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张治中将军的机要秘书余湛邦所著的《张治中与中国共产党》一书中,有这么一个情节:主席和张将军在一次谈话中,说“曹操并不姓曹,关羽并不姓关”。关羽(出生日期不详,卒于220年1月29日)竟然不姓关?主席的说法让张治中很意外。
事实上,不仅张将军之前不知道,主席说的“关羽不姓关”的问题,有些专家学者也都未必知道。据当事人的回忆,主席在和杨尚昆、王芳、周谷城、谈家桢、赵超构等人谈话时,都曾说起过这个话题。
主席说,关公自小就很仗义,因为打抱不平、杀了人,为了避免吃官司,就打算逃出潼关。但到了潼关发现,过关必须要登记。他怕暴露身份,等到该他登记时,他望着高大森严的关门,他灵机一动、说自己姓关。
这就是“关羽指关为姓”的故事。时为浙江省公安厅厅长的王芳(1920年9月30日-2009年11月4日,后任公安部长),对于关公的故事非常了解,对《三国演义》和《三国志》也很熟悉,但是这两部书上都没有这些内容。于是,他就问主席这个说法的出处。
主席没有直接告诉他,让他自己去查。为找到这个故事的出处,王芳阅读了大量书籍,最后终于在《中国古代历史小说考》上查到依据。那本书上说,关公本不姓关,而是姓冯,名贤。至于为何改姓为关,却没有讲。
关公本名叫冯贤,在清代戏曲选本《清音小集》中也有同样说法,“关羽,姓冯、名贤、字寿长”。
在清代学者梁章钜(福州人)所著的《归田琐记》、和明末清初学者褚人获(苏州人)所著的《坚瓠集》中,有“关公指关为姓”的《关西故事》:
- 蒲州解梁县关公,本不姓关。少时力最猛,不可检索,父母怒而闭之后园空室。一夕月甚明,启窗越出,闲步园中,闻墙东有女子啼哭甚悲,兼有老人相向哭声,怪而排墙询之。老者诉云:“我女已受聘矣,而本县舅爷闻女有色,欲娶为妾,我诉之尹,反受叱骂,以此相泣。”公闻大怒,仗剑径往县署,杀尹并其舅而逃。至潼关,闻关门图形捕之甚急,伏于水旁,掬水洗面,自照其形,颜已变苍赤,不复识认。挺身至关,关主诘问,随口指关为姓,后遂不易。
《三国演义》中,有关羽“亡于涿郡”的内容,但是语焉不详;上面这一段应该可视为对“亡于涿郡”的详述。
冯姓文化研究者冯仁鸿在《中华冯氏源流史》中有更细节的说法:关羽逃跑到潼关时,按人指点,打破鼻子,涂血于脸,装疯卖傻。当守卫盘问时,他急中生智,指“关”为姓。抬头仰望空中飞鸟,恰有羽毛飘落,故以“羽”为名。
这个说法,在《中华冯氏史典》中也有记载。不过,关姓的后人,并不认可这种说法。他们认为,关羽本来就姓关,不姓冯。
和关羽不姓关存在异议不同,大家对于曹操不姓曹的说法几乎没有异议。因为“曹操并不姓曹”确为史实。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的父亲曹嵩(sōng),本姓夏侯,过继给宦官曹腾为子后,才改姓曹。曹操部下夏侯惇、夏侯渊等,都是曹操的本家。
各位看官,“曹操不姓曹,关羽不姓关”,您是否觉得很意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