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敌人轰炸机将至,某战士着急喊道:“团长,敌机来了,快找地方隐蔽啊!”

团长冷静自若瞥了眼呼啸而来的飞机,没有挪动半步,回道:“别怕,它不敢朝咱们扔炸弹,他们的人和咱们紧挨着呢!”

这是1937年9月末,发生在平型关东侧一场战斗。

那天早上,这位团长带兵来到此处,将指挥所安置在山峦之间,正对公路。战士们在他的安排下,身披伪装,安静趴在露水浸湿的枯枝败叶上,等待敌人的到来。

团长和团政委杨勇拿着望远镜观察了一会儿地形,忽然叹了一口气。杨勇不明所以,看向团长,团长虚指远处那座庙宇,解释道:“那里居高临下,是个好地方,咱们应该早把那里占领了。”

杨勇笑了:“等下敌人来了,我带人冲上去。”

团长拍拍杨勇的肩膀:“你啊,只要有战斗,就一个劲儿往前钻,注意安全啊!”

不一会儿,伴随阵阵马达声,负责运输物资的敌人车队缓缓驶入这片地区。他们好像完全没有把战争放在眼中,一个个如入无人之境般说笑着。

团长微微眯起眼睛,又等了片刻,拿起电话问哨兵:“怎样?都进埋伏圈了吗?”

哨兵给予肯定答复,团长当即挂了电话,打给上级,请求攻击。

当上级的命令下达,团长立刻通知1营开始战斗,强调必须狠狠打敌人!

霎时间,险些按捺不住杀敌渴望的战士们如一窝蜂似的,冲向敌人。炮声、子弹刺破空气的声响、敌人惊慌地呼声……全部交织在一起,形成一幅令人热血沸腾的画面。

但敌人的反应也很迅速,经过短暂慌乱,他们很快调整过来,逐步向我方战士发动反攻。

一位战士英勇跑向敌人,相继打倒三四个敌人,可就在他转身追击又一名敌人时,一把刺刀从某侧刺来,正中战士的腹部。鲜血喷涌而出,战士的神色却毫无变化,顺势抡起枪托,砸到敌人的脑袋上。

敌人倒下的同时,这位战士也仿佛松了一口气一样,含笑倒向地面。

他是这场战斗第一个牺牲的连长,也是抗战中八路军首个牺牲的连长,他的名字叫做曾贤生。

曾贤生的牺牲让战士们红了眼眶,可他们没有时间哀痛,因为战斗尚未结束!

在营长们冲向敌人时,杨勇如自己事先所言,也带队冲向那座庙宇,很快便占领其左侧高地,和顶上的敌人展开对攻。

团长全神贯注观察战场形势,见状,急忙让3营营长邓克明带队协助杨勇占领庙宇高地。敌人被我方气势震慑片刻,继而向我方发动更猛烈攻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方一个个战士倒下,又有一个个战士奋不顾身冲上去。团长命令部分人员吸引敌方火力,为3营制造机会。

小小的山沟里,弥漫着呛人的硝烟,震耳欲聋的枪炮声犹如世界末日。这场抢夺高地的战斗持续半个小时左右,敌人率先支撑不住,令我方得以占领此处,插上我们的红旗。

紧接着,我方战士凭借地势高度,居高临下攻击敌人,使得敌人伤亡变得惨重。敌人长官不停指使他们的人员重新夺回高地,可一切都晚了。

团长趁此机会,将指挥所挪到附近一个山坡上。而他们的附近,则有一队敌人正朝着庙宇高地反复进攻。如前文所言,在此时,敌机前来支援,某战士催促团长快点儿找地方隐蔽,团长拒绝后,继续在原地指挥我方战士与敌人肉搏。

敌人走投无路,纷纷朝车底下躲去。我方战士本来想持枪逼迫那些敌人投降,但反倒由于倏忽,被敌人偷袭。团长咬着牙,命令我方人员别再劝降,消灭敌人。

战斗结束后,团长站在满目疮痍的公路上,沉默了许久。

这是一场我方胜利的战斗,是全面抗战以来,我们的首次大胜利,这场胜利,有力回击某些“投降派”的荒谬论调,彻底粉碎“敌人不可战胜”的所谓“神话”。

而这位团长即是开国上将李天佑。

1914年生于广西的李天佑有一个平凡家庭,父亲略通文墨,母亲贤良淑德。小时候的他,时常上山砍柴、摘野菜,帮父母减轻生活负担。12岁那年,在和父兄到市集贩卖草席,归来途中,父子3人于山林里偶遇一头黑熊,父兄皆吓得毛骨悚然,唯独李天佑手持砍刀,大胆开路,引来乡亲们的称赞。

1925年,广西发生旱情,多数百姓颗粒无收,惨不忍睹。李家同样没有例外,李父不忍家人挨饿,让李天佑去本家某富户那里借粮。李天佑去了,遭到富户欺辱对待,十分生气。回来和父亲说:“我宁可饿死,也决不再向他们讨米!”

1929年,15岁的李天佑加入红军,开启属于他的征战一生。他的表现相当出色,仅仅年余,即升任连长。转年,李天佑随队攻打榕江。年纪小小的他根本不惧敌人威慑,领下突击任务,便带队冲向敌人。

枪林弹雨中,李天佑飞速跳出掩体,扛着竹梯,跑到城墙下,架好攀爬。但竹梯长度不够,爬到顶端,到城垛仍有一半距离。李天佑冷静抽出一尺左右的竹钉,借助其,顺利登上城墙,和敌人展开肉搏。

上级在阵中用望远镜将他的表现尽收眼底,不由感慨其真是一头凶猛的“虎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34年,年仅20岁便升任红军师长的李天佑在行军途中,忽然收到彭德怀的命令,在新圩构筑阵地,阻击敌人,并要求他们不计代价,必须坚守三四天。

此处乃敌人必经之地,但敌人不仅兵力远超于我方,而且还有空军、炮兵掩护,阻击并坚守三四天,实在困难至极。

李天佑也很清楚这个情况,为了减少我方伤亡,他让战士们不得生火做饭,饿了渴了就生啃玉米、红薯,以免提前暴露目标。

第二天清晨,敌人如期而至。当无数炮火落在山林、田地时,我方战士在李天佑的命令下,耐心等待敌人踏入我方“投弹线”,给予敌人致命打击。

在如此计谋下,我方于阻击首日成功击退敌人数次进攻。

第三天,敌人增强火力,向我方进攻。告急电话接二连三打到李天佑这里,李天佑紧咬牙关,吩咐战士们务必顶住,并在黄冕昌请求增援时,做出指挥所参与战斗的决定。

第四天,我方人员伤亡更加惨重,可战士们依然不曾退缩一步,用鲜血和生命为代价,执行阻击敌人、坚守阵地的命令!

同天下午,上级打来电话,道是防务交由友军接替,熬了三天两夜的李天佑完成坚守任务,红着眼眶告别长眠在此的战友们,率队朝西前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39年,身患重病的李天佑到苏联治疗学习;1943年,他和李世英扮成蒙古商人的模样,穿越沙漠,回归华夏。

1947年四平攻坚战中,李天佑再一次把指挥所设置在前线。有人建议李天佑挪到别处,李天佑不答反问对方:“这里的视野如何?”

对方回说:“可以看到突击地段。”

李天佑点点头:“既然如此,何必再换?”

当然,指挥作战中的李天佑不只胆大,而且心细。

有一回,他去观看训练,见队中将总攻信号设定为5门60炮同时发射5发照明弹,不由问相关负责人:“倘若届时其中1门出现故障,又该怎样?”

负责人信誓旦旦表示5门炮绝对不会出现问题。

李天佑又问:“那照明弹哑火了呢?”

负责人说都是精挑细选的,肯定不会哑火。

李天佑无语片刻,道是:“不怕一万,只怕万一呢?”

负责人这才反应过来,急忙说自己会另外准备炮和照明弹当作后备,以防万一。

新中国成立后,李天佑仍坚守工作岗位,为祖国的安宁富强贡献他的力量。1970年,56岁的他在北京病故。

参考资料:

《“铁拳”李天佑》

《主力军军长李天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