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古人法帖,不能盲目追崇名气,我们拿“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举例,此作由“书圣”王羲之所写,顺应情感走笔,线条变幻多端、灵动遒劲,肌理颇为深厚,同时王羲之深谙“中庸”理念,采用中锋和藏锋书写。
当代很多学者,不懂为何中锋用笔困难,按理说侧锋和尖峰,呈现灵动虚和的意态,似乎比中锋更难控制,实际上,王羲之用中锋,并非只是一次,而是全程坚守中锋,无论姿态如何变化,始终调为中正。
这种境界和水准极其高深,从古至今,书法界做到的人没几个,更不用说,当代基础薄弱的学者,没有详尽的墨迹参考,悟不透《兰亭序》深层笔法,以及艺术气韵,只潜浮于表层,书写不精准,容易形成“东施效颦”之病。
若想掌握“二王”,可以临摹赵孟頫的法帖入门,他继承正统的晋唐笔法,并将之进行简化,删去复杂的绞转、提按,笔路率性清晰,易于分析和临学。
而“赵字”延续传统的儒雅秀逸之美,笔画曼妙清健、俊逸典雅,美得直观,真可谓雅俗共赏,无需过高的鉴赏水平,深得大众青睐,拍卖价格十分高昂。
目前赵孟頫有一幅5000字真迹,被世人发现,此作就是《金刚经》,彼时妻子管道升病重,赵孟頫为爱妻祈福,而采用小楷写就,全篇约为5200余字,字字虔诚、功德无限,无一笔懈怠。
字形加入几分行书的流逸感,以尖峰入纸,起笔飞动灵巧,比如“大”字开头,有一个弧形的小角,这是尖峰调为中锋形成,既能加强线条的质量,还可以体现动势,真可谓妙趣无限。
当然除了笔法,赵孟頫布局和造势,也颇具巧思,虽然墨色整体润丽,但是笔画之间,依然具有鲜明的粗细、浓淡对比,体势开合亦是如此,时而紧凑细瘦,势态飘逸,时而宽博凝重,气力刚健,全篇错落起伏,极具生命力和艺术气。
《金刚经》乃赵孟頫传世作品里,字数最多的一幅,真迹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因太过珍贵,此前一直没有公开,如今终于问世,全卷一字未损,精美生动,连细小的笔丝也详尽可察,可以学到最精准的“赵字”笔法。
正如鲜于枢所言:“书绝于元,赖子昂承旨振起之。其篆隶正行颠草俱为当代第一,小楷又为诸书第一……所以今之学书者,往往由赵而渐入晋人堂奥,亦书家之捷径也”,毫不夸张的说,此作王羲之复生也比不过。
时常临摹此作,可以通过小楷,塑造规范意识,下笔精准有力、平稳从容,同时感受行书的流畅灵动之态,不被“楷法”束缚,体会儒雅古风,从而稳步迈向晋唐,之后临摹行书、楷书名帖,亦能“得心应手”。
而今,我们对赵孟頫《金刚经》,进行1:1超高清复刻,全卷加入现代字注释,帮助初学者识读,非常适合临摹与欣赏,与原作毫无二致,见此品如见原作,市面独此一家,若您喜欢可以点击下方商品链接一观
作品为我店独家版权,侵权抄袭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