用,并转中领军,加开府仪同三司。孝昭帝崩,武成帝高湛即位,于大宁元年(561年),授高长恭使持节、都督并州诸军事、并州刺史。大宁二年(562年),另再兼巨鹿郡开国公,食邑一千户,进领军将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高长恭在后世最为人所知的是军事上的成就。自成年后,他一一参与了齐后期与周的数次大战,并奋勇作战,数次击退周军进攻。

齐河清二年(563年),周大将杨忠(隋文帝杨坚父)联合突厥,自恒州而下攻齐,突入齐重镇晋阳(今山西太原),高长恭亲自参与作战,奋力将杨忠击退。

次年十二月,齐周邙山大战爆发,周攻洛阳,武成帝高湛派高长恭与并州刺史段韶、大将军斛律光前往洛阳救援,此战,高长恭亲领五百骑兵,直冲进周军包围圈,至金墉(今河南洛阳东北故城)城下,呼喊守军,告知援军来救。因高长恭容貌俊美,作战时怕影响士气,所以都是戴着头盔,此时城中的人不确定是敌是友,高长恭将头盔脱下,以面貌示人,城上的人知道确实是援军来了,欢声雷动。

高长恭率军成功替金墉解围,周军放弃营帐逃走,从邙山到谷水的三十里,都是周军丢弃的兵器辎重。这之后,兰陵王高长恭声名远扬,士兵为此作曲讴歌他,这就是后来知名的《兰陵王入阵曲》。

齐武平二年(571年)五月,周晋国公宇文护派中外府参军郭荣在姚襄城南、定阳城西修筑城池。六月,段韶包围定阳城,当时段韶生病,对高长恭说:

“这座城池的三面都有两道河壕,无路可走;恐怕只有东南一条路,贼寇一定会从这里突围。应当挑选精兵专门防守这条道路,这样一定能够捉住他们。”

高长恭便派一千多名壮士埋伏在东南涧口。城中的粮食吃尽,宇文宪集中所有的兵力去救援,但因害怕段韶,不敢前进。杨敷率领现有的士兵乘夜突围出城,被高长恭的伏兵攻击,全部俘虏。

武平三年(572年)八月,高长恭被任命为大司马。 武平四年(573年)四月,任太保。前后因各项战功,被齐武成帝高湛、后主高纬在兰陵王爵之上再加封,先后兼巨鹿郡公、长乐郡公、乐平郡公、高阳郡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邙山之战后,北齐后主高纬设宴为高长恭庆贺,席间对高长恭说:

“这样冲进敌阵之中,如果不小心发生意外怎么办?”高长恭回答说:“国事就是我们高家的家事,在战场上我不会想到这个。”

说者没有其他心思,只有对国家君主的忠心,而后主高纬因为他说的“家事”,不由起怀疑猜忌之心,又听到士兵们唱《兰陵王入阵曲》,知道高长恭在军中的威望,开始猜忌高长恭。

高长恭也感觉到了皇帝的猜忌,后悔不该口不择言。于是在之后定阳之战,在代替段韶职务率军队,常常收取贿赂,聚敛财物。亲信问他:

“大王受到朝廷的重托,为什么要如此贪心呢?”高长恭没有回答。亲信继续问:“是不是因为邙山之战大胜,您害怕功高震主,遭受忌妒,而要作令人看不起的事情呢?”高长恭回答说是。亲信再说:“朝廷如果忌恨你,这件事情更容易被当成是罪名,这不是躲避灾祸而是招来灾祸!”高长恭哭着俯身向亲信询问解决的计策,亲信说:“您之前已经立下战功,这次依然打胜仗,声望太大,最好假托有病在家,不要再管国家的政事。”

高长恭听从他的计策,但是没有办法成功隐退。 这已经看出高长恭的忧虑了。

等到齐对南方陈用兵,高长恭恐怕再次被任命将军,叹息说:

“我去年脸上长痈,现在为什么不发出来!”从此有了病也不肯医治,主动求死之心显露无疑。

但齐后主高纬等不了了,齐武平四年(573年)五月,高纬派遣使者徐之范送毒酒给高长恭,高长恭终于等到这一天,于是对他的王妃说:

“我对国家如此忠心,哪里有辜负皇帝,而要赐我毒酒?”郑氏回答说:“为什么不亲自当面去跟皇帝解释呢?”高长恭说:“皇帝怎么可能会见我?”

叹息之后,就饮鸩而死,年仅三十三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然齐后主猜忌高长恭,但是心里知道其实他并没有什么罪过,主要是威名太盛,恐日后不好控制,所以才在肉体上除掉,并没有把他作为叛逆对待,被当成犯上作乱的逆臣,死后追赠高长恭为太尉,谥号武。

高长恭死后四年,齐即被周所灭,齐后主高纬、幼主高恒皆被擒。倘使兰陵王尚在,齐绝不会如此轻易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