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中国科学院院士、深圳医学科学院院长、深圳湾实验室主任、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讲席教授颜宁在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参加2024 ILS会议期间接受清芬学生记者团和灏真科技社的联合专访。
针对同学们热切关心的“如何明确自己科研方向”的问题,颜宁分享了自己本科在清华大学求学以及后来前往普林斯顿大学深造的经历。她坦率承认,自己年轻时也曾对科研方向感到迷茫,最后获益于“轮转”机制——即在不同实验室体验学习一段时间,切身体验过不同实验室的科研氛围与研究方向后,才逐渐明确并最终确定自己的科研方向。颜宁提起这段“轮转”经历时神采奕奕,她表示,自己正是受益于这种机制,在了解了不同实验室的科研氛围和方向后,最终才确定了自己结构生物学的科研方向。
颜宁(右)接受清芬学生记者团和灏真科技社专访
当同学们提出“花费大量时间去体验不同方向是否会更加迷茫”的疑惑时,颜宁连连摆手,她建议同学们要摒弃这种想法。她认为,在实验室里面的学习训练经历能够培养同学们的科研能力,以及快速学习与批判性思维的能力,而这种能力恰恰是十分关键的。颜宁表示:“它可能不是体现在你发表的文章和你做出的成果上,但整个训练过程最后会内化成你自己的能力,这个是很重要的。”
针对现在研究生群体中存在的部分焦虑情绪,颜宁也分享了自己的看法,她认为同学们可以不必纠结于自己要有明确的学习、就业等方面的规划目标,或者觉得周围的人都已经沿着自己的规划不断前进,而自己还止步不前,于是被裹胁着陷入深深的焦虑。她微笑着打了个比方:“你为人所裹挟,其实就意味着你进入到一个拥挤赛道,拥挤赛道,就意味着千军万马去走独木桥,这是非常累的,所以应该多想一想,自己要的是什么、想走的是什么路。”颜宁鼓励同学们,学会和自己和解,学会对自己负责,更从容地走自己的人生路,才能不陷入人言亦云的窘境。
采访将要结束时,颜宁寄语清华SIGS的同学们:“Know yourself, be yourself!”,她真切地希望同学们不要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中迷失自我,要认识自己并勇敢地做自己,不被焦虑裹挟。颜宁富有激情而又真挚的话语鼓舞了在场的所有同学,她用自己的经历告诉学生们,科研之路需要好奇心驱动,而非追逐热点,要以兴趣为导向,勇敢地追求自己的科研梦想,凭着“敢为天下先”的锐气,勇闯科研无人区。
参与采访工作的同学和颜宁合影
颜宁,中国科学院院士,深圳医学科学院院长,深圳湾实验室主任,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讲席教授。2000年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2004年于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获得博士学位,并在该系继续博士后研究;2007年受聘清华大学医学院,担任教授和博士生导师,2012年成为终身教授,2013年成为拜耳讲席教授。2017年受聘普林斯顿大学,成为首位雪莉·蒂尔曼终身讲席教授。2022年12月受聘成为深圳医学科学院(筹)创始院长。2023年3月受聘兼任深圳湾实验室主任。
她主要致力于跨膜运输蛋白的结构与机理研究,在国际上首次揭示人源葡萄糖转运蛋白、真核生物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和钙离子通道等一系列具有重要生理与病理意义跨膜蛋白的原子分辨率结构,为理解相关疾病的致病机理及药物开发提供了分子基础。目前主要致力于针对疼痛的发病机理研究与药物研发。
颜宁的科研成果获得国内外广泛认可,于2005年获得Science/AAAS和GE Healthcare “青年科学家奖”(北美地区);2012年获得美国HHMI首届国际青年科学家奖、“中国优秀青年女科学家奖”;2014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15年获国际蛋白质学会青年科学家奖,赛克勒国际生物物理奖,并受聘长江讲座教授(2018年因出国提前终止);2016年成为戈登学术会议(Gordon Research Conference)首位来自中国大陆地区的Alexander Cruickshank报告人;2018年获亚洲及大洋洲生物化学家和分子生物学家联盟(FAOBMB)“卓越研究奖”;2019年获得以色列魏斯曼研究所颁发的国际“女科学家奖”;2020年获得女科学家组织颁发的佛罗伦斯•萨宾杰出研究奖;2021年获得国际生物物理协会颁发的Anatrace膜蛋白研究奖。2019年4月30日,当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2021年4月22日,当选美国艺术与科学院外籍院士。2023年11月22日,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24年获得欧莱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
30+社团“清”春来袭!谁最“深”得你心?
荣耀再续!清华SIGS“艇”出精彩!
“捡秋”进行时,与南国秋意不期而遇!
来源|院团委
策划|灏真科技社、清芬学生记者团
采访|孙依然
文字|高博韬、杨伊婷
统筹|何佳泽、杨伊婷
编辑|戴雨静
审核|陈超群、郝治翰、冯睿、朱海虹
排版|朱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