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一法师:养生的本质是养人生格局、养人生情怀,格局打开了,才能拿的起,放的下。
浮生若梦,为欢几何?我们浮沉一生,从牙牙学语到步履蹒跚,三万多个日日夜夜便恍若白驹过隙,转瞬即逝。
不同于夏蝉不可语冰的稍纵即逝,人的一生可以很长,长到见证了数十个春夏秋冬;亦不同于大椿八千岁为春秋的南山之寿,人的一生也可以很短,短到一载便可为春秋。
人的一生可以经历很多东西,成长、嫁娶、别离、养育等等,度过这一生的方式,或平淡或精彩、或困苦或欢喜、或富贵或贫穷。
最终,在经历过各式各样的过程之后再得到一个共同的结果,死亡。
成为一抔黄土之后,有的人留名青史,有的人遗臭万年,也有的人无人铭记,当然,身后之事毕竟不如身前之事重要,死都死了,又管他洪水滔天呢?
这样看来,似乎一切都没有什么意义了,我们从来到这个世界那一刻开始,便进入了死亡倒计时,反正最后一死了之,什么奋斗、梦想、困苦之流也都烟消云散,活着,好像并没有什么意思了。
其实不然,越是短暂,便越是要奋斗,用有限的生命活出精彩的人生,就是活着的意义所在。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道,只要选择了自己的那一条,并且坚持走下去,那么你的人生就有着属于你的意义。
在追求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时,有人选择了追名逐利,有人选择了济贫救困,有人选择了保家卫国,也有人选择了平平淡淡……
一千个人里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不同的人自然有不同的追求与选择,但是,我们需要明白的一点是,渴求功名利禄也罢、家宅和睦也罢亦或者一生安康也罢,得到了是福分,得不到也不必愤恨。
任何事,都要能拿的起,也要能放的下。
弘一法师就曾说过:“人是气死的,花是浇死的,凡是大病,必与情志有关,长期情志不遂,一定会催生大病,养生并不是一味的讲究吃什么,喝什么的问题,养生养的其实是人生格局,是人生情怀。”
诚如斯言,人生在世,格局要打开,要能够放的下。
古今中外,多少人一生尽为所求之物所累,而郁郁一生?
有所渴求是本性,求而不得而受困,确实不该。
财富没了可以再挣,姻缘没了可以再求,而因求而不得的放不下而失了心气,甚至伤了身体,就失去了“不怕没柴烧”的本钱。
苏东坡几遭贬谪,却日渐豁达,处境困厄仍旧活的精彩;唐伯虎会试受黜,便终日纵酒,最后落得郁郁而终。
放下二字,听起来简单,但想要真正做到却难,成就越高,便越是如此,毕竟,世间又有几个苏东坡呢?
要想做到既拿的起,又放的下,其中的关键在于,要念头通达。
做事做人都是如此,任何道理,任何问题,只要念头通达,有自己的逻辑想法,就能够一通百通了。
换句话说,就是减少自己的精神内耗,精神内耗少了,自然而然就念头通达,不再那么放不下了。
做演讲的时候,你总是过分在意别人的看法,不断内耗是不是会被别人抓住错误而耻笑,念头不通达了,自然就放不下心中的紧张,自然就发挥不好。
做生意遇到失败的时候,你总是在意自己会辜负他人强加给你的期待,在意别人会数落你的过错,却忘了反正所有的东西最后都不过是一抔黄土,只要努力过,奋斗过,失败了就失败了,没什么大不了的。
人总是这样,顾这又顾那,常常为自己所困,总是有很多事放不下,明明是毫无意义的执着,却甘之如饴。
不过匆匆几十载,为什么不豁达一些呢?为了精彩的人生而努力过就好了,结果真的有那么重要吗?也许只是别人的眼光让你赋予它并不具备的重量罢了。
为什么不试试放下?除了你自己,你的人生不需要那么多观众。
对于“放下”,读者朋友们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一起留言探讨。
参考资料:
葛复昌:“放下”与“放不下”
游宇明:弘一法师的“红尘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