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特区政府劳工及福利局局长孙玉菡在本台节目《与CEO对话》表示,疫后经济复苏需要人才,“高才通”计划下,可引入高薪、高学历人才来港发展。他又说,香港物价相当高,如能适应,必然是人才,若未能适应亦可以离开。
近期,香港的人才政策发生了重大调整,详情点击链接查看
早在几天前,香港立法会人力事务委员会的最新会议上,关于引入人才的议题引发了激烈的讨论。随着“高才通”计划的实施,越来越多的高端人才涌入香港,然而,随之而来的“抢饭碗”质疑声也日益高涨。劳工及福利局局长孙玉菡在会议上强势回应,强调引入人才对香港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会议一开始,劳联劳工界议员周小松便直言不讳地表达了对人才引入政策的担忧。他指出,政府设定的每年5万名人才成功续签的目标是否过于乐观。他质疑香港是否具备足够的中高层岗位来吸纳这些人才,担心本地毕业生的就业机会可能会受到影响。他说:“局长,有没有考虑到本地毕业生的就业机会会否受影响?”
对此,孙玉菡毫不示弱,回应道:“根据我们的调查,约25%的高才通A类申请人选择在港创业,这样不仅不会与本地人竞争,反而会为香港人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他进一步解释道,过去两年通过各项人才计划来港的人才总数达到了38万人,成功引入的24万人中,已有16万人携家人抵港,显示出香港对人才的吸引力。
然而,工联会的陆颂雄则对这一政策表示强烈不满,他形象地比喻道:“人才似水,水太多浸死植物。”他质疑高才通计划的B类人才门槛过低,认为这可能导致“求职旅游经济”的现象。他要求政府提供更多关于来港人才求职情况的数据,以便了解他们为本港带来了多少职位和投资。
孙玉菡对此回应称,政府将会在未来提供更多的信息,让公众了解来港人才带来的经济效益。他指出,自高才通计划实施以来,来港人才已为香港带来了340亿元的直接经济贡献,等同于1.2%的本地生产总值。孙玉菡强调,香港的失业率长期维持在3%左右,证明劳工市场仍存在缺口,急需引入人才以填补这一空缺。
在会议中,孙玉菡还提到,根据2024年7月的问卷调查,约71%的来港人才已经找到工作,7%正在计划创业,剩下的22%仍在求职。他表示,政府对于人才的引入有明确的限制,每年高才通C类的批准名额不超过一万名,以确保更多机会留给本地人才。
尽管孙玉菡的回应力图平息质疑,但周小松和陆颂雄的担忧并未因此消退。周小松再次发声,强调本地人才的就业机会应当优先保障。他指出,政府在引入人才的同时,必须考虑到本地年轻人的就业现状,确保他们不会被边缘化。
会议的气氛愈发紧张,双方的观点针锋相对。支持引入人才的一方认为,香港需要这些高端人才来推动经济发展,提升竞争力;而反对者则坚持认为,人才的涌入会对本地就业市场造成冲击,尤其是在当前经济形势下。
随着讨论的深入,孙玉菡重申了政府的立场,表示高才通计划的实施是为了吸引更多具有创新能力和高技能的人才,促进香港的经济转型与升级。他坚信,合理的人才引入政策将为香港的未来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
这一场关于“高才通”的争论,不仅是对政策的质疑,更是对香港未来发展的深思。如何在吸引外来人才与保护本地就业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将是香港政府面临的一大挑战。
关注港澳荟公众号
掌握港澳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