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又到了恶意满满的星期一,我们还是来看点有趣的。

最近,康师傅「剁椒片汤面」新上市,不少消费者很快买了新品尝鲜,还没尝明白味道呢,就被里面的鱼片给乐到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见水印

包装上印的是让人垂涎欲滴的鱼片,拆开料包才发现,里面是这样式的小鱼,真的越看越滑稽。

作为一种价格比较亲民、营养结构十分简单的方便食品,一直以来,大家都喜欢拿泡面来调侃自嘲,衍生出了“吃泡面加卤蛋”“kindle盖泡面”等各种段子,让人忍俊不禁。

当片状的鱼板变得有零有整,网友们的创作灵感又被激活了。

难道我们都弄错了?这个包装其实是想让消费者把外面的这条红色小鱼作为参考,而不是旁边那碗汤面里面的鱼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还有网友调侃,这小鱼是从鲜虾鱼板面过来出差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小红书用户:ID184285071

这让我想起最近比较火的一个段子,用一只虾做了一桌菜:把虾的各个部位分别用来炒菜,用虾做完一道菜之后不停的把虾仁捞出来接着做下一道菜,依此类推,最后就会得到一桌全虾宴。把精打细算的感觉用实物还原出来,既荒诞又讽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现代消费者对商家的套路习以为常,习惯了“图片仅供参考”的我们,当看到产品实物与包装不一致时,已经能够淡定地包装扔在一边,当作什么也没发生,但如果差距实在太大,那还是得先发个抖音、快手、小红书什么的。

像是这样:

包装是爆浆的巧克力味球,咬开之后发现馅儿只有一点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小红书@瑶瑶妹妹

看起来满满当当的点心,实际上所见即所得——从包装外面看起来有多少块,实际上拆开也就这么多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小红书@好哥哥

商家套路越来越深,规避风险的意识却越来越强,作为普通消费者,很多时候知晓套路却无可奈何,渐渐练就一身火眼金睛的本领。

就像“0糖”的概念刚出来的时候,很多人还不知道,标注“0糖”的饮料大概率也是甜的,到后来,随着相关科普的增多,越来越多消费者意识到,标注“0蔗糖”的产品,其中可能使用了果糖或者其他甜味剂,而使用了果葡糖浆的“0蔗糖”产品,同样也会升高血糖、产生能量。

当套路成为常态,无意识地忽略套路,跨越套路看本质,就成为了消费者购买商品时的默认思考路径。

如果说,像上面列举的面包和点心包装属于稍微没那么常见的反人类包装,那么,泡面包装“仅供参考”已经成为一种人尽皆知的共识。

精美的包装对于消费者购买欲望的增益作用逐渐减弱:经常购买泡面的消费者已经意识到,包装上面的图片可以默认与实物不一致,因此几乎没有参照价值。

当然,除了那些对消费者有明显误导作用的包装,广告主期望将包装制作得更加诱人,并不意味着策略上有什么错误,在商业插画越来越精美、包装越来越追求“高颜值”的商业营销氛围中,商家也只是做出了友商们都会做出的选择,在商品陈列密集、选择空间很大的零售环境中,一款有特色的包装无疑是吸引消费者目光的利器。

所以,当很多消费者拆开康师傅这款方便面的包装,看到里面滑稽的小鱼时,并没有控诉品牌“虚假宣传”,而多是围绕图片与内容物的反差进行无伤大雅的调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甚至还有因为鱼板的外观像小鱼,被种草了这款新品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小红书用户

有时候不禁感叹,现在的消费者深谙各种营销套路,却总是不自觉地被各种套路吸引到。

以那些年热门的网红食品为例,它们凭借超高的颜值在同类产品中脱颖而出,直到现在热度还未完全退散。

会排着队跳水的企鹅丸子,凭借可爱造型成为人气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广州生活君

火遍大江南北的竹筒奶茶,曾经一度是小红书博主街拍时尚单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小红书用户:@茶色烟雨

遍地开花的文创雪糕,一个赛一个的精巧,相应的,价格也是一个赛一个的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小红书用户

明知道造型再好看也不会改变食物的味道,但还是不自觉地会被好看的食物吸引,这果然是一个卡颜的世界,就连食品界也不例外。

越是具象化的造型越容易让人沿着一个方向发散联想,越是好看的食物越容易让人觉得好吃。

最后,我很好奇,对比这样的鱼板,大家会更喜欢这样的鱼板吗?

作者 | 李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