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以为,随着疫情离我们越来越远,大家的日子也会越来越好,赚钱越来越容易。谁能想到,这两年不仅资产持续贬值,投资风险加大,创业赚钱难,打工赚钱更是难上加难。
数据显示,2023年全年住户存款增加16.67万亿元;2024年1-6月又增加9.27万亿元。
到目前为止,我国总共有5亿户家庭,按照这样的存款总量,相当于平均每户家庭存款余额已经达到了近30万。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大家存钱越来越多,国内存款达到50万的家庭或是个人究竟有多少呢?
其实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可能会超乎很多人的想象,此前央妈就有数据显示,我国存款在50万以下的储户占比高达99.63%,换句话来说,存款超过50万以上的,占比只有0.37%。
若按14.1亿人口计算,相当于有近14亿人存款总额不足50万,而存款超过50万的人群,大概也就522万人。
以家庭户为单位,全国大约有4.9815亿户家庭存款不足50万,只有185万户家庭的存款达到了50万。
当然这几年的数据也会增长一些,但是从深蓝财经就2022年招行年度报告提供的数据,梳理的几个关键信息中了解到:
①50万元以上、1000万以下的中产,占比2.18%,持有50.10%的财富,人均资产金额为151.53万元;
②50万元以下的普通人,占比97.75%,持有的财富仅有18.62%,人均资产金额仅为1.25万元。这个结果比当年央妈摸排的数据还要低,存款不足50万的普通人,占比高达97.75%。
这个结果超出了绝大多数人的想象,而之所以存款这么低,也有很多原因,比如中国老百姓也开始追求更多投资收益,把钱放入股市、用于买国债、投资银行理财等等,这些钱不在存款范围,就会形成普通居民在银行存款数量偏低。
不过我们觉得,即使当前投资渠道多样化,但是全国5亿户家庭,存款能达到50万的,依然少得可怜。
几个原因:
第一,收入赶不上物价消费,几乎存不上钱。
有个事,想必很多人都知道:真实的居民收入,反映在个税中,而非统计数据中。
2022年全国个人所得税收入14923亿元,比上年增长6.6%;2023年全国个税收入为14775亿元,同比下降1%;2024年一季度,全国个税收入个税收入同比下跌了15.9%。
也就是说,老百姓收入非但没有增加,反而出现了减少。但是即使如此,绝大多数家庭除了日常开销以外,还得承担房贷、车贷以及养娃等各种生活压力,外加这些年不断上涨的物价,说白了,在货币购买力持续下降的情况下,很少家庭能存上50万。
那么居民存款大增,钱是从哪里来的呢?
细细分析,实际上存款规模大增,并不是普通老百姓的功劳,绝大多数都来自于有钱人,因为这几年的投资环境不好,他们为了保证本金安全,所以将资本投资,外汇投资等各项投资的资金纷纷抽离,存入了银行。才造成全民富裕的假象。
第二,钱都存进了房子里了,有的人已经入不敷出,更别说存钱。
虽说房价降了。但百城房价依旧高达1.5万一平。而且这两年买房的人还是少数,绝大多数人都是在过去一路猛涨期间上的车。虽也能享受近两年的贷款利率下调,但是同新业主相比,他们的利率依旧较高。这也就意味着,绝大多数存量业主的房贷压力依旧很大。
有数据统计,目前房贷支出占比一个家庭的总收入达到60-70%,甚至更高,这种情况下,剩下的可支配收入只够日常开销,根本存不下钱来。
第三,债务压力太大,没钱存。
有数据显示,多年来,我国老百姓不仅爱存钱,而且居民负债规模也在骤增。当前居民债务总额已经达到了200万亿,相当于人均负债达到了14万,明显高于人均存款10万,居民负债率甚至超过了55%。
为啥中国老百姓欠了那么多钱?
一方面是因为买房买车导致
还有一方面是因为崇尚西方的提前消费导致的欠债。
比如全国1.7亿90后中,有近90%因为长期的借债消费,导致负债规模已经高达人均12.7万。
这还是去年的数据,今年呢?前段时间,瀚海数据研究院发布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第一季度,全国共挂牌法拍房60.44万套,同比上涨192.00%;其中住宅挂拍29.17万套,环比上涨1.52%,同比上涨179.80%。
再比如,截至2023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为3.95万亿人民币,较2023年初增加1495亿人民币,不良贷款率为1.62%。
不良率大幅上升,一方面体现了银行的的压力,另一方面也说明老百姓借债还不上的比例大幅上升。
你说说看,如果收入涨了,谁愿意挑战征信?谁愿意断供?谁愿意列入失信?
说白了,大环境不好,养活自己都难,很多人只能借债度日,拆东墙补西墙,甚至信用卡逾期……
这种情况下,年轻人别说存50万,能顺利赚收入还贷就已经不错了。
图片来源网络
侵权联系必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