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中硝烟弥漫的“价格战”,正在摊薄汽车行业的利润,游戏规则往往掌握在行业最大盈利者手中,更多车企陷入“要份额”还是“要利润”的怪圈,无奈走向“放血式”经营。

乘联会日前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三个季度,国内汽车行业收入达73593亿元,同比微增3%;成本为64531亿元,同比增长3%;而利润为3360亿元,同比下降1.2%。

利润率是衡量企业经营状况的重要指标,相较下游工业企业利润率6.1%的平均水平,汽车行业4.6%的利润率明显偏低,依然处于下风位置。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认为,当前汽车行业正处于变革调整期,利润率出现一定程度的下滑,是新旧动能转换过程中所无法避免的。由于政策加持下的新能源价格优势明显,主流车企盈利压力急剧增大。

近期,整车上市公司陆续交出2024年前三季度“答卷”,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已披露财报的11家A/H股上市乘用车企三季报发现,共9家车企实现了盈利,但受“价格战”和主营业务影响,近半数车企利润大幅下滑,以消耗车企盈利能力为代价的行业“失血”局面还在继续。

具体来看,比亚迪成营利双料“一哥”;长城汽车超100%的净利同比增长给出其在“销量与利润”之间的抉择;赛力斯傍身华为翻身实现扭亏为盈,这是统计中唯三实现营收、利润双增的车企。

涨势的另一边,是上汽集团、广汽集团营收与净利均出现下滑;理想汽车、长安汽车陷入“增收不增利”的窘境;得益于政府补助和出口汇兑收益,江淮汽车第三季度净利暴增10倍的背后,得益于报告期内资产处置收益大幅增加,扣非净利润仍旧为负;众泰汽车、北汽蓝谷仍处于亏损状态。

车企业绩冰火两重天,新能源车业务走势划开分水岭,市场份额进一步向头部企业集中,车企盈利也在加剧分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价格战”下的销量与利润抉择

烈火烹油般的“价格战”下,在利润与销量之间做好平衡显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也是对企业“量与利”战略决策的考验。要利润坚守价格线,就可能要面临份额缩小,逐渐在激烈的竞争市场中弱化姓名的风险;“以价换量”,忍痛扩大规模的同时,就需要承担利润下滑,甚至是亏损的可能性。

不过,对比亚迪而言,这并不是一道单选题。

今年前三季度,比亚迪共实现营收5022.51亿元,同比增长18.94%;净利润252.38亿元,同比增长18.12%,依然是自主品牌中最“吸金”的车企。

其中,比亚迪第三季度实现营收2011.25亿元,同比增长24.04%,这也是比亚迪作为电动汽车公司季度营收首次超过特斯拉(251.8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800亿元)。

作为2024年率先祭出“电比油低”战略掀起“价格战”的玩家,比亚迪主力车型悉数推出更便宜的荣耀版车型,以增配降价的方式开启了一场话语权和定价权的争夺拉锯战,从持续扩大的市场规模来看,这种策略依然奏效。

今年1~9月,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累计销售273.64万辆,同比增长32.18%,取代上汽集团成为同期中国销量最高的汽车制造商?。比亚迪10月销量继续狂飙式走高,单月汽车销量首次超过50万辆,达到50.27万辆,同比增长66.52%,距离完成年度销量目标362.4万辆仅有37.25万辆的差距。

今年1~10月,长城汽车总销量为970612台,同比减少2.49%。按照长城汽车160万辆的年度销量目标计算,截至10月底完成率为60.66%。

不过,伴随长城汽车三季报的出炉,跳出“唯销量论”的长城汽车所做的量利抉择也逐渐清晰,让市场看到了长城在弃销量与保利润之间的可行性路径。

今年1~9月,长城汽车营业收入为1422.54亿元,同比增长19.04%;单季度归母净利润连续三个季度突破30亿元,累计达104.28亿元,同比增长108.78%;综合毛利率已连续三个季度稳定在20%以上。

但需要注意的是,2024年第三季度长城净利润为33.5亿元,同比下降7.82%,开始下坡。

有机构分析长城当季业绩下滑的原因之一,就是产销情况不理想。忽略销量颓势,继续坚持不打“价格战”保住利润,走到行业分水岭,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是否应该“放手”?

投入新能源造车历经四年亏损首次实现中报盈利之后,赛力斯三季度业绩暴涨,前三季度同样实现了营利双增,营业收入1066.27亿元,同比增长539.24%;净利润40.38亿元,同比扭亏为盈,同比增长276%。

扭亏为盈离不开华为的支撑,与华为合作的问界品牌车型大卖。今年1~10月,赛力斯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35.27万辆,同比增长310.99%。

“智选模式下,受益最大的一定是与华为合作最早、积累最深、产品型号最丰富的赛力斯。”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董事长、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余承东曾表示,华为智选模式会与其他厂商合作,是因为赛力斯一家的资源有限,问界生态联盟中还会加入少数几家厂商,但无论如何,这个模式最大的受益者还是赛力斯。

如今来看,销量激增、扭亏为盈、业绩暴增,“最大受益者”的效应持续在赛力斯身上显现。

与此同时,众泰汽车依然深陷动荡,高管频繁变动,整车业务陷入停摆,前三季度亏损3.26亿元;北汽蓝谷由于综合毛利同比减少,亏损也在持续扩大,“价格战”下,两家企业仍然挣扎在生存红线。

“利润奶牛”不再,新能源车业务走势成分水岭

随着新能源车渗透率快速提升,传统燃油车市场规模逐步缩小,庞大的传统产能与逐步萎缩的燃油车市场矛盾带来更激烈的“价格战”。

燃油车萎缩,自主新能源品牌后来居上,曾被视为“利润奶牛”、为大型汽车集团贡献多数利润的合资品牌风光不再,告别“躺赚”时代。行业利润率下滑至低点,主流车企盈利压力急剧增大。

上汽集团失去“全国规模最大的汽车制造商”的头衔之后,前三季度业绩情况同样呈现下滑态势,累计营收4304.82亿元,同比下降17.7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9.07亿元,同比下滑39.45%。值得注意的是,上汽集团前三季度69.07亿元的利润里,有51.3亿元是卖MG印度公司股权得来的。

上汽集团在公告中表示,业绩下降“主要因燃油车市场下滑、价格战空前激烈,公司销售收入减少,毛利下降,现金流入减少所致”。

从市场销售情况来看,曾经的销售主力合资品牌已开始呈现疲态,今年前三季度,上汽大众累计销量同比下降7.24%,上汽通用同比下降61.55%,两大品牌相加较去年同期少卖了约50万辆车。

同样受“价格战”与合资品牌影响而走入下滑态势的,还有广汽集团。公司前三季度营收740.4亿元,同比下降24.1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亿元,同比下降97.34%。

对于业绩水平的变化原因,广汽集团在财报中指出,主要是本报告期汽车销量同比下滑、商政投入增加、盈利下降,合营企业优化冗余产能一次性开支,汇率变动引起汇兑损失增加等导致净利润同比减少等综合所致。

从产销快报来看,两大“利润奶牛”广汽丰田、广汽本田前三季度仍占据了广汽集团超过60%的销量,但已呈现两位数下滑,前者累计销量51.79万辆,后者累计销量30.92万辆,市场表现疲软;广汽埃安告别去年同期的高速增长,今年前三季度累计销量为22.67万辆,同比下降35.4%。

失去合资利润支撑,自主品牌未能补位,广汽集团改革迫在眉睫。10月底发布公告称,广汽对自主品牌的管理模式由战略管控向经营管控转变,同步实施相关组织机构改革广汽,试图强化对自主品牌的管控,以带动公司加速向智能化、电动化转型。

长安汽车前三季度陷入“增收不增利”的窘境。2024年前三季度,长安汽车营收1109.59亿元,同比增长2.54%;净利润35.79亿元,同比下滑63.78%。

尽管有阿维塔、深蓝汽车、长安启源三大新能源品牌支撑,但自主品牌新能源销量在总销量中占比仅为23.5%,长安品牌和合资品牌的燃油车业务,仍是营收与利润的主力军。

燃油车萎缩,“利润奶牛”不再,加速唤醒自主新能源品牌的盈利能力成为上汽、广汽、长安等传统车企的诉求;“价格战”下单车利润明显下降,综合毛利率受损,如何在销量与利润之间做出平衡抉择,也成为大多新能源车企所面临的难题。车企业绩冰火两重天,汽车行业大变革之下,新能源车业务走势逐渐成为企业的分水岭。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