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响原创 · 作者|肖卓
十月的手机行业,热闹程度丝毫不亚于有苹果发布会的九月。
vivo、OPPO、小米、iQOO、荣耀、一加等手机品牌接连发布新品,并在影像、屏幕、性能上继续升级。而苹果2024财年第四财季(即截至9月28日的第三季度)财报显示,苹果大中华区市场营收已经连续五个季度同比下滑。根据IDC的数据,今年第三季度,苹果在中国市场的份额为15.6%,较去年同期的16.1%有所下降。
“国产手机挑战iPhone的叙事”正在不断深化。在AI持续搅动手机市场、国产手机阵营蚕食iPhone份额的背景下,更新鲜、更值得玩味的话题是:
- 手机厂商的AI落地走到哪一步了?AI手机究竟是噱头,还是长期发展方向?
- 国产旗舰手机和iPhone的长期竞争有何新看点?如何看待当前的手机行业竞争局势?
厂商新共识:AI OS+智能体
市场普遍把2024年视作“AI手机元年”。一年时间,手机行业关于AI的共识不断迭代。可以清楚看到的是:厂商已经不满足于在手机上落地分散的“AI功能”,而是希望用AI重构操作系统,革新交互体验。
所谓的AI功能,指的是把AI应用“叠加”到原本的手机系统上,让用户能实现通话摘要、文档整理、图像处理(消除路人)、翻译、聊天助手等功能。这样的落地有实用性,但局限也很明显。它更多只是锦上添花,没能由内而外革新用户体验。
相比探索“AI杀手级应用”,手机厂商的思路渐渐明晰为让AI深入用户的日常手机交互中,由此创造新的使用体验。AI OS应运而生,AI智能助手则成为用户和AI OS交互的关键入口。
近期,各大手机厂商均已发布深度集成AI的操作系统(荣耀MagicOS 9.0、小米澎湃OS 2、OPPO的Color OS 15、vivo的OriginOS 5等)。这些新的操作系统都搭载在各家的手机新品上,成为新品的关键卖点。
在各家的新品演示中,AI都以一种更贴合手机交互直觉、更深入系统底层且效率更高的方式发挥作用:
- 荣耀公司CEO赵明对“YOYO智能体”说“点杯喝的,我有点困了”,YOYO智能体自动开启外卖APP,点开某咖啡店铺,选择了其中的咖啡饮品,加入购物车后等待结算确认;
- 利用vivo的“小V圈搜”功能,用户可以圈搜社交媒体图片的人物或商品进行搜索,也可以圈出一段聊天记录、机票火车票订单来创建日程;
- 用户可以向OPPO小布助手直接问屏幕、相机取景框的内容,也能一键圈选画面主体,快速获取想要的信息;
- 小米澎湃OS 2搭载的“超级小爱”,能够流转于小米的IoT生态中,迅速调动相关设备,执行智能家居控制、日程管理、内容推荐等诸多任务。
OPPO AI能力图示 图源:OPPO官方微博
相比孤立的AI功能,AI OS的延展性和可挖掘性更强。值得注意的是,以上的例子都是靠各家的智能助手来实现的。如果说AI OS是手机厂商关于AI落地的共识,那么智能助手就是基于共识的共识。
在手机厂商的设计中,智能助手是权限更高、更智能化的存在。它有识别用户意图、形成共同记忆、进行决策、操作生态内众多应用、帮用户管理日常事务的能力。对于用户来说,智能助手是连接他们和AI体验的枢纽,也对应着一种低门槛的AI交互方式。
从国产手机厂商上线AI OS和AI智能助手的动作中,你能清晰感知到某种“紧迫感”。这种紧迫感和把握新的创新曲线有关,也和跟苹果的竞争有关。
在国产旗舰新品均已上线AI能力,而苹果智能入华尚需时日的背景下,国产手机厂商正处于一个难得的窗口期。而在夺取AI先发优势的同时,国产厂商蚕食iPhone份额的努力也从未停歇。
打通苹果生态,挖iPhone墙脚
国产手机想切iPhone蛋糕不是新鲜事。这些年,手机厂商从许多维度攻关(如影像能力、快充技术、电池续航、通信信号等等),强调自己和iPhone的“不同”。但有意思的是,从今年以来的国产手机发布会以及相关宣传来看,国产手机厂商转向强调他们“加入苹果全家桶”,甚至主动宣传自家产品和iPhone的相似之处。
例如,小米在新品发布会上强调HyperConnect全面支持苹果设备,小米手机互传一键即可收发苹果设备文件,查看iWork办公文档,Mac系统上也能显示小米手机镜像。OPPO、vivo等品牌,也在突出和苹果生态的联通。
小米手机全面支持苹果设备 图源:雷军微博
除了打通生态,国产手机厂商在产品设计和功能上也不避讳“苹果味儿”。例如,OPPO Find X8系列也采用了小尺寸直屏和R角过渡,支持与iPhone一碰互传(OPPO旗下的一加品牌也将“一碰互传”作为宣传点),实况照片格式通用。vivo也提出过“蓝苹果”的说法,vivo X200系列从屏幕、手感、互联、Live照片格式都和iPhone相似。社交媒体上,不少关于OPPO和vivo的评测内容都用了“果味十足”的表述。
通常来说,商业竞争里强调的是“差异化”。但国产手机厂商多年来的差异化实践证明:靠差异化功能来转化“果粉”很难一蹴而就。即使厂商在部分功能和场景打造出了优势,但还是很难说服忠实果粉马上转换阵营。
“果粉难转化”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实际的原因是:苹果打造了强大的软硬件生态,用户已经习惯了苹果生态的丝滑体验。就算实在想换,额外的学习成本和迁移成本也会让人打消念头。
相比一味强调差异化,厂商找到了更务实也更巧妙的方式:先让部分忠实果粉尝试起来,哪怕只是成为“备用机”,只要能有机会进入iPhone用户的工作和生活,后续就有更多的转化可能。
结语
IDC数据显示,2024年第三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约6878万台,同比增长3.2%。vivo、华为、小米等厂商表现较亮眼,推动Android市场同比增长3.8%,iOS市场出货量同比下降0.3%。在大盘没有显著增长的背景下,“蚕食iPhone”,是国产手机厂商进一步增长的重中之重。
图源:IDC
动摇苹果基本盘是件难事。Counterpoint的数据则显示,iPhone 16系列在中国首发的前三周,销量较2023年机型增长了20%,而高端Pro和Pro Max机型的销量与去年同类版本相比增长了44%。iPhone新机仍有可观的市场影响力。
手机行业正处在一个特殊的阶段:AI为行业注入了难得的创新动力,厂商希望借AI打破“换机周期越来越长”的局面。与此同时,竞争也变得前所未有的激烈。在各项功能都已经“卷到极致”的情况下,厂商必须制定更精巧的商业策略,才有可能撕开对手的防线。
创新战和消耗战正在同时打响——前者决定着厂商能否在新的技术潮流中形成行业领先心智,后者决定着厂商能否在焦灼竞争中“积小胜为大胜”。对于国产手机厂商来说,两条战线都不容有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