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个人他曾经是孙中山的卫士,同时也是蒋介石的一名爱将,还搭救过毛主席,邓小平之所以能够走上时代的舞台也有他的一份功劳在里面,这四位时代伟人对他都是一致的赞赏。他能文能武,足智多谋,在改变国家命运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甚至在国际上也拥有着极高的声誉和地位,是建国以来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他就是开国元帅叶剑英。
一、生平事迹
叶剑英原名叶宜伟,字沧白,广东人,年轻时便受到辛亥革命的影响,心怀大志,励志要报效国家,1916年,跟随父亲前往南洋,后来又进入南讲武堂学习,之后便追随孙中山为民主革命献身。1920年,参加了一场驱逐桂系军阀的战役,后又跟随孙中山前往山西进行巡访。
1922年,陈炯明叛变,围攻孙中山的大总统府,叶剑英英勇无畏,积极反抗,最终护得孙中山成功脱险。1924年,他参加了黄埔陆军学校并担任副主任一职,在这期间产生了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想法,1925年,他又参与了讨伐叛军陈炯明的活动,战役中表现突出。
1926年先后以参谋长和师长的身份参加了北伐战争,1927年,他公然反对蒋介石的反革命政变,随后便正式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7年帮助叶挺,贺龙等人成功发起了南昌起义,同年12月,又与叶挺,张太雷等人发起了广州起义,加上之前的两次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一起,这三次起义对中国工农红军的发展有着重大意义。
1928年,叶剑英前往苏联进行学习,两年后返回祖国,1931年在中央苏区担任参谋长职务,还担任红军学校的政治委员,为国家培养了大批高素质的军政人才。
1934年,以司令员的身份跟随红军进行长征,在途中不幸负伤,但仍坚持作战 ,此精神值得赞叹。1935年,叶剑英成功及时的识破了张国焘的阴谋,并及时向上级做了报告,制定了阻挠策略,使得党中央成功脱险,毛泽东事后也称赞他这是立了一大功啊!
1936年,叶剑英指挥中路军东渡黄河,有效的牵制住了敌军主力,同年9月,前往西安开展笼络各方面爱国力量的工作,12月,面对张学良,杨虎城发动的西安事变,叶剑英帮助周恩来一起用和平的方式成功解决了这一事件,促成了国共共同抗日局面的形成。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参加了蒋介石召开的国防会议并在国民党统区开展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工作,还协助周恩来总理一起救出了许多被国民党监禁的共产党同志。叶剑英在国民党统区积极宣扬我党的抗日主张,并参与了多次与国民党的谈判。1939年,他宣扬的持久战思想对抗日工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940年,叶剑英在重庆的参谋长会议上舌战群儒,大肆宣扬我军抗日功绩,并反驳了国民党对我军的种种污蔑,他在会议上的表现获得了一致好评。1941年,叶剑英返回了延安,帮助毛泽东出谋划策,积极开展抗日工作,1945年,叶剑英当选了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中央委员,抗战结束后他多次参与与国民党的谈判工作。
1949年,他参与并促进了北平的和平解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他先后担任过广州市市长,华南和中南军区的司令员等一系列要职。1950年,参与制定了解放海南的方针政策,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1956年,再次当选为中央委员,还前往多国进行军事访问,巩固友谊。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叶剑英与反革命集团开展了顽强的斗争,因此遭受到了打击迫害,党中和军中的职务均被解除。
1976年,他和许多党内同志一起,粉碎了以江青为首的反革命集团,叶剑英再一次在把党和国家从危难中挽救了出来,他还主张平反文化大革命期间的冤假错案。1986年,叶剑英在北京逝世,享年89岁。
二、所获荣誉与担任过的职务
1955年叶剑英当之无愧的被授予了元帅军衔,一枚八一勋章,一枚独立自由勋章,此外还有一枚解放勋章。担任过四次中央政治委员会的委员,书记,人大代表,主席,几乎所有的荣誉职位他都担任过。军中的大大小小的各等级职务就更不用说了。在叶剑英同志与世长辞后,人们为了纪念他重修了他的故居并把它列为了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后来荣升为了国家级的文物保护单位。
三、人物评价
叶剑英同志心胸宽广,正气凛然,功勋卓著却从不炫耀,低调谦逊,一生为党为民。他大公无私,忠心不二,坚决同一切损害党和国家的行为作斗争。他为人随和,善于团结党内同志和他们关系很好。他还饱读诗书,不断积极进取,也是一位满腹才华的诗人,写过许多充满人生哲理的诗句,值得我们研习。
毛泽东主席评价叶剑英的那句"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经久流传,这句话的意思是叶剑英总能在关键时刻分清利弊,并发挥决定性的作用。周恩来总理也曾引用诗句"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来评价叶剑英,这两句诗表达的其实是一个意思。
毛泽东极其看重叶剑英的智慧和胆识,对叶剑英也是很信任,并把他委以重任,即使在毛主席弥留之际他还把叶剑英叫到床前吩咐他事情,虽然没有说出什么内容,但这一举动就足以证明对叶剑英的信任。
总结
叶剑英是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同时也是出色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我们伟大祖国的开国元勋之一。为革命生涯献身60余载,殚精竭虑,老骥伏枥,为我党的革命事业做出了不可估量的巨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