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字数约:3758 字

阅读时间约:5 分钟

本文章节:

01、重大灾难是PTSD的直接原因

02、宗教信仰能让人淡定面对灾难?可能相反!

03、为何有些人遭遇灾难后,能越挫越勇?

今天是“世界海啸日”,但今天这篇文章想谈的不只是海啸,而是重大灾难、事故对人类精神心理的影响:

巨大的天灾人祸,很容易导致亲历者罹患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很多人以为,如果个体有宗教信仰,则更容易坦然地面对天灾人祸,不容易精神崩溃。

但事实上,大量研究发现,实际情况很有可能是相反的。为什么?

还有,很多人经历了同一个重大灾难,蒙受的损失也相近,为什么有的人出现了严重的PTSD,甚至自杀,但有的人则不会,甚至越挫越勇?

以下从精准精神心理学的角度,详细分析上面的话题。

01、重大灾难是PTSD的直接原因

精神医学中的疾病有很多,其中有不少是大众非常熟悉的:

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焦虑症、强迫症、惊恐障碍、精神分裂症……

但很多大众不知道,这些病症都属于“症状学诊断”,也就是只要患者出现了特定的症状群,大夫就能下诊断,不需要追溯原因。

因为国内外主流精神医学也找不到它们的原因,很多患者的经历从表面看起来很正常,没遇到过什么大事,但就是得病了,主流精神医学觉得这难以解释。

但是,有一类精神心理障碍的病因非常明确,是精神医学中少有的“病因学诊断”。

它就是心理创伤类的病症,比如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还有近年来新确立的C-PTSD(复合型创伤后应激障碍)等。

当巨大的天灾人祸发生时,比如严重的地震、海啸,车祸、战争等等,事件中的人会非常、非常痛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图为AI生成

甚至事件过去了,很多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还是走不出来,精神心理受到了巨大损伤,无法正常生活。这是非常容易理解的。

以下参照美国《精神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第5版(DSM-5)、世卫组织发布的国际疾病分类第11版(ICD-11)的诊断标准,总结了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的5个特征。

(1)患者经历过对生命、身体完整性有严重威胁的创伤性事件。

可以是直接经历,可以是亲眼目睹,可以是获悉非常重要的亲朋好友身上发生了创伤性事件,也可以是反复接触到创伤性事件的细节(比如警察反复接触暴力案件的细节)。

(2)患者经常会想起或梦见创伤记忆和情景,感到恐惧、痛苦,并影响了正常的生活、工作、学习、社交等社会功能。

(3)患者会极力回避与创伤相关的线索;

(4)患者可能无法记住创伤事件的一些细节,持续对自己或外界有负性而歪曲的认知,并有持续的负性情绪状态。

(5)过度的警觉,尤其是遇到与创伤事件相似的情景时。

因此,PTSD的治疗手段也很有针对性,主要就是利用药物、心理治疗等方式修复患者的心理创伤。

虽然现在主流的创伤修复方法效率还是比较低,但起码这个方向是正确的。

而且,如果患者经历的心理创伤事件是严重的违法犯罪,PTSD这个“因果分明”的诊断也更有利于患者和家属维权。

恶人得到严惩,受害者获得应有的弥补,这也能部分修复患者的心理创伤。

02、宗教信仰能让人淡定面对灾难?可能相反!

天灾人祸会不会降临,啥时候降临,明天与意外哪个先降临,每个人都无法完全预测。尤其是在大自然的力量面前,人类是何等渺小。

有的人说,如果一个人有宗教信仰,往往能够更加超然地面对生死,也就能够更坦然地面对灾难,不容易精神崩溃。

听起来,这有一定的道理。

因为很多宗教本来就起源于战乱动荡、灾难多发的时代。人们无法改变现世的苦难,从而寻找心灵上的寄托,比如祈求死后或来世能获得幸福等等。

但是,很多心理学研究发现,宗教和PTSD两者的关系不是绝对的。

有的宗教教徒经历了重大灾难之后,内心确实更淡定,比非宗教教徒罹患PTSD的比例更低。

但是,在有的情况下,灾难后的宗教教徒反而更加容易陷入精神崩溃,罹患严重的PTSD。

比如有研究发现,在汶川地震后,在灾区老年人群体中,佛教教徒比非宗教教徒更容易出现PTSD。(参考文献:《创伤后应激障碍与宗教信仰》,周爱保等,2013年)

研究人员解读,这可能是因为佛教讲究“因果轮回,万物皆有佛性”,但汶川地震发生时,大量破坏性的闯入信息与佛教信徒的认知发生巨大冲突。

还有研究表明,如果灾难持续时间长、规模大、对个体造成的损失更大时,宗教信仰者反而容易降低对宗教的信任,因为他们无法用自己的宗教信仰来解释创伤的经历。

而且,对于无宗教信仰的人来说,如果在灾难中丧失了至亲、家园,可能只会感到悲伤和沉重,感慨世事的无常与残酷。

但是,对于有宗教信仰的人来说,他们不但要承受失去至亲的痛苦,还可能会对一直所信仰的宗教产生质疑,产生了额外的心理负担,PTSD也就可能更加严重。

当然,很多宗教信仰的教义很复杂,比如佛教,有的人学得深入,有的人学得表浅,甚至是学得很功利,有许多歪曲理解,这都会影响他们面对灾难时的心态。

说得直白一些,宗教信仰有好的一面,整体上,它能让人更平和地面对生活中的常见事件,甚至成为个体的精神支柱。

可是,一旦个体遭遇极端、恶性的灾难,而超出了宗教信仰能解释的范围,又或者说超出了个体所认为的宗教信仰内容的话,精神支柱就崩塌了!

比如上面说到的汶川地震中的老年佛教徒,他们对佛教的理解可能就是“恶有恶报,善有善报”“只要有善心、行善事,人就能平安一生”。

然而,无情的大地震来了,成千上万的大人小孩瞬间被埋于废墟,无数人家破人亡,失去至亲。

这时,这些佛教徒心里的信仰无法解释这场灾难,“我一心向善,念经拜佛,为什么佛祖要这样对我?让我痛失家人?”

他们的精神支柱崩塌了,相当于三观被毁了,这是个毁灭性的打击,罹患PTSD的风险也就非常高。

还有,不少内心痛苦的人,希望通过信仰宗教来摆脱痛苦。对待这个做法,大众也要保持理性。

有些精神心理患者确实能从宗教信仰、学佛中得到一些慰藉,负性情绪有所缓解,但并不代表就完全解决问题。

著名影星李连杰学佛多年,他曾公开说过,有些人以为学了佛教就能治好心理疾病,这种理解是盲目的,说不定会遇到更大的困难。

我们在临床心理干预中,也遇到相关的案例,宗教信仰并不能真正深入、高效地解决心理根源上的问题。

希望大众对此保持理性,不要以为宗教信仰一定能够使人脱离痛苦。

03、为何有些人遭遇灾难后,能越挫越勇?

即使不考虑宗教信仰,在同一个灾难中,很多人承受的损失相近,但有的人罹患了严重的PTSD,甚至自杀,但有的人则顽强地活了下去,甚至越挫越勇,这又是为什么?

比如汶川地震发生后,有两名当地官员相继自杀身亡。

一名是北川农办主任董玉飞,在地震后5个月自杀;另一名是北川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冯翔,在地震发生11个月后自杀。他们都在地震中失去了唯一的儿子。

其实,这两名官员都是典型的PTSD继发了重度抑郁发作,他们承受了巨大的痛苦,又得不到有效的治疗,最后选择了轻生,这完全可以理解。

但是,在汶川地震那么多幸存者中,丧失儿女的人并不少,并不是每个人都会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

比如当地居民倪孝兰,她原本有2个女儿,可都在地震丧生了。倪孝兰和丈夫也一度深陷悲伤,但后来还是找回了生命的力量,每年都前往公墓祭奠女儿。

还有母亲刘莉,她的女儿胡慧珊被抬出废墟时,医生马上抢救,但也无力回天。

刘莉开始学习电脑、打字,在女儿的QQ空间里,为女儿建造了一间“网络纪念馆”,不断在QQ里写“说说”,发照片,用这个方式悼念孩子。

后来,刘莉生下小女儿胡慧恩,她从小就从妈妈嘴里听姐姐的故事。

像这种例子,在灾难幸存者中有很多很多。

同样是失独,为什么有的父母能够乐观积极地活下去,甚至再次生儿育女;

而有的则出现严重的PTSD,陷入绝望,抛弃对伴侣和年老父母的责任,结束自己的生命?

很明显,灾难不是导致个体罹患PTSD的唯一因素。

精准精神心理学深入到人的内隐记忆层面发现,抑郁症、双相障碍、精神分裂症等常见精神心理障碍的真正病因是后天大量的病理性记忆。

而PTSD也是同样的道理。在巨大灾难发生之前,大部分人看起来都很正常、都差不多,但其实,各自的精神心理状态是不同的。

有的人后天经历的病理性记忆不多,甚至在无意中培养出较好的逆商,他们的精神心理健康水平就更高。灾难发生后,他们更容易调整出积极的心态。

可是,有的人本来就经历了较多的病理性记忆,逆商较低,心理压力较大,精神心理水平处于亚健康状态。

在灾难发生后,这部分人的病理性记忆进一步加重,从量变到质变,从而出现PTSD。

而且,有的人经历灾难后,还不断遭受二次心理伤害,精神创伤反复被撕开、加重,这也会导致PTSD的风险陡增。

比如汶川地震后,很多心理咨询师满腔热血地前往灾区,希望为灾民提供心理援助。这部分人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并不掌握科学的方法。

他们让灾民聚在一起,鼓励灾民讲述各自的痛苦经历,导致每个人的巨大心理创伤都被激活,现场哭声一片,这反而让灾民更痛苦了。

而且,在灾难发生后,不同幸存者的生活状态、得到的心理支持也不同。

一般大众可以让自己在悲痛中生活一段时间,充分地悼念逝去的亲人,又或者能回避创伤的相关线索,让伤口有时间稍微愈合。

但灾难中的官员、基层工作者,相对来说就没那么幸运了。

像上面提及的自杀官员、北川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冯翔。地震发生时,他知道儿子死了,但也只能忍住巨大悲痛,投入到抗震救灾工作中,因为当地群众需要他。

即使在救灾之后,他作为宣传部副部长,不但工作强度很大,还经常要带人去废墟参观,要编辑地震的纪念文集。

这些工作固然是他的职责,但也会使他一次次触景生情,一次次地被激活心理创伤,并形成新的叠加性心理创伤,更难摆脱痛苦。

除此之外,个体归因模式的不同,也会影响罹患PTSD的风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图为AI生成

如果个体完全内归因,在灾难中丧失至亲时,认为都是自己没有照顾好家人,都是自己的错,这也更容易罹患PTSD。

如果个体完全外归因,则容易怨天尤人,抱怨上天对自己不公,政府人员能力不足,社会的救助不及时等等。

这部分人往往会非常愤怒,不断吐槽。当然,他们内心也非常痛苦,最后也有可能会走上轻生之路,甚至自杀时拉人垫背。

相比之下,很多灾难中的青少年、儿童幸存者,他们可能也丧失了至亲,但归因模式还没有出现大问题,归因模式相对更科学。

他们更容易对国家、社会的救助产生感恩之心,庆幸自己能活下来,甚至培养出高逆商,越挫越勇,在人生中创造价值。

所以,重大灾难确实是一场悲剧,但这不是导致PTSD的唯一因素。PTSD的背后,还有灾难发生之前、之后的各种负面因素。

换言之,既然我们无法完全避开灾难,但至少可以从现在起,积极加强自我觉察、自我调整,增强逆商,甚至部分修复自己的病理性记忆。

万一以后遭遇灾难,这能使我们的精神心理更容易“幸存”下来,大大降低罹患PTSD的风险,做到真正的坦然、豁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