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们所看到的史书那些记录,对话是经过史官加工的,实际上,很多皇帝都是大白话。首先一个可以看到是朱元璋,他在《大诰》的序言里面,尚且还是颇为书面的语言,这些都是文官加工过的。
到了后面《大诰》的续篇,就有很多白话,这样做很有是为了让普通百姓看得懂,所以很多大白话,口水话就出来了。这些话,600多年后的今天,我们也能看懂。
比如。
广西都指挥耿良,在期间与布政司官、府州县官狼狈为奸,百般科敛,害民不已,以致广西的一些百姓啸聚山林,引起了大乱。
朱元璋将耿良下狱一审问,竟然招供出28条罪状,具体内容由于数量太多,就不一一列举了。
对于这个作恶多端的家伙,朱元璋有一段大白话进行了总结:
及打杀了他,广西的百姓都安然无事,也不反了。这般看来呵,那是百姓毎要反,则是被他逼凌得沒奈何了,所以如此。这等害人的人,若不罪他呵,天也不肯。
平阳守御千户所的将领彭友文领500人外出筑城,两个月不发行粮,最终竟有100多名军士饿死。
朱元璋处理这事的时候,也是别出心裁,你不是要饿军士吗,那让你去跟100名军士对战,愤怒的军士用乱枪将其扎死。朱元璋又用大白话总结:
为甚么了敢这般杀他?他既无仁心爱那小军,我又如何把仁心爱他?若不杀他呵,那一百人饿死的,果实得何罪?
朱元璋曾经一次处理了10多名将领,全是欺压士卒,贪污受贿,吃拿卡要的一些内容。
朱元璋则说:
那小军毎月关的粮,及关得些儿赏赐,全家儿都望着他。做官的,不能抚恤他,倒又去克落了他的东西。也将心去度量一度量,果实过得去不过得去?这等无仁心的人,你怕他得长久?子孙出来,怕会长进?
02
崇祯二年,己巳之变,皇太极大军兵临北京城下,崇祯帝与大臣们一起商议应对之策,这些内容被户部尚书毕自严保存了下来。从中可以看到,崇祯帝讲的主要是白话,但也并不完全是。
这段对话如何流传下来的呢?因为当时有记注官,这次会谈一共就有四名记注官:方逢年、张四知、黄景昉、杨汝成。能当上记注官的当然都是一等一的人才。
对话开始,崇祯帝首先发言。
上曰:“人马可曾出城扎营么?”
城防负责人李守錡赶紧回答。
守錡奏:“臣已选定七千五百余员,各令副将施洪谟、袁信率领出城,但督师袁崇焕移书兵部,又告不出。”
双方的交流,基本都是白话。
上曰:“他不要兵马出城,是要入城么?” 守錡奏:“扎营须用火炮,伏乞皇上多发。” 上曰:“内库火炮已发得多了,如今战车可曾完备否?” 守錡奏:“战车只有一百八十余轮,已发工部修造。” 上曰:“前发出帑银,工部一时造辦不全,便当一面補造,这时节还靠工部怎么?须是大家一齐做起。”
崇祯进取休息了一会儿,然后又接着商讨。
上曰:“城门久闭,煤运不通,有何方略?”
这句话,如果是朱元璋口中说出来,大概会是:“门也闭得久,煤也运不来,如何过得去?”
接着的一段对话,几乎都是大白话,简单易懂。
上曰:“虏不大创不回,朕有旨着袁崇焕相机剿杀,使他匹马不还,却也不见怎的。奴酋零骑在我城下,任其抢掠,是何道理?也不见崇焕剿杀?” 纯臣奏:“崇焕兵少,宜慎重。” 上曰:“慎重固是,但崇焕之兵俱是堪战的,人上挑人,马上挑马,他曾面奏过。又说虏精骑不满五千,其余不足杀,为何不动一动?” 如宠奏:“闻得邯郸县原任兵部侍郎张我续有疏,自捐家资募勇敢之士五千人入卫,京师因未奉旨,不敢骤来。” 上曰:“览他疏,只说方才招募,不知他现有兵。”
崇祯帝很担心煤的问题。
上曰:“只恐煤不得来。”
这里,崇祯说的是白话,如果按照文言文,完全可以说“惧煤不至”或者“恐煤未至”等等
如宠奏:“西南路上尚不闻有虏,山中煤户俱以卖煤为生,若晓得城中肯放他进,自然有来的。” 上然之。
这个时候,户部尚书毕自严说话了。
自严奏:“三大营及在京军丁,伏蒙圣恩,预支十二月军粮,此时米价甚平,仓门买价不过六钱七钱耳,只是无处买煤。”
吏部尚书王永光则提及了本部的事务。
永光奏: “多事之秋,用人为急。 臣部前会推张凤翼、翟凤翀,皆晓畅兵机,乞赐批发,以储督抚之选。 ”
上曰:“此时还说推官的事。推官要量其人,能胜其任,方可推他。督抚须要知兵法的。”
永光奏:“庚戌之变,兵部曾添设侍郎六七员。” 上曰:“兵部左右侍郎要参赞部事,若不管事是个闲官,中甚么用?” 永光奏:“边方督不妨多储,今会推二人都是极有。京师甚近,材官将士甚多,还宜多方招募。” 上曰:“兵须要见成的,各处募兵,也恐头绪多了,不中用。” 上又曰:“屡谕九门提督等官,凡遇兵部公文,俱系军机,不许阻当,不消请旨就该放行,户部粮到就缒城给发。” 户部尚书毕自严奏:“袁崇焕兵马在于城头给发,粮料缒出甚难。昨经臣部侍郎钱春与袁崇焕面议,分为三处给发,候旨未下,伏祈皇上允行。” 上曰:“卿便宜行,便多放几个垛口何碍?此等小事何必具奏。”
上顾辅臣曰:“屡有旨命崇焕相机剿杀,今虏骑猖獗,烧毁我房屋,掳掠我人民,再无人剿杀,便是零星虏骑亦不驱散一驱散,似这样把边腹都蹂躏尽了,关宁兵也不见调将来,只恐一时不能整顿,忧方大耳。卿等可传与崇焕,要相机动一动,大创他一番方可。卿等起。”
这里,崇祯帝很显然是大白话,但还不够白,比如第一句,不够白主要在“相机”一词上,如果是朱元璋来说,大概会是“朕屡有旨意让那袁崇焕杀他一阵”。
这其中的原因还是,崇祯帝这些皇帝读得书比较多,会受到书中语言的影响,也影响到了口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