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疑问,最牛X的老丈人当然是国丈,也就是皇上的老岳父。古今中外几千年的历史中有很多皇帝,自然也就会有很多国丈。少有的是,有个人竟然做了三朝国丈,而且这三朝还不是碌碌无为、名不见经传的小时代,是影响了中国甚至世界历史的泱泱大朝!所以,称这个人为“天下第一岳父”、或者“史上最牛X的老丈人”,是一点都不夸张。那么,这个人是谁呢?
独孤信(公元502~557年),云中(今山西大同)人,生活在南北朝时期。独孤信一生娶过3个老婆,第一位如罗氏亡于东魏(后改北齐);后娶两妻,正妻郭氏、次妻崔氏。三个老婆给独孤信生了六子七女。
在独孤信的所有子女中,六个儿子都曾任过官职、但成就不大。出众的是他的女儿们,一个比一个了不起;尤其长女、四女、七女都先后成为皇后。
独孤信的长女,嫁给了西魏王朝的创立者宇文泰的长子宇文觉,被封为明敬皇后。其四女,嫁给李昞,也就是唐朝开国皇帝李渊的父亲;大唐建立后李渊追封其为元贞皇后。其最小的七女叫独孤迦罗,14岁嫁给隋朝开国皇帝文帝杨坚;杨坚称帝后,封其为文献皇后。
这三朝皇上中,除西魏势力稍逊、影响稍小以外;隋唐两朝,特别唐朝,那可是不得了。无论文化、经济,还是政治、外交,各个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是公认的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时期之一。
伟大的唐朝共有21位皇帝,在他们的身体里都流淌着独孤家族的血液。你说独孤信这老头厉害不厉害?事实上,独孤氏宗族的背景也非常了得。独孤宗族的老祖起源于匈奴,“独孤”是“屠各”“休屠各”等的汉译,据传是大汉光武帝刘秀的后代。
《晋书》记载,刘秀裔孙刘进伯在一次平定匈奴叛乱的战斗中被俘,被匈奴人软禁于独山之下,娶妻生子。后代中有个叫“尸利单于”的,自号“独孤”(独山下的孤儿)。随着匈奴衰落及鲜卑的崛起,独孤氏慢慢鲜卑化。在北魏初期,匈奴共有四十六个部落,其中孤部地位显赫,世代与王室联姻。
北魏开国皇帝拓跋硅的祖母,第二代皇帝拓跋嗣的生母皆为独孤氏。独孤信便出生于这样的一个显贵家族之中。独孤信祖父独孤俟尼担任过边塞重镇沃野军镇的将领;辞世后,独孤信的父亲独孤库继任部落酋长。独孤库英勇豪爽,讲求节义,民众无不敬服。
正是这样的血统相传,加上自身努力,独孤信从年轻时就表现出少有的雄才大略。他在战场上所向披靡,屡立战功;官职也一升再升,甚至达到无以复加的地步。
独孤信先后担任过的官职有:别将、员外散骑侍郎、新野郡守、荆州防城大都督、武卫将军、浮阳郡长、卫大将军、都督三荆军事兼尚书右仆射、荆州刺史、车骑大将军、河内郡公、陇右十州大都督、秦州刺史等,并得加授太子太保、大司马、柱国大将军。
隋文帝即位后,再赠太师、上柱国、十州诸军事、冀州刺史等,封赵国公,邑一万户。现存于陕西历史博物馆中的一件稀世国宝,“南北朝独孤信多面体煤精组印”,可对此番前尘旧事做出有力证明。
该印质地为煤精,呈八棱多面体,共二十六个印面。在其十八个正方形印面中,有十四个印面上都镌刻有印文。印文内容分别为:臣信上疏、臣信上章、臣信上表、臣信启事、大司马印、大都督印、刺史之印、柱国之印、独孤信白书、信白牋(读jiān)、信启事及耶敕(读chì)、令、密。
印文中的大司马、大都督、刺史、柱国等均为古时候的官职名。其中,柱国一职较为少见,乃是“柱国大将军”的省称,意思为“言其於国,如室有柱”。独孤信之所以能获得如此多的官位,源于中国人历来推崇“信”“义”;而独孤信可称是此二字的典范。独孤信本名叫“独孤如愿”,后被称为“独孤信”,也正是缘因此二字。
下面是他的三个小故事。
故事一
北魏末年,权臣高欢掌权,想自立为帝。孝武帝不甘为其手下傀儡,二者矛盾愈演愈烈。永熙三年,孝武帝拉拢宇文泰等人,决定与高欢决一雌雄,结果被高欢打败,只得西逃长安。
此时,镇守边关的大都督独孤信面临着两难选择:要么追随孝武帝,要么拥护高欢。当时独孤信的父母妻儿全在高欢的辖地之内。若追随皇上,家人有可能被高欢所害,落下“不孝”的骂名;若不追随孝武帝,身为下官不为国君尽忠,会落下“不忠”的骂名。自古忠孝两难全。最后独孤信毅然选择了忠,追随皇上西入关中。
孝武帝心中感慨万千,叹声说:将军今能辞父母,捐妻子而从朕,“世乱识忠良”,此话当真不假呀!事实上,独孤信原配妻子如罗氏当时已生下长子独孤罗。独孤罗从在襁褓时就被高欢囚禁,直到独孤信死后才被放了出来。
故事二
独孤信驻守穰城(今河南邓县)时,被东魏大兵围城。因援军久久不至,寡不敌众、弃城南下投奔梁朝。南梁都城建康是个风景秀美、气候宜人、繁华富庶的都市,但这并不能吸引独孤信。
他无一日不思念着北方故土,终日郁郁寡欢。他几次上书给梁武帝请求北返;三年后方被允许,欣喜之余、他不禁泪下。临行前,他向梁武帝告辞。武帝问:朕闻你父母均在山东,不知今将何往?
独孤信不假思索地说:为君臣者,岂能因顾念家人而事二君乎?这让梁武帝十分惊奇,他没想到:北方蛮族之士,竟会如此注重忠义。
故事三
独孤信不仅是一名英勇善战的武将,也是一位长于治理地方的官员。陇右是西魏的后方,地方豪强势力盘根错节,平民百姓有了冤屈,往往得不到解决。西魏朝廷也为此大伤脑筋,数易刺史,但均不能改变这种状况。
大统四年,独孤信任陇右十一州大都督、秦州刺史。上任后,他立即着手办理数年来积压的案件。他铁面无私、据实查办,不论犯人有何后台,均按其罪行加以处治。百姓们郁闷多年的冤气得到化解,心皆归之。当地豪强也被威慑,再不敢为非作歹。
收拢民心后,独孤信“示以礼教,勤以农桑”。几年下来,州府府库充实,百姓也日渐富足。邻地的流民见之,纷纷举家投附,秦州所辖户数一下子增加了几万。由此,独孤信名声大噪。
《周书·独孤信传》中记载:太祖以其信著遐迩,故赐名为信。这里的太祖是宇文泰,独孤信名字的“信”字,就是这样得来的。
独孤信除了讲究信义,人也长得非常帅气漂亮。大家都知道中国历史上有四大美女,“西施、貂蝉、王昭君、杨玉环”;四大美男,“潘安、宋玉、兰陵王、卫玠”。独孤信虽然没有入围四大美男,但却是“中国古代十大美男”之一,按今天的标准、绝对可称帅呆酷毙。
《周书·独孤信传》里有“美容仪,善骑射”、“好自修饰,服章有殊于众,军中号为独孤郎”的内容,意思是:独孤信在少年时代就喜爱修饰,讲究穿戴,并且擅长骑马、射箭,在军营之中享有“独孤郎”的美称。
《周书·独孤信传》还有说:“信在秦州,尝因猎日暮,驰马入城,其帽微侧,诘旦而吏人有戴帽者,咸慕信而侧帽焉。其为邻境及士庶所重如此。”这段话的意思是:独孤信在秦州做官时,有一天出城守猎;傍晚回城时,担心城门关了,于是就快马加鞭急驰入城;帽子被风吹歪了也来不及扶正。谁知到第二天,奇迹出现,秦州城内所有男人都把帽子歪戴着来模仿独孤信。
嘿嘿,这让年父想到了一个成语“东施效颦”!这段记载也让年父相信,独孤信在当时是绝对的一号美男帅哥;其粉丝之痴狂,比起今天一线明星的粉丝有过之而无不及。
这个事情后来成了一个典故、演化为一个成语,叫“侧帽风流”。这个典故后来被文人骚客们多次引用。
- 唐朝李商隐在《病中闻河东公乐营置酒口占寄上》有云:风长应侧帽,路隘岂容车。
北宋词人晏几道曾在《浣溪沙》中有云:侧帽风前花满路。
宋朝杨亿在《公子》中有云:细雨垫巾过柳市,轻风侧帽上铜堤。
宋朝的陈师道在《南乡子》一词中云:侧帽独行斜照里,飕飕,卷地风前更掉头。
刘国钧(朝代不详)在《并游侠行》中云:疲驴侧帽傲王侯,万金三却权门聘……
独孤信的女儿们也个个花容月貌。尤其是其七女儿独孤伽罗,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一夫一妻”制的倡导者,堪称中国女权主义的鼻祖。杨坚称帝后,独孤伽罗成为文献皇后;她总揽后宫,废除三妃六嫔的惯例,禁止其他女性接近皇帝。隋文帝杨坚的5子5女也全部都是文献皇后亲自所生。
文献皇后知书达理,学识渊博;无论政治、生活,都是隋文帝好帮手。《隋书》记载“后每与上言及政事,往往意合,宫中称为二圣”。
据传,文献皇后是个出名的醋坛子;杨坚若与别的女人稍有暧昧,她就会不依不饶。不仅如此,是否感情专一,也是文献皇后评判大臣的重要根据。大臣中有妾室怀孕的,文献皇后就会劝杨坚对他们进行斥责。
于是,但凡有妾侍的大臣,往往得不到重用。择立储君时,感情专一也成了重要因素。隋文帝的长子杨勇因为不喜原配而专宠妾侍,结果丢掉了王位;次子杨广为讨文献皇后的欢心,与原配装出了一副琴瑟和谐的样子,结果被立为了储君。
后注
独孤氏的后代大多恢复为单姓“刘”,或者改为单字“独”或“孤”;保留复姓“独孤”的为数不多。目前,复姓“独孤”的人口不足百人,主要定居在内蒙及境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