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在战场上,没有任何一个将领会允许自己的士兵逃跑,因为这不仅关乎到整个队伍的士气,更是一个队伍成败至关重要的因素,一旦发现战场后退的士兵,一个合格的将领无一例外地都会对他们进行军法处置,甚至当场枪毙。
为了就是以儆效尤,避免队伍中其他士兵效仿。然而二战中,却有一位将军“带头”逃跑,这就是赫赫有名的国军将领孙元良。
其实,孙元良本身的作战本领并不低,甚至在当时蒋介石嫡系部队的将领中算作出类拔萃地,早在淞沪会战爆发时,他的部队在国民军队中一马当先,创造了不菲的战绩。
但是他却有一个致命的缺点,那就是贪图声色,不思进取。曾经在北伐战争讨伐孙传芳军阀势力时,他就犯过这个老毛病,刚打下来南昌,他就离开了战场自己前往城里找了个夜总会寻欢作乐,导致孙传芳趁他不注意直接突围远走,他因此怕得到处分,竟然直接逃跑了。
蒋介石得到消息后勃然大怒,在抓到孙元良后气得要把他直接枪毙。但是当时国民党内实行了连坐法,如果枪毙了孙元良,他的上司难免会跟着受处分。因而出于自己的安危,也出于对孙元良的惜才之心,有不少人都极力劝说蒋介石放孙元良一马,他这才得以保住性命,甚至还前往日本的军官学校留学了三年,回国之后升任为旅长。
回国之后,孙元良老实了一阵子,但是他的本性并没有因此而得以更正,反而升了官之后变本加厉。
在南京保卫战时,他接到了前往南京支援的命令,作为国民政府曾经的所在地,南京城当时在国内可以说是数一数二的大城市,各种声色犬马的场所数不胜数,这也让孙元良犯了老毛病,刚到南京他就扔下大部队,自己一个去“找乐子”了。
群龙无首的部面对来势汹汹的日军,几乎毫无抵抗之力,不到三天,南京的中华门就被日军攻破,孙元良见状,果然“不负众望”地又逃跑了,从城南一直躲到了城北一处颇为不正经的歌楼内躲藏。
日军进城后,束手无策的孙元良部只能先行撤离,孙元良一个人在城南躲了几天后,趁着日军还没形成完整的封锁线,他连夜从山上走小路离开南京城,和自己的部队会合。
这并不是孙元良最后一次临阵脱逃,虽然凭借着没逃跑时的战功一路从旅长做到了师长,但是他骨子里的退怯并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改正的,他甚至将此美其名曰为“审时度势”。
在淮海战役中,孙元良部被解放军包围在连云港周边的一所小县城内,他又一次发挥了自己的才能,化装成一名副官成功从包围圈内扔下了部队独身脱逃,一路逃到了火车站。
解放战争结束后,孙元良并没有跟着蒋介石前往台湾,毕竟在战争中逃跑不是一次两次,蒋介石看到他,枪毙他的可能性甚至要比解放军枪毙他的可能性还要高出许多。
因而他凭借着留学日本的经历,直接东渡日本开了一家面馆度日,但是他毕竟是个中国人,骨子里对日本生活还是有一些抵触的,因而在蒋介石逝世后,他辗转还是回到了台湾。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孙元良贪图声色,年轻时颇为风流,但是他却只有一个儿子。对这个儿子,孙元良可以说是极尽宠爱,这个儿子后来也在台湾获得了不小的名声,那就是当年红极一时的演员——秦汉。
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台湾演艺界,秦汉的名字可以说是业内顶梁柱的存在,不仅拿到了金马奖最佳男主角,甚至还连年获得国际影展的最佳男主角。
总结:不得不说,善于逃跑的孙元良对于生存这两个字有着不低的造诣,他在台湾一直活到了2007年,比蒋介石甚至他的后人活得时间还要长,可以说是跨越了两个世纪。相对于据守阵地战死沙场的战友,在一定程度上来讲,他是幸福的。但是作为一个军人,甚至一位将军,他的“审时度势”就并不那么值得人崇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