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马未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个故事有点儿传奇,发生在 1968 年,距今正好 50 年。陕西咸阳有个韩家湾,那年有个 13 岁的初中生,他年纪跟我一般儿大,1968 年我也 13 岁。

这一天,这个初中生放学回家—你知道半大小子走路都不老实,他就边走边踢,见什么踢什么,突然在水渠边上发现一枚发亮的白色小石头,方方的,他捡起来一看,这东西有点儿奇怪,就顺手塞进了书包。回家以后想起来,就掏出来给他爹看。他爹一看,说:“这是一枚印章!”中国的印章好认,因为上面有字儿。那印上有四个字,其中两个字他爹认得,说:“这俩字叫‘皇司'。”剩下那俩字他就不认得了。他爹觉着这东西可能是件文物,第二天就领着儿子去上交。

陕西人的文物意识都重。为什么呢?因为陕西是文物大省啊,文物太多,汉唐以来的重要陵墓大多都在这个地方。这印章怎么这么容易让这初中生走着走着就给踢出来了呢?因为它没有被深埋呀。我们推测—只是个推测,在清末民国的时候,有个墓葬曾经被盗掘,这印呢,就是盗墓的人从墓里带出来的时候不小心又掉了。幸亏这是 1968 年捡到的,这要是到了 1998 年再捡到,估计行内专家都基本上不会认这件东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 1 西汉 皇后之玺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当这爷儿俩把这东西拿到博物馆的时候,博物馆的人说,这东西可不是石头,是玉,是新疆的和田羊脂玉。上面趴着的这动物,叫螭虎(图 1)。

汉印一般有两种:一种是素印,上头什么都没有(图 2);另外一种上面有个兽钮,有装饰(图 3)。再往下一看印文,工作人员说:“这字写的不是什么‘皇司'啊,你不认得,这东西可不得了了,上面这四个字写的是‘皇后之玺'。”

我们大部分人直接看印章都不大会看,为什么呢?因为这上面的字都是反着的。你如果不会看,一个简单的方法就是蘸点印泥,找一张纸,往上一盖,这字儿就正过来了。如果你找不到印泥和纸,我告诉你一个简单的方法也能看:找一面镜子,把这东西冲镜子里一照,你看那镜子里的字儿,这字儿就正了。你想啊,这“司”字反过来,就是这“后”字。这有一个专业术语,叫“镜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 2 汉代 玉覆斗钮印 故宫博物院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 3 汉代 铜驼钮印 故宫博物院藏

不用问,这印章肯定是皇后用的,而不是妃子或贵人用的。那问题来了,它是哪个皇后的呢?不知道。你看看这方印离谁的墓葬最近呢?它出土的地点,在刘邦与吕后的陵墓的西边,不到 1 千米,我们平时散步,一小时能走大约 4 千米,这个距离走着也就十几分钟。此地还没有出皇家陵园(过去的皇家陵园大呀),所以文物的指向很清晰。

我们再看这个印的形制,它就是个方形,式样也比较简单,字数呢,也都与文献记载相符。最终,所有的专家一致认定,这就是吕后之印!虽然这不是在吕后墓葬里直接出土的,但至今,这方印是吕后的不存在任何争议。前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海昏侯墓葬出土了印玺后,才确定了墓主人是刘贺,可见印玺在出土文物中的重要性(图 4)。

这父子俩交上去后,没要报酬,但博物馆的领导还是决定奖励他们 20 块钱,这父子俩挺高兴,把东西一放,就回去了。

这事儿后来就变得特别重要。这方印成了陕西历史博物馆多件镇馆之宝中的一宝。你说这么小的一方印,它怎么就成了镇馆之宝了呢?

汉唐两代,我们可以确定为皇帝印玺的,一个都没有。而能够确认为皇后印玺的,只此一方。那你说了,广州南越王墓出土过“文帝行玺”呀?这“文帝”虽称皇帝,但有僭越之嫌。这个,我们后面的故事中还会涉及(图 5)。

查阅一下古代文献,你会发现《汉官旧仪》上有这样的记载,说“皇后玉玺,文与帝同;皇后之玺,金螭虎纽”,你看在汉代,皇上和皇后平起平坐,王与妃也平起平坐。比如河北满城汉墓中夫妻俩的墓葬出土的东西数量、质量都差不太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 4 西汉 “刘贺”玉印 江西省博物馆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 5 西汉 “文帝行玺”金印

西汉南越王博物馆藏

此方印虽然不是皇上的,是皇后的也成啊,况且是吕后。西汉女人的地位高,讲究平起平坐,看到吕后的印章,那刘邦的制式也应该差不太多。没准儿将来,谁再去那地方踢两脚,备不住也能踢出个汉高祖刘邦的印来。

刘邦的皇后就是吕后。她姓吕名雉—雉鸡的雉。雉鸡,就是野鸡。野鸡比家鸡漂亮多了,漂亮到什么程度呢?就是特漂亮。我们现在觉得拿野鸡当人名不好听,但古人可没这忌讳,古人认为雉鸡好看得不得了。

吕雉本来随他爹吕公住在今天的山东单县,后来因躲避仇家,迁居到江苏的沛县。吕公跟沛县县令关系好,要不然他也不会迁到那儿去。听说县令有重要的客人要来,沛县有本事的人就纷纷前去祝贺。祝贺什么呢?祝贺吕家乔迁之喜。我在这里补充个小知识点,为什么说“乔迁”呢?植物中有两种树木,一种叫乔木,一种叫灌木。乔木高大,人往高处走,所以叫乔迁。您要是从王府搬到棚户区,那您就不叫乔迁,叫“灌迁”,当然也没这么说的,那叫落魄,北京话叫“落排”了。

负责欢迎吕公一家宴会的这个人,叫萧何,就是“萧何月下追韩信”的那个萧何,很有名。他是沛县县衙的主吏,相当于县长的大秘。萧何负责排定宾客的座次,他叫手下的人把贺礼不到一千铜钱的人都安排在堂下。这做法古今都是一样的—势利,给钱多的往前排,给钱少的往后排。

匆忙间,就见一个人走过来,胡乱地填上了一个“贺钱一万”,这可是一笔大数目。但是他根本没钱,就打一白条。打白条今天有个专业的词叫“内收”。你今天去农村,各种红白喜事,乡里乡亲的都要送礼,送礼的时候一定要唱收,唱收是让所有人都听见。比如客人一来,唱收的就说:“张三,礼金 1000 !”“李四,礼金 500 !”到了王五这儿,就说:“王五,内收礼金 500 !”我原来不明白,什么叫内收啊?人家告诉我,就是没钱,先欠着,打一白条。我过去以为这种事儿是近些年才有的,敢情汉代就有。

这人谁啊?他是县里的一个小官—亭长,如果非得找一个今天的官职,就相当于今天乡镇的治安队长,他叫刘邦。你别看刘邦官小,他还看不上沛县的上级官吏呢,一副七个不服八个不忿的样子。

刘邦因为奉贺礼一万钱,就被引入上席,与吕公同坐。你看,人家打一白条,能与吕公同坐。吕公这人会看相啊,一看他面相不凡,两人便谈得甚欢。萧何看到了,就借机悄悄地告诉吕公,说这刘邦就会吹牛说大话,成不了大事儿。可见,当年身居高位的萧何根本就没有把刘邦放在眼里。但吕公却不以为然,一边聊天,一边观察刘邦。

宴会的过程中,吕公就打定了主意,他对刘邦说:“我是很会看相的,但从来没见过你这么相貌不凡的,你是拥有异相的人。这么着吧,我有一个女儿,叫吕雉,希望把我的女儿嫁给你为妻。”吕雉当年不到二十岁,正值青春,而刘邦比她大 15 岁,还有一个非婚生的儿子,叫刘肥。刘邦心说:这是哪儿来的好事啊?立刻就满口答应下来,乐不可支。

吕公回家以后,他妻子很生气,说:“你以前说这女儿很有富贵之命,一定要嫁个好丈夫。沛县县令对你这么好,你都不肯把女儿嫁给他,居然嫁给一个小小的亭长刘邦?”吕公说:“妇人之见!这可不是你们妇道人家能明白的事儿。”不久,吕公就把女儿吕雉嫁给了刘邦。

你看人家吕公,后来成为吕太公。人家这眼睛是眼睛,咱这眼睛就是眼镜,跟吕公一比,我们的眼睛就是一副眼镜,没功能。

吕公的女儿吕雉,就是后来的吕后,为刘邦生下一儿一女,就是后来的汉惠帝刘盈和鲁元公主。后来的事儿不用我说了,你们都知道,这两位在历史上有多重要。刘邦称帝后,不断平灭造反的藩王,没享受多久就去世了。吕后接着控制政权长达 15 年。《史记》有《吕太后本纪》,是全书唯一一篇单独为女性做的传记,可见吕后的重要性。

开国皇帝刘邦的印,目前还没有找到,但开国皇后吕雉的印找到了,这对我们了解当时的印章制式有非常大的帮助。这下你知道这玉印有多重要了吧?

我们的古人为什么要用玉来做印呢?是因为它有不可逆的特性。古人以玉为信,比如我们老说“天降祥瑞”,《说文解字》解释这“瑞”字,就是“以玉为信也”。这个“瑞”字就是个斜玉边嘛,就是一种作为凭信的玉器。天降祥瑞就是上天遵守承诺。

做印的材料后来很多,金银铜铁锡,竹木牙角漆,都可以用来做印。但为什么重要的印要用玉做呢?因为玉刻成了以后就不能更改。不能改,就表示不变嘛!其他的材质,你比如说,我做一铜的,它可以融化了重新铸啊,玉就不成,玉你刻了它以后,它就有石性,任何一方玉印你重新再刻的时候,石性表现得也完全不一样。

那么,历史上最牛的玉印是哪一枚呢?就是秦始皇的传国玉玺。我们现在除了在电视剧中偶尔能看见,跟肥皂块儿似的那个,而真正的我们已经看不到了。传国玉玺,简称传国玺,相传是奉秦始皇之命用和氏璧雕刻而成,正面刻着秦代丞相李斯所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篆字。这是中国历代正统皇帝的凭证,但后来却失传了,何时丢的都说不清楚。

后世的印章就开始越做越大。为什么做得越来越大呢?因为皇家用厚重赋予了印章以威严性。我们能看到的最早的帝后印章,就是这枚“皇后之玺”了。它特别小,小到什么程度呢?边长只有 2.8 厘米,重 33 克。而乾隆时期最大的印章有多大呢?边长有 20 多厘米,一个印章的面积是汉代这枚章的 50 倍(图 6)!

为什么“皇后之玺”这么小呢?这是因为当时跟现在不同,过去对印章的含义认识不深,使用也仅限于功能性,所以印章小就便于携带。你看战国时期一个叫苏秦的人,身挂六国相印,如果都是乾隆年间的大印玺,那挂在他身上连动都不利索。

战国、秦汉时期,印还有保密作用,所以也不能做得太大。比如,我们现在的文件都有加密功能,没有密码就解不开。战国、秦汉时期,纸还没有发明呢,当时的书籍、公文、信件都是写在木牍、竹简或帛书上(图 7)。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 6 清乾隆 太上皇帝之宝 故宫博物院藏 面 22.5 厘米见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 7 西汉 阳朔二年悬泉置传车亶兴薄

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有些公文、信件在传递的时候需要保密,那怎么办呢?就用丝绳把简牍或帛书捆扎起来,打上结,然后用一块软泥将绳结封住,再在软泥上盖下印纹。这样,重要的简牍或帛书在传递过程中,信使就无法,也不敢私拆偷窥。这个东西叫封泥,有的博物馆里就有展出(图 8)。

刘邦虽是汉代开国的帝王,但在一般人心目中对他的印象好像还比不过汉武帝。我们一说就是“秦皇汉武”,这是什么原因呢?首先是刘邦在位时间太短,只有七年,武帝在位时间多长啊?五十四年。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超过五十四年的帝王也就三位,除了清代的康熙、乾隆,辽代有个道宗叫耶律洪基,在位五十六年。超过汉武帝的就这三位。

第二个原因,武帝平定了四海,打败了匈奴,疆域扩大。虽然汉代是刘邦建立的,但是真正实现大一统中央集权的统治是从汉武帝开始的。所以我们一说就是“秦皇汉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 8 西汉 “杜陵令印”封泥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藏

那么,印章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呢?目前没有定论。但最早的应用应该是在商业交流中开始的。现在可见最早的印,大概就是战国时期的。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规定皇帝用的印叫“玺”;臣子、官吏用的印,那才叫“印”。汉代又有规定,将帅使用的印,叫“章”。到了唐代,武则天又把玺称为“宝”。唐代有两个改动,都跟“宝”相关:一个是把钱的计重制改为宝钱制—“开元通宝”;第二呢,就是印,由“玺”改为了“宝”。后来宝、玺并用,一直延续到清朝。你看清朝有“乾隆御览之宝”,有“三希堂精鉴玺”—宝、玺并用。那老百姓的那个章叫什么呢?叫“戳子”。过去领个钱物什么的,常说“盖个戳儿”吧!

时至今天,中国人对印章依然有情结和信任感。过去我们领工资时都得盖章,签名不管用。你看现在重大的文件,都需要盖章,很多合同上都会有这样一句,叫“盖章有效”,这就是我们中国人对印章最重要的记忆。

皇后之玺是距今两千多年的印章,今日重现,实属不易。它不仅是陕西历史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还是中国人以玉取信的物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