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他醉驾便叫交警,检测其酒精含量为185.79mg/100ml,判定醉驾,吊销驾照并处罚。男子辩称未开车无效,行政复议无果后告交警。法院判决获赞!
"我真的没开车啊!我就是在车里睡个觉而已!"段某某声嘶力竭地喊道,脸上写满了委屈和不解。然而,面对他的辩解,交警们却不为所动。
这一幕发生在井陉县微水镇的街道上,一辆白色奥迪轿车停在路边,车内音乐声震耳欲聋,双闪灯不停闪烁。巡逻的民警被这异常的情况吸引,走近一看,发现车内有一名男子正在熟睡。
"咚咚咚!"民警用力敲打车窗,足足敲了六七分钟,车内的男子才迷迷糊糊地醒来。当车门打开的一刹那,浓烈的酒气扑面而来。
"先生,请出示您的驾驶证和身份证。"民警例行公事地说道。
段某某晕头转向地摸索着证件,嘴里还不停嘟囔着:"我没开车,就喝了点酒......"
民警叫来了交警,段某某经过酒精测试,显示血液酒精含量高达185毫克/100毫升,远远超过了80毫克/100毫升的醉驾标准。
"段先生,您涉嫌醉酒驾驶,请配合我们进行调查。"交警严肃地说。
"不可能!我就是在车里喝了点酒,然后睡着了,根本没开车啊!"段某某急得直跺脚。
可交警并未接受他的解释,最终,段某某被吊销驾驶证,罚款5000元,并被拘留15日。
这个处罚结果让段某某如遭雷击,他不甘心,决定通过法律途径为自己讨回公道。
没过多久,石家庄市某法院开庭审理了这起行政诉讼案,庭审现场,双方激烈交锋。
段某某的律师据理力争:"我的当事人确实存在酒后在车内睡觉的行为,但他并没有驾驶车辆。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认定醉驾需同时满足'酒后'和'驾驶机动车'两个条件。仅仅因为发动机启动就认定为醉驾,显然缺乏法律依据。"
交警则坚持己见:"当时车辆处于启动状态,双闪灯亮着,这明显是刚停车的状态。而且段某某能够回答问题,说明他有能力操控车辆。我们有理由怀疑他存在酒后驾驶行为。"
法庭上,双方你来我往,争论不休。这场官司不仅牵动了当事人的神经,更引发了全国范围内的热议。
中国政法大学交通法研究中心主任孙海波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个案件涉及到'驾驶'行为的界定问题。目前我国法律对此并没有明确的规定,这也导致了执法实践中的争议。我们需要在立法层面进一步明确相关概念,以避免类似争议的发生。"
事实上,类似的案例并非孤例。2019年,浙江温州就曾发生过"睡觉也算酒驾"的案件,同样引发了广泛讨论。
随着案件的发酵,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这个问题。有网友在微博上发起投票,询问"酒后在车内睡觉是否应该算作醉驾",结果显示超过70%的人认为不应该算作醉驾。
但也有不少人持相反观点,一位交通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表示:"虽然当事人没有实际驾驶行为,但车辆处于随时可以启动的状态,这本身就存在安全隐患。我们不能等到事故发生后再来追究责任。"
最终,一审法院作出了令人意外的判决:撤销交警对段某某的处罚决定。法院认为,虽然段某某确实存在酒后在车内睡觉的行为,但交警提供的证据不足以证明他有酒后驾驶行为。
这个判决无疑给了段某某一个"大礼包"。然而,故事并没有就此结束。不甘心的交警部门随即提起上诉,案件进入二审程序。
2023年初,石家庄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终审判决,维持原判。法院再次强调,仅凭车辆启动和当事人在车内的事实,不足以认定其存在醉酒驾驶行为。
这个案件的最终结果,无疑给了广大车主一个重要提醒:即便是酒后在车内休息,也要格外小心。公安部交管局的一位发言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们理解广大车主的困扰,但还是要呼吁大家:喝酒后最好不要接近车辆,这样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无论是执法部门还是普通民众,都需要在法律和安全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法律的目的是保护公众安全,但同时也要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我们需要在这两者之间找到一个恰当的平衡点。
作为车主,我们要时刻牢记"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的铁律。即便是在车内休息,也要谨慎行事,避免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同时,作为执法者,也要在严格执法的同时,充分尊重法律的精神,避免机械化执法导致的争议。
每个人都是交通安全的参与者和维护者,让我们互相提醒,共同营造安全的交通环境。安全始于心,责任重于山。只有每个人都从内心重视安全,承担起应尽的责任,我们的道路才能变得更加安全,社会才能更加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