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是早年丧母,没有上过学的织袜女工;一个出自书香之家,后来成为我党我军的卓越领导人;在数十年的革命风雨中,他们生死与共、相濡以沫,把一段包办婚姻演绎成了经典的红色爱情。

1920年,16岁的任弼时第一次离开家乡,远赴上海。临行前,身材瘦小却比他大两岁的女孩把自己亲手织的两双袜子塞进了行李中,眼含泪水,目送他踏上革命道路。

这位18岁的少女就是任弼时的未婚妻陈琮(cóng)英,这是一段旧时包办的婚姻,但也是一段两小无猜的爱情。任陈两家打小就定下了娃娃亲,陈琮英两岁就没了母亲,父亲长年在外奔波,所以没妈后的陈琮英就成了任家的童养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任弼时和陈琮英打小感情就好,算得上青梅竹马。任家的家庭条件并不好,12岁时陈琮英到长沙当了一名织袜工,用自己微薄的收入接济也在长沙求学的任弼时。

任弼时惜别陈琮英时,拉着她的手说:“此后我们分别的时候一定不少,你要学习文化,不然我写信你也看不懂。”陈琮英点点头。

在十里洋场的大上海,一表人才的任弼时自然少不了追求者,但他的心中只有那个用心对他的乡村女孩,对爱慕者直言:“我有未婚妻,还是织袜女工呢!”

1921年春,任弼时赴苏进入东方劳动者大学,这一去就是四年。莫斯科求学结束,任弼时多么想回湖南老家探望父母和琮英啊!但紧张而繁忙的革命工作,他无法脱身,归国便直奔上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26年3月,渴盼着心上人的陈琮英终于等来了喜讯,组织派人将她从长沙接到了上海。次月,任弼时和陈琮英的简单婚礼在上海举行,他们终于走到了一起。来到丈夫身边的陈琮英明白自己从此不再是一个小脚村妇,必须坚定地和丈夫一起走在革命道路上。

“你在前面走,我在后面紧跟着。”这是她给丈夫的承诺,也是她的子孙们一直都在铭记着的革命箴言。

1928年10月,任弼时在安徽巡视时不幸被捕,组织设法营救,但必须要陈琮英回到长沙打配合。心急如焚的陈琮英抱着襁褓中的女儿,爬上一辆敞篷拉煤大货车,赶往长沙。丈夫得救了,可怜的女儿却被一路寒风击倒,引发肺炎,不幸夭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34年8月,任弼时等率军开始突围西征,刚生下孩子的陈琮英为了紧跟丈夫革命,将才几个月的儿子小“湘赣”留在湘赣根据地老乡家抚养。谁知道,这一别就是永远,小“湘赣”此后音信杳然,这对患难夫妻为革命又失去了一个孩子。

更为艰难的还在后面。1936年,任弼时任红二方面军政治委员,随同朱德一起北上。身高只有一米五左右、裹着小脚的陈琮英坚定地跟随着丈夫,过草地、翻雪山,用三寸金莲艰难地走过长征路。

令人心痛的是,陈琮英此时有孕在身,挺着大肚子。一天,部队刚刚趟过一条齐腰深的河,第二天,在阿坝藏苗集聚地,陈琮英一阵剧痛,还没等他爬上二楼(一楼是牛羊圈),二女儿“远征”便在羊圈里出生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长征的路上,何其艰苦。任弼时亲自挖野菜,老的自己吃,嫩的留给妻子;朱老总亲自到河边钓鱼给陈琮英熬汤喝。后来,任弼时也学着朱老总,把缝衣针做成鱼钩,有空就去钓鱼,为妻儿“加餐”。

一块油布裹着嗷嗷待哺的女儿,你背一段,我抱一程,夫妻俩相互扶持着,小远征坚强地随着父母走到了陕北。即便是多少年后,陈琮英回忆长征路时,依然流泪说“那时哪有吃的,产后只能吃草。”;即便是讲了千万次,陈琮英和任弼时的子女讲起妈妈时都会泪流满面。

1949年4月,任弼时在作报告时,再次病倒,不得不赴苏求医,这一次陈琮英没有同行,因为家中有孩子需要她照顾。几十年相依相伴,风雨与共,远在苏联的任弼时虽然重病在身,但他依然牵挂着陈琮英,他一封一封地写信,叮咛孩子们要听妈妈的话,告诉妻子不要担心自己、照顾好自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最后一封信中,任弼时宽慰妻子:“寒假快到了,会很热闹的。”然而,没有等来寒假,回国5个月后(1950年10月),有着钢铁般意志和刻苦耐劳精神的任老被突发脑溢血夺去了生命,离开了他心爱的妻子、牵挂的儿女,离开了他热爱的事业和国家。

幼年丧母,中年丧夫,晚年丧子(他们的儿子任远远1995年逝世),陈琮英坚强地挺住了生命中无数次沉重的打击,坚强地活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晚年的陈琮英对于红军的经历越是眷恋,她想再穿上军装,再戴上军帽,这是对革命征途的追忆,更是对丈夫任弼时的深深怀念。

2003年5月31日,101岁的陈琮英与世长辞,走完传奇一生。2024年11月1日,#任弼时次女任远征因病逝世 享年89岁#,一位见证奇迹、创造奇迹的传奇人物离我们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