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片“回忆比梦想多”的高度老龄化住宅区,到一大批中小型科技企业纷拥而至的科创企业聚集区;从老厂房、老洋房林立的老街区到一幢幢形态各异的小白楼、咖啡馆、美术馆……融合的生活区;近年来,长宁区因为城市更新带来的变化显而易见,并且成为全国范围内片区更新的一个范本。

那么,片区更新如何挖掘特色打造唯一性?片区更新如何将产业焕新与城市更新有机融合,不仅从设计、功能、形态上进行更新,更能有效地激活片区活力,提升产业能级?作为长宁区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上海硅巷——长宁创新城区”无疑是一个值得深挖的亮点案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武夷路 图源:上海长宁

本期通过对上海硅巷——长宁创新城区”方案及城市更新策划专业机构——上海产业转型发展研究院首席研究员夏雨的专访,为您呈现“上海硅巷”诞生背后的洞察与思考。

01

科创企业来了,区域“活”了

与过去的大拆大建不同,“硅巷”模式是对城市中心有限土地的存量空间更新,以城市中心的存量空间为主要载体,集成、运营各类创新要素,以创新创意迭代技术,以技术推动产业,并在深嵌于日常生产生活中延展出更多可能性。这也意味着科创街区的形成需要更长的时间、更精细化地改造和运营。

如今的“上海硅巷——长宁创新城区”(以下简称“上海硅巷”)整体呈现为“田字格”形状,东至江苏路,西至芙蓉江路,北至长宁路,南至虹桥路,中间以定西路和延安西路为十字支撑。该区域的城市更新最早可以追溯到2014年,长宁区委、区政府提出了愚园路历史风貌街区城市更新建设的工作要求,后来便有了大放异彩的愚园路城市更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到了“十三五”阶段,长宁区正式形成了城市更新的全面战略、统筹规划和行动计划。一批以愚园路历史风貌区更新、上生新所城市更新、新虹桥中心花园等为代表的城市更新项目由此形成,反响良好。

城市更新行动为产业优化调整提供了空间载体,产业集聚又反过来为城市更新注入了新的动能。这一现象促使长宁区虹桥办对城市更新和产城融合发展的内涵作进一步深入思考。

2022年,长宁区负责城市更新的机构虹桥办与创邑集团共同委托上海产业转型发展研究院,并会同区科委、区科协、华阳路街道、新微科技集团等,结合愚园路城市更新10周年,下一步长宁区城市更新和培育新产业如何融合进行研究。

研究期间,研究院开展了详实的现状调研,并实地走访了长宁区范围内的大量相关企业,还邀请区域内的大院、大所、大学和科技机构、相关企业,以及相关职能部门和街道共同参与研讨,“上海硅巷——长宁创新城区”的概念正是酝酿于此时。

同年底,上海硅巷一一科创街区申报成功,并落实了试点建设区域。

伴随区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推动,“上海硅巷”NO.1、WYSH翡悦里、新象限・武夷、又又中心、尚街创邑SPACE、愚见、新微智谷等一大批极具影响力的城市更新项目落地观池科技、黑湖科技、矽睿科技、新微科技等科技标杆型企业入驻,城市更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不断激发区域活力,促进区域能级持续提升。“上海硅巷”成为推动长宁区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的重要引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黑湖科技上海总部 图源:上海长宁

02

“上海硅巷” 独特定位背后的五大洞察

“上海硅巷”这一独特定位的提出及落实,背后究竟做了怎样的思考?上海产业转型发展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首席研究员夏雨,给出了五点他的思考:

第一,长宁区具有创新策源地全覆盖的优势。在启动该区域的调研之前,有人说“长宁区最大的特色是没有特色”。可研究院发现:长宁区有天然的创新策源地的优势。首先,区域内拥有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中科院上海硅酸盐所两座大所;区内和周边还有上海交大、华师大、东华大学、华东政法大学、外经贸大学、工程技术大学等高校。从世界范围内来看,大院大所周边,本就是最好的创新策源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二,长宁区拥有魔都特有的“小资”情调,人文底蕴深厚。夏雨分析:“因为科技型的主体和制造业的主体不一样。制造业的主体是蓝领,蓝领满足基本的生活条件,消费以大卖场、日常生活为主就行了。而科技型企业的主体,不仅有白领,还有金领,他们需要享受大城市的生活情调,需要咖啡、酒吧、演艺、美食、博物馆、美术馆,需要各种社交,因此,好的科技型企业都是往大城市跑。”而分布在愚园路、武夷路、定西路以及区域内各式各样的咖啡馆、牛排馆、酒吧、餐厅、美术馆、画廊以及各种网红店等,大量的小街、小巷、小楼、小店、小景都对以年轻人为主体的创新人群有强大的“粘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愚园路上正举办“谷维多稻田音乐会”

第三,长宁区拥有丰富的“五老”资源。对照纽约硅巷,长宁区与之高度相似的是,老厂房、老仓库、老大楼、老洋房、老街区这“五老”空间众多。而这些空间也是创新的科技人才喜欢的地方,而且相对成本较低,尤其是以游戏、动漫、设计等行业的创新型群体,特别喜欢。而长宁区的这些“五老”空间,近些年通过城市更新,已经被越来越多地挖掘和改造。

第四,长宁区人口密度适中、交通便捷、居住环境好。夏雨分析,长宁区人口规模70万左右,空间和生活成本相对适中,交通也非常便利,区域内地铁、快速交通网线发达,离虹桥机场不超过30分钟车程。对科技型企业来说,入驻上海市中心租金高不可攀,到金山奉贤又“远不可及”,所以科技型企业人才在长宁生活、通勤非常便捷。

第五,长宁区有适宜年轻科技人才落户的配套条件。区域内有愚园路第一小学、江苏路第五小学、长宁实验小学、市三女中、延安中学等优质的教育、以及医疗资源,非常适用于科技型创新企业的年轻人在这里安家、落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WYSH翡悦里 图源:上海长宁

基于以上五大条件,形成了独有的长宁特色,这些特色对中小型、成长型、创新型的科技企业,别具吸引力。找到这些特点后,研究院将城市更新与产业升级,培育创新型城区有机结合,最终形成了“上海硅巷”这一独特的可落地、可操作的片区更新案例。

03

片区更新必须“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夏雨表示:城市更新的目的,不是简单的形态更新,而是功能的、底层逻辑上的更新。“上海硅巷——长宁创新城区”这样的片区城市更新的策划,无论从立意、目标、从对区域的提升,应该是划时代的。这样一种更新,使得区域的形态变化与功能变化同步、与产业升级同步,与吸引人才同步,与接受创新策源地的辐射同步。

“城市更新,需要根据不同的区域,不同的项目、不同的背景、不同的条件‘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切忌指望所谓的“可复制,可推广”,那是制造业流水线、批量化思维,只有创造性、创新性地抓住特点,才能提出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路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新象限·武夷 图源:上海长宁

“当然,这些都基于研究院拥有上百个城市更新项目的策划经验,对城市更新在不同时期、不同区域,不同运作者的成功、失败,都有长期跟踪、分析和研究的积累。与此同时,研究院还具有一个与众不同的视角,就是将产业焕新与城市更新融合在一起,作为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来研究,所以,对产业转型升级与城市更新如何联动,有比较深入的研究和实践,所参与策划的城市更新案例,都是将这两者有机结合,而不是单一的从设计、改造、投资或形态等角度,因此,我们对一个项目的把握、对一个区域的把握,有自己一套独特的眼光、视野、标准和方法论。”

作者:“上海城市更新特约撰稿人” 王婧

编辑:胡珊毓

审核:夏 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