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没有一个百分百完全听话的孩子,每个孩子都有不听话的时候。
而面对孩子不听话的行为,不同的家长有着自己不同的办法,有的家长会责骂孩子,有的家长会和孩子讲道理,也有一些家长会使用另外的方式。
而家长对待孩子不听话时所使用的方式不同,对孩子造成的影响也不同。
孩子不听话时,责骂孩子为“下策”
责骂孩子的行为,在很多的家庭中都有出现,这也是普通家长在对待孩子不听话时的一种典型行为。
小韩妈妈在孩子不听话的时候,就经常会以责骂的方式来对待小韩。
因为小韩的妈妈觉得,孩子不听话,是一种“单方面”的错误,孩子本就应该是听话的,只有听取家长的建议与意见、遵守家长制定的规则、学习家长教授的内容,才能够实现理想的成长效果。
如果孩子不听话,就是“不知好歹”,对自己的成长不利,对于这种行为,自然是要严厉惩戒的,而责骂就是小韩妈妈常用的惩戒方式。
但其实,小韩妈妈完全误解了孩子不听话的根本性原因。
因为孩子不听话的原因是综合性的,其中包括孩子的自主意识因素、知识经验因素、情绪因素等。
也包含了来自家长不正确的家教因素、家长的情绪因素、家长的言行举止等。
所以,单纯的责骂孩子,并不是对待孩子不听话行为的好办法,无法为孩子的成长提供积极正面的影响。
因此,在孩子不听话时,家长的责骂行为只是一种下策,并且,责骂孩子还会产生一些负面的影响。
①影响亲子关系
亲子关系是在一种和谐幸福的氛围中建立起来的。当父母给予孩子更多的安全感和幸福感时,亲子关系自然会更加紧密。
如果家长经常对孩子进行责骂,孩子在受到责骂时自然会感到不高兴,并且在这种情境下,他们很难从父母身上感受到安全感和幸福感,从而导致亲子关系无法得到增强。
更进一步地说,如果家长长期持续地对孩子进行责骂,还会逐渐削弱孩子对父母的亲子情感。
如果每次孩子与家长相处时都伴随着责骂,孩子的潜意识里可能会逐渐将家长与不愉快、受责骂的经历联系起来,这必然会极大地削弱亲子关系的紧密度。
②影响孩子心理健康
孩子在经常受到责骂的时候,其心理环境是无法保持在健康状态的,因为孩子将可能会产生诸多负面心理。
比如恐慌、紧张、害怕、激动、失落等等,这些负面的情绪,一般都是源于孩子对家长的行为和对自己的失望而产生的。
比如恐慌心理,其实孩子并不是怕家长责骂,而是怕家长因为责骂而不爱自己、离开自己。
孩子紧张,并不是因为又挨骂了,而是因为家长的情绪感到紧张。孩子的失落,是对自己的失望,自己又让家长生气了,自己永远做不好……
逐渐地,孩子的这些负面心理就会长期地积压在孩子的心中,影响孩子健康心理环境的建设,甚至导致孩子出现一些心理问题,直接影响到孩子以后的成长发展。
③让孩子错失成长机会
家长责骂孩子,一般都是因为孩子做错某件事,或是长时间做不好某事。家长之所以责骂孩子,就是想要让孩子知道自己的错误。
但是,家长忽视的一件事,就是孩子如果做错事了,或是做不好某件事了,大几率是因为孩子本身不具备做好、做对这件事的能力,而家长的斥责对于孩子纠正错误起不到任何的作用。
孩子犯错、遇到困难,其实都是孩子的一种成长机会。这就像学习一样,遇到了不会的题,通过老师的讲解,就能够攻克难题,从而化为己用。
而孩子犯错的时候,家长就是孩子的老师,如果老师不给孩子讲题,而是一直骂孩子,孩子永远都不会知道这道题到底该怎么做。
所以,责骂孩子只不过是让孩子错失了一次成长的机会罢了,根本起不到任何有利的作用。
孩子不听话时,讲道理是“中策”
随着教育理念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家长意识到责骂孩子是一种效果不太好的家教行为,于是家长们在遇到孩子不听话的时候,就想要通过讲道理这种温和的方式来教育孩子。
和孩子讲道理的行为,出发点是好的,对于心智成熟的孩子也具有比较积极的效果。
但是,对于一些心智尚弱、年龄较小的孩子,效果就不是那么明显了。
虽说家长认为自己与孩子讲道理已经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方式了,但是却没有考虑到孩子很可能会听不懂家长的道理,从而忽视家长的道理等等。
也就是说,和孩子讲道理是一种正确的家教方式,但是却并不是一个适合所有场景、年龄的方式,它的初衷是正确的,但是效果是存在差异性的。
所以,在孩子不听话时,家长对孩子讲道理的行为充其量就是一种中策,并不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同时它还存在多种弊端:
弊端一:引起孩子的自卑
家长们可能不会想到,如果遇到问题之后,家长次次都和孩子讲道理,会让孩子 感觉到自己“一无是处”。
因为孩子每次都需要家长讲道理,甚至很多时候孩子基于自身较弱的理解能力,还听不懂家长的道理,就只会觉得自己很差劲,从而变得自卑。
弊端二:削弱教育效率
看过《大话西游》的都知道,唐僧的絮絮叨叨是非常令人反感的。而如果家长一直给孩子讲道理,就像是唐僧给孙猴子念叨一般,孩子根本听不进去家长讲的大道理,最终收效甚微。
而如果孩子形成了这种习惯的话,以后家长再想要有效地教育孩子,孩子可能出现左耳进右耳出的现象。
弊端三:限制了孩子的思维扩散性
孩子的思维是具有扩散性的,比如那个经典的“O是什么”的故事中,没有经过道理洗礼的孩子,会说这是“太阳”、“鸡蛋”、“呼啦圈”等等,而经过道理洗礼的孩子,却只会乖乖地说这是字母“O”。
而没有思维扩散性之后,孩子的思维局限性就会很严重,对于孩子的成长是不利的。
孩子不听话时,这几种方式才是“上策”,但鲜少有人用
当孩子不听话时,究竟怎样做才是上策呢?事实上,往往那些极易被家长们忽略的教育细节,恰恰正是应对孩子不听话行为的良策。
这其中的关键就在于,我们要善于发现并巧妙运用这些看似微小却至关重要的细节。
首先,换位思考、感同身受
孩子出现不听话行为时,家长第一时间应该以同理心来看看孩子究竟是为什么不听话,也就是做到换位思考,站在孩子的角度来看整件事的本质起因。
一般来说,家长看待事物的角度和孩子看待事物的角度是存在较大差异的,很多时候家长看到孩子不听话,其实在孩子看来未必是不听话,家长可能是理解错了孩子的意思、误会了孩子的初衷,或是与孩子的认知产生了偏差等等。
而因为这些原因导致的孩子不听话,其实都不能够算是“不听话”。
所以,家长要站在孩子的角度,正确地看待孩子不听话的原因,才能够进行有效的家教。
其次,先侃大山,再奔主题
孩子不听话的时候,往往带有一定的情绪,这时候家长要是直接给孩子讲道理,那么孩子很可能会听不进去。
另外,有些孩子不懂家长的道理,就是想听也没有那个能力。
所以,家长在和孩子讲道理的时候,可以和孩子先“侃大山”,比如唠一些孩子感兴趣的事情,转移孩子的注意力,缓和孩子的情绪,然后再和孩子讲道理。孩子在情绪稳定的状态下,更容易听进去。
此外,如果孩子年龄很小,理解能力有限,家长还可以和孩子“侃”一些孩子能够明白的事情,然后联系到家长要说的道理上,这样孩子也能够更明白家长的意思。
最后,学会倾听、学会疏导
教育孩子,并不是一种单方面“输出”的行为,而是一种以教育为目的的行为。
所以,对孩子进行教育的时候,我们不仅需要懂得如何去“输出”,也应该懂得如何倾听孩子的“输出”。
当孩子出现不听话行为的时候,我们可以先静下心来,倾听孩子的说辞,了解孩子的想法,并且在孩子表达自己意愿的时候表达出自己在听的状态。
这样做,一是能够让孩子感觉到家长对自己的尊重与重视,二是容易缓和亲子之间的关系,孩子将会更容易将我们的话听进去。
所以,在孩子出现不听话行为的时候,我们不要忙着去表达我们对孩子的期望,不要忙着去“重塑”孩子,而是要学会听,之后与孩子站在同一“战线”来疏导孩子。
结语
对于父母而言,爱孩子都是发自肺腑的,却常常因为用了不恰当的沟通方式,让孩子深陷痛苦之中。
所以,学会如何与孩子正确沟通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正确地沟通能够让家教效果更好,孩子也就更加出色。而错误的沟通会效率很低,甚至产生负面效应。
家长们一定要学会沟通的智慧,了解家教的艺术,切莫等到孩子与你无话可说的时候才后悔莫及。
(本文图片均来源网络,侵权立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