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有个茶老板,04年大学毕业,
赶上普洱茶红利,在康乐倒卖茶叶,别人一个月七八百工资时,他就赚了可观的财富。
自此,他决定要在普洱茶行业干出一番事业。2006年,先做了个普洱茶网站,没搞出名堂。
2011年,他抓住山头茶的红利,做了个临沧茶品牌。由于对茶叶品质把控严格,在做山头茶的同行里,口碑很不错。
然而,这两年,他却说:做山头茶,越做越看不到希望。
同样的茶,原材料涨了十倍
这个80后茶老板,是山头茶时代,最早跑茶山的一批人。
山头茶初期,他就把临沧各大茶区跑遍,找到了临沧地区品质最好的茶。
随后,他提出临沧四大名茶,也就是今天的临沧四小龙:冰岛、昔归、大雪山、忙肺,每年都收茶。
在勐库,又围绕磨烈和冰岛坝歪两个山头,做品牌和原料批发。
率先做好茶
早年间,这茶老板对靠近南等水库(冰岛湖)的一块茶地情有独钟。
2012年,那块茶地还被当懂过收,古树和中小树也没有分开,混在一起采,价格还很便宜。那时候,他就开始收茶了。
2015年,那块茶地的原料涨到600多一公斤了,他依然收。
只是,为了把那块茶地和懂过区分开,他印了个新名字,叫懂过磨烈。
价格疯涨,继续做
2016年春天,这茶老板到茶山,茶农说:茶园包出去了。
然而,他实在太喜欢那片茶地了,加上有客户需要,他用1500的单价收了一批古树。
2017年,山头茶的小高峰,茶山出现抢茶现象,茶叶一天涨三个价。
今晚谈好的价格,明天去茶园拉鲜叶,茶农说:涨价了。
茶老板赶紧下手,以2300的价格做了那块地的茶叶。
2018年,又是抢茶的一年,因为有客户需要,加上实在喜欢那个地方的茶,他硬着头皮,以3000块一公斤的单价做了一批古树。
2019年,茶客被茶王拍卖吸引,进入茶山,抢茶现象更加严重,他又以3500一公斤的价格做了那个地方的茶叶。
这还是跟中小树捆绑在一起的价格,茶农说:要想这个价,收古树的时候,把中小树也收了。他依然硬着头皮干。
2019年春茶做完,茶老板一看:2012年350一公斤,2019年都涨到3500一公斤了。10倍的价,谁招架得住啊。
钱都给茶农了,自己这么多年就赚了一堆库存。
价格涨得太猛,做不起了
终于,他决定不做了。为了断掉自己的念想,他指着冰岛湖说:以后再收这里的茶,我就站在冰岛湖边,把它嚼了吃掉。
再后来,那个地方的茶,有了个仙气飘飘的名字,绿水塘,价格超8000一公斤。
据坊间传闻,之所以取这个名字,是站在那里,能看到一个湖,冰岛湖的一部分。
只是,茶老板勐库茶的产品线上,已经是冰岛坝歪的天下,再也没有磨烈的影子。
茶叶价格,窥一斑而知全豹。
2010到2019的十年间,山头茶的原料价格飞速上涨。
各大茶区,都有自己的明星山头,名山带着周围的山头涨,古树带着中小树涨。原料价格涨了十倍甚至几十倍。
做假冒的可以浑水摸鱼,然而,做货真价实山头茶的茶商,生存空间越挤越小。
到了后期,为了继续做出好茶,为了以更低的价格拿到原料,不惜被绑在茶农古树和中小树捆绑的卖茶套路里。
花大量资金收茶,古树好卖,中小树积压,挣来的钱都给了茶农,自己勉强能养家糊口,外加赚了一大堆茶叶。
这么多年,原材料不断上涨,但这茶老板不敢卖贵。
茶老板走的是以人品背书,做货真价实山头茶的道路,不愿造假。
而茶客和茶商客户能接受的价格有限,卖价不能无底线涨价,只能不断缩减自己的利润。
越来越贵的原材料和有限售价之间的矛盾,是真正做山头茶的企业,首先要面对的残忍现实。
越陈越香,靠现金流支撑
2024年10月的某一天,茶老板到仓库找茶叶。
在做茶多年积累的20来吨茶叶里,翻出2016年的曼岗试试。
不知不觉中,茶叶已经在昆明存了8年了,应该有转化了。
不出所料,昆明存出来的茶叶,花蜜香等原生风味保存较好。
同时,邦东岩茶,存储之后,茶汤变得厚滑,水路也变得细腻,饮后喉咙凉悠悠的。
这茶老板不禁感慨:普洱茶,用时间换转化空间,当年新茶喝着很一般,如今再喝,完全不一样。茶叶,还是得存啊。
越陈越香与茶企现金流的矛盾
茶老板常说:茶叶,只要把品质做好,价格合适,有转化的茶,还是能卖掉的。
然而,茶叶转化需要时间,在昆明,起码五年以上的茶叶,喝着才会有感觉。
可茶企,靠现金流活着。这期间,仓储和运营费用是必要开支。
前几年,靠一边做新茶赚流水,一边把转化不错的库存变现活着。
可在茶叶难卖的当下,前几年的生存方式越加艰难,茶企能不能撑到茶叶有转化并变现的那一天,又有谁说得清呢。
做茶,账不可细算
茶老板算了一下:卖茶20年,仅仅仓库的房租都花了160万。
做山头茶,茶叶原料越来越贵,利润越来越薄。加上各种做茶的开支,诸如原料初制、压饼、物流、包装等,一年都是小几十万的支出,房租水电和员工工资,又是几十万的支出。
这两年,为了每个月还能按时按量发工资,正常付房租水电,茶老板已经用尽全力了。
茶老板只能感慨一句:这年头,员工还能每个月领工资,可做茶的老板,把工资发完,自己已经口袋空空。
到头来,茶老板顶着老板的名,反而是最穷的一个。
某个夜黑风高的夜晚,茶老板回想起自己的做茶历程:
从2011年开始做自己的山头茶品牌,一路走来,品质把控很严格,价格和品质对得起每一个客户。做茶,已经很努力了。
可到如今,除了赚到20来吨茶叶以及轻易得到的年龄,啥也没赚到,但好歹还活着。
这时候,茶老板才醒悟过来:山头茶,不断上涨的原材料和已经到顶的茶价,茶叶越陈越香与企业的现金流,是山头茶企无法跳开的两大矛盾,他想了很多办法破局,但这终究是一个无解的死局。
然而,如果岁月可以重来,回到2011年的春天,他依然会毫无顾忌地以身入局,用青春浇灌茶叶,再来依然无悔。
果真应了:我们总要用一生,来尘世大闹一场,体验悲欢离合。
然后,在尝尽人生百味之后,黯然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