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社与共进会

辛亥年间,随着国内形势的日渐恶化,湖北武汉地区在文学社、共进会两大革命团体的直接推动下,民主革命活动也愈益高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学社成立于1911年,由振武学社发展而来。1月30日,蒋翊武、詹大悲等振武学社成员以新军团拜为名,联络益智社、神州学社、武学研究会等革命团体,在黄鹤楼召开会议,正式成立文学社,推举蒋翊武为社长,詹大悲、刘复基分别担任文书、评议部长。2月,又在黄土坡召开代表会,推选王宪章为副社长。为避开官府耳目,文学社名义上提倡研究文学,实际则以反清革命为宗旨,号召武力推翻清政府,争取民族间平等地位。在组织构成上,文学社较为严密,各级领导人员均由推举或选任产生,发展社员也以新军士兵和知识分子为主。具体运作中,文学社实行“抬营主义”政策,即动员和选派部分革命党人和进步知识青年投入新军各营,从事艰苦、扎实的宣传和组织工作,形成强大的革命暗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共进会会长孙武和文学社首领蒋翊武

一旦时机成熟,举义中就能将清军军营抬了过来,成为革命党人的军事力量。同时,又以《大江报》为舆论阵地,进行公开的宣传活动,并采取编织歌曲、放映幻灯片、吟诗联句、做游戏、讲故事、询问出身经历等形式,大力宣扬反清革命。经过一番努力,文学社规模逐步扩大,社员也由最初的八百余人增至三千余人。

共进会成立于1907年,由同盟会庶务刘揆一、张百祥等人在东京组织发起。1907年前后,由于多次革命失败,同盟会会员思想涣散,“人人谈革命,人人不革命,空谈无补者到处皆是,实际去干者百无一二”。其间同盟会内部也出现了重大分裂,张继、章炳麟、刘光汉、谭人凤等人掀起了“倒孙”风潮,孙中山无法主持同盟会东京本部的工作,在日本政府的遣送下,被迫远赴南洋,另组同盟会总部。9月,刘揆一、张百祥、焦达峰、孙武等一部分同盟会会员及留日学生在宋教仁、谭人凤的支持下,在东京清风亭组织成立共进会,推举张百祥为第一任会长。在内部构成上,共进会成员主要来自四川、湖北、湖南、浙江等省,且以会党人士居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共进会在武昌开设的同兴酒楼

在组织方面,共进会虽具有其独立性,与同盟会不存在直接关系,但仍拥戴同盟会总理为总理,“以示不与同盟会分别门户,独成系统”。在宗旨和会旗方面,共进会与同盟会大体一致,仅将“平均地权”改为“平均人权”,并仿照美国的星条旗,以十八星旗为会旗,代表全国十八行省的联合统一。

共进会成立后不久,又陆续选派一些会员回国,在各省设立分会,选定分会负责人,积极筹备长江流域一带的革命事宜,其中尤以湖北地区成效最大。1908年冬,孙武抵达武汉后,随即约集亲友,组织机关,吸收了以会党成员、新军士兵为主体的大批会员,为共进会在湖北地区的革命活动奠定了重要基础。1909年,孙武在武汉设立办事机关,积极联络长江流域的各个会党,将其秘密整编为襄阳、安陆、武汉、兴国、黄州五镇,以策应反清革命。1910年间,在共进会的领导下,会党先后发起了几次暴动,但因纪律散漫、盲目行事而相继失败。自此以后,孙武等领导人开始将工作重点转移至新军。1911年3月,共进会在同盟会的资助下,在新军营房附近的黄土坡开设同兴酒楼,借此运动新军,发展组织。同时,对军队内的共讲会组织进行改动,依照清军编制,在队(连)、营、标(团)各级设立代表,分层负责。随后共进会又在武昌、汉口增设八处机关,组织规模逐渐扩大,成员达两千多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发动新军的过程中,文学社与共进会各自为政,互相争夺会员,加之双方领导人出身和经历的不同,难免产生一些矛盾。4月,在四川保路风潮蓬勃兴起后,文学社、共进会均吸取黄花岗起义的失败教训,积极策划在武昌发动起义。随着武汉地区革命形势的迅速发展,双方领导人逐渐意识到两派“合则两美,离则两分”,只有消除成见、联合力量才能获得胜利,否则“必定同归于尽”。“9月14日,在同盟会中部总会的斡旋下,文学社、共进会举行联席会议,力主破除两大团体的组织界限,重新设立统一的领导机关,迅速筹备起义的各项事宜。24日,文学社、共进会在武昌胭脂巷十一号举行第二次联席会议,与会者一百余人。会议决定组成统一的革命领导机构,推举蒋翊武为湖北革命军总指挥,孙武为参谋长,刘复基、彭楚藩等担任军事筹备员,并在武昌小朝街、汉口长清里九十八号分别设立军事指挥部和政治筹备处,制定出详细的革命计划。同时,又派人到上海迎接黄兴、宋教仁等同盟会领导人来鄂主持大计,积极联络各省革命团体,以策动响应。会后革命党人立即拟定文告,绘制旗帜,配置枪械弹药,印刷钞票,对起义做了较为周密的部署。自此,在文学社和共进会的联合领导下,武汉俨然成为长江中上游的革命中心,反清起义已势在必行。

武昌第一枪

“成都血案”后,在龙剑鸣、吴永珊等革命党人的策动下,四川成都、荣县等地相继爆发了较大规模的武装暴动,“闹得满天风云,四民鼎沸”5。对此,清政府采取军事镇压的强硬手段,从湖北抽调大批新军,令端方率队由鄂入川。同一时期,黄兴致函文学社和共进会,建议等待孙中山筹借巨款和购买军械后再发动革命。湖北革命党人认为鄂军西调后武昌城内的清军兵力较为薄弱,且革命党人占据湖北新军总数的三分之一以上,起义时机已经成熟,加之新军中的一些骨干成员即将随军入川,致使革命力量大为削弱,遂表示起义即使“无外款接济”,也“事在必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学社和共进会原定于中秋节(1911年10月6日)举行起义,但因准备不及而被迫延期。10月9日,孙武等人在汉口俄租界宝善里制造炸弹,不慎引起爆炸,孙武受重伤,被送往医院。俄国巡捕闻声赶来,将藏匿的旗帜、文告、名册、枪械弹药等全部收缴,并报告地方当局。蒋翊武、刘复基等闻讯后,随即召开紧急会议,决定在当日晚十二点发动起义,以南湖炮队的炮声为号,工程营第八营等分别占领楚望台军械库及蛇山、凤凰山、青山、黄鹤楼等制高点,并派兵扼守武胜关,进攻总督衙门。由于传信人员在途中受到军警的检查,错过时机,指挥起义的军事指挥部也遭到巡警的破坏,彭楚藩、刘复基被捕,蒋翊武逃脱,起义计划流产。10日晨,湖广总督瑞澄下令杀害彭楚藩、刘复基、杨宏性兰人,实行全城戒严,搜查革命机关,按名册缉捕张廷辅、熊楚斌等二十余名革命党人。

武汉街头岗哨林立,侦探密布,形势异常紧急。领导者或藏匿逃亡,或被捕牺牲,一些革命党人“亦不免有栗栗自危,闻风远扬”,故“一时无人发号施令”,革命活动陷入群龙无首的混乱状态。在危急关头,蔡济民、熊秉坤、邓玉麟等革命党人及新军士兵“各自为谋,决定及夕起事,不约而同”。“10日晚,工程营第八营士兵与军官发生冲突,革命党人乘机打死军官,鸣笛聚众,宜布起义。消息随即传遍武昌城,各标营士兵及学堂学生迅速响应。在南湖炮队、辎重队的协助下,起义军相继攻占了楚望台军械库、蛇山和各大城门,炮轰总督衙门。瑞澄仓皇逃亡,革命党人攻入总督衙门,一夜间占领了武昌城,“十八星旗遂高插于黄鹤楼上,临风飘扬”。至12日,起义军又先后攻占汉阳、汉口,武汉三镇全部光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蔡济民

首义胜利后,革命党人开始筹组革命军政府,以巩固革命成果。但由于孙中山、黄兴等同盟会重要领导人分散于海外、香港等地,不能及时到达武汉,直接策划起义的文学社、共进会的领导成员也受伤或藏匿,加之起义参与者多为下层军官士兵,且威望不足,因而在主要负责人的择取问题上存有较大争议。经过一番讨论,革命党人最终将目标定于颇负名望的新军高级军官黎元洪,以此“慑伏清廷,号召天下,增加革命军的声威”。黎元洪(1864一1928),字宋卿,湖北省黄陂县人。1883年,就读于北洋水师学堂,毕业后在北洋海军任职。甲午战败后,应署两江总督张之洞电召,赴南京监修炮台,担任炮台总教官,颇受器重。1896年,随张之洞至湖北,参与训练新军。1898年至1901年间,三次赴日考察军事、政治。1906年,擢升为陆军第二十一混成协协统。1911年10月10日,起义当晚,黎元洪在稍做抵抗后,仓皇逃匿至武昌黄土坡下属军官家中。11日晨,黎元洪被起义军代表搜获并挟持至楚望台后,表示不愿意顺从革命,但也不敢公然反对。午间,革命党人又邀集部分立宪派人士,在咨议局开会筹组湖北军政府。会议决定推举黎元洪为都督,设立军令、参谋、民政三部,其中参谋部作为军政府的权力中板机构,主持多数军政事务;民政部则由湖北咨议局议长汤化龙出任部长,负责政务、交涉等事务。随后,黎元洪在革命党人的文劝和武力威逼下,被迫接受都督一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黄兴

湖北军政府成立后不久,革命党人即以黎元洪的名义通电全国,宣告光复,改国号为“中华民国”,废除清帝宣统年号,改用黄帝纪元,以十八星旗为革命军军旗。同时,又陆续颁发文告,宣布废除厘金等一切苛捐杂税,实施司法独立、整顿财政、保护工商业、革除社会陋习等政策,并制定出《中华民国鄂州临时约法》。自此,武汉独立政权得以确立,国内革命形势日趋明朗。

全国响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武昌起义后的一连串起义

武昌起义的消息一经传出,各省随之纷起响应,革命浪潮席卷全国。湖南与湖北地势毗连,首先举起义旗。1911年10月22日,焦达峰、陈作新等革命党人发动会党和新军,在长沙宣布起义,占领军械局,包围抚署,湖南巡抚余诚格爬墙而逃。次日,湖南革命军集会于咨议局,正式成立湖南军政府,推举焦达峰为都督,陈作新为副都督。与此同时,同盟会会员井勿慕、景梅九等人也联络会党和新军,在陕西举义起事,攻占省城西安,护理巡抚钱能训仓皇逃匿。25日,革命党人在西安创建陕西军政府,公推同盟会会员张凤翙为秦陇复汉军大统领(后改称都督)。随后,革命军又相继攻占渭南、临潼等地,切断了清政府和西北地区的联系,并渡河攻入山西,华北为之大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长沙起义

继湖南、陕西之后,江西也爆发反清革命。10月22日深夜,新军标统马毓宝在士兵的胁迫下,宣布起义。23日夜里十点钟,金鸡坡炮台炮声响起,士兵乘势占领九江,成立九江军政分府。31日,同盟会会员蔡公时在南昌发动新军起义,焚烧万寿宫、八旗会馆和巡抚衙署,占领南昌。11月1日,革命党人在南昌建立江西军政府,推举新军第二十七混成协协统吴介璋为都督。

10月底,山西、云南两省又相继宣布独立。29日晨,革命党人姚以价等率领新军在太原发动起义,攻占衙署,杀死巡抚陆钟琦,占领全城。随后,组建山西军政府,推举新军标统阎锡山为都督。

30日晚,同盟会会员李根源、罗佩金联合新军军官蔡锷、唐继尧等,在云南发动起义。起义军经过一夜激战,最终攻占总督衙署,建立云南军政府,推选蔡锷为都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蔡锷

11月初,江浙地区及贵州、安徽、广西、福建、广东等地先后宣布独立。11月3日下午,张承槱等中部同盟会会员联络工人、巡防营、商团及会党,在上海发动起义,占领江南制造总局和上海道衙署,光复上海,8日成立军政府,推举陈其美为都督。上海光复直接推动了江浙地区革命形势的发展。4日晚,浙江革命党人在上海敢死队的支持下,联合新军士兵和防营,攻入巡抚衙署,占领杭州;5日晨,建立浙江军政府,推举立宪派首领汤寿潜为都督。同一天,在立宪派、绅商官僚的策动下,江苏军政府宣告成立,由原江苏巡抚程德全担任都督。与此同时,张百麟、黄泽霖等革命党人也在贵州发动新军、会党起义,围攻衙署,占领贵阳,逼迫巡抚沈瑜庆交出印信,并成立贵州军政府,推举新军教练官杨荩诚为都督。5日,同盟会会员又联合团练在安徽发动起义,攻占寿州,连克颍上、毫州等地。其后,安徽巡抚朱家宝被迫宣告独立,出任军政府都督。7日,广西巡抚沈秉堃及咨议局议员决定与清政府脱离关系,宣布独立,推选沈秉堃为都督。

9日,革命党人在福州发动新军和会党起义,占据总督署衙,建立福建军政府,推举新军统制孙道仁为都督。同日,在广州、顺德、香山等地的反抗声浪中,两广总督张鸣岐被迫宣布广东独立,同盟会会员胡汉民出任军政府都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短短一个月间,全国已有十三个行省及所属州县宣布起义,大部分海军将领也转向革命。至11月下旬,革命党人在重庆发动起义,推举同盟会会员张培爵为重庆军政府都督。随后,四川东南五十余州县纷纷响应,成都亦宣告独立,设立成都军政府,并推选立宪派首领蒲殿俊为都督。各地在响应武昌起义的过程中,又开始出现联合的趋势,如:长江下游的江浙联军;云南、贵州派军援助四川,实现三省的联合;广东、广西、湖南、江西、福建等省派兵支持湖北,壮大了武汉的革命力量;等等。

除此之外,在其他未真正独立的省区内,革命党人的活动,会党起义、农民的反抗情形也异常活跃。在河南,革命党人联络会党,进攻洛阳和开封;南部信阳附近的京汉铁路工人和农民自发组成民军,拆毁沿线铁路,袭击军用火车,炸毁弹药库,焚毁粮仓;嵩山、洛阳一带农民集结占领重要城镇。在甘肃,西宁府(今青海省西宁市)哥老会、黄会等会众千余人发起反清起义。

在内蒙古地区,蒙古族、汉族等族人民在革命党人的引导下,积极响应起义,归化(今呼和浩特市)、丰镇、包头等地巡防营、巡警、会党、农民也发生暴动。在东北地区,奉天庄河、复州的联庄会首领顾人宜率众起义,建立中华民国军政分府;辽阳、辽中、凤凰城(今辽宁凤城)等地民军在革命党人的策动下,高举民主共和大旗。在西部地区,新疆爆发了迪化起义,伊犁宣布独立;彝族、羌族、藏族、苗族等边疆少数民族纷纷发动起义。在京津一带也出现了多起反清事件,如张家口起义、任丘和雄县起义、滦州和保定新军举事、天津革命党人胡鄂公率众攻打总督衙门等。

随着各省的相继独立,以及武装起义和群众自发反抗斗争的蜂起,国内统一形势瞬间土崩瓦解。在革命洪流的激荡下,大清帝国已摇摇欲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