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邓飞

早前,香港特区政府教育局向立法会教育事务委员会报告落实该局于今年3月公布的小学科学科及小学人文科之开设和进展状况。不少评论都把注意焦点,放在把原有小学常识科拆分为这两门独立学科,这一点固然应该赞许,但笔者反而更多关注这两门新学科课程指引所推动的一个非常重大尝试——推动学校实施多元化评估方式,改变过往以笔试为主导甚至为唯一的学业评估方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更好地落实“考评辅翼教学”原则

这里提到的多元化评估方式,根据局方公布的课程指引和提交给立法会教育事务委员会的文件显示,在小学科学科方面,“在小一及小二,学校应尽量避免采用纸笔考试的形式评核学生的学习表现,并以日常课堂进行的进展性评估代替……在小三至小六阶段,学校可以运用纸笔考试,辅以其他不同的评估方式,例如实作评估、口头汇报、科学日志等”;在小学人文科方面,“安排不同模式的进展性评估,例如课业、学习历程、课堂观察、制作图表/短片、专题研习、口头汇报等,并运用开放灵活的评估模式”等等。

落实多元化的学业评估方式,是一项提升教学效能的重要举措,非常值得点赞,意义不容低估。这将更好地落实“考评辅翼教学”原则,让学生得到更多机会发掘自己潜能、发挥自我和培养自信心。基础教育尤其在小学阶段,不同于高等教育和高年级学习,若没有给予学童足够的学习尝试机会,那么就难以发掘和发现每个孩子到底有什么各自的特质潜能。过了这个学习阶段后,很可能潜质就会被埋没,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就会被固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美国著名教育评估专家Grant Wiggins的研究发现,美国大多数中小学生都尚未充分发挥潜力,其原因并非教师不尽心执教、学生不尽力求学,而在于流行于学校中的教学评估体系尚未建立足以不断改进学生表现的内在机制。因此,设计多元化的评估方式,实际上等于从不同角度、不同学习活动形式,给予学生有更多发现自己潜在能力和实践这些能力的机会。这比单纯的笔试更能全面反映学生各种综合能力,更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对学习的满足感和成就感,从而诱发更强的学习动机。

升中呈分试的“人生交叉点”抉择

不过有一点必须注意:虽说对学生学习表现的日常评估注重多元化,惟决定学生升中的呈分考试,却是以笔试为单一评估形式,这就最终很可能出现一种情况——就是为了应对升中压力,最后学校的评估还是回到笔试操练上。这可是一个教育理想与现实的“人生交叉点”式抉择:既然升中呈分试以笔试为唯一评估方式,那么为了令学生在笔试中有更好表现,就尽可能集中时间精力操练笔试,那就很可能又回到“要考的驱逐不要考的”旧路。所谓制度决定行为,这是需要高度关注和不断加以改善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应该怎么办?第一,应着力探讨把多元化评估方式渐次融入呈分试,不妨找找试点学校,以实证研究和经验来推动呈分评估的优化。第二,在资源许可的情况下,尽量增加教学人手或保留馀裕的教学人手,即使不能增加教师编制,至少也增加聘请教学助理的资助,让教学助理协助落实多元化评估。第三,加强对学校的校本支援工作,协助学校更高效地落实多元化评估,把多元化评估的文化融入学校教育中,使其成为香港教育主流。

香港教育的考试评估发展历程,可谓源远流长——从小学升中考试到学能测验,再到结合统一派位和呈分考试。香港历代教育专家、负责官员和前线工作者,过去几十年为本港教育和评估做了大量探索及实践贡献,积累了丰富经验与智慧。在今天这个社会各界和科技发展对教育的要求愈来愈高的时代,我们要把这种以教育多元化评估来促进教育成效提升的探索和实践工作,延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