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古典文学研究,领域广阔,对象繁富,所以从不同的角度、方面进行探讨研究,从而形成性质不同的成果。许多研究成果,从其不同角度加以区别,其中最重要和常见的,可以分为四块园地,即语言的、历史的、文学的、文献学的。下面试分别略加说明。
一、语言的(古汉语的),即对古代文学作品的词、语、句予以注释、校勘,使读者通过注释对作品获得理解。校勘为词语等提供准确的文本材料和重要异文,是注释的重要辅助。
在中国古代,对古典文学作品的研究工作,主要便是注释、校勘一类。文学古籍方面,早期的有汉代的《毛诗郑笺》《楚辞章句》(王逸注),以后历代络绎不绝,成果丰富。几种重要文学古籍,如《诗经》《《楚辞》、《文选》、杜甫诗、韩愈诗文等,均有数十种以至百种以上的注释本。清代学者学风朴实,重视注工作,但其致力重点在经部,于集部用力较少。因此在文学六籍方面,除《诗经》、《文选》各有数种高水平的著作外,其他如倪璠《庾子山集注》、王琦《李太白集注》、仇兆《杜诗详注》冯浩《玉溪生诗集笺注》等,固然功力颇深,但为数不多。少数现代学者也致力于注释文学古籍,如黄节,对汉魏乐府、曹植诗、阮籍诗,谢灵运诗,各有笺注,内容翔实,功力颇深。中国古代集部书品种繁富,重要者也有许多,前人虽然有过出色的成绩,但需要注释或新注的对象还很多,有待今人、后人的继续耕耘。最近二十年来,新注本出现不少,有的是补空白,有的是整理汇集旧注,各有成绩。注释中有一种便于广大读者阅读的选注本,这在古代即有,但注释质高者甚少。建国以后,对普及工作更为重视,普及性的文学选注本纷纷出版,质量也参差不齐,但大致上的确起了滋养广大读者的作用。其中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一套数十种中级选注本,自《诗经》《《楚辞》、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以至元人杂剧、话本等都有,对象广泛,品种多样,体现出古典文学的丰富多彩局面。选注者或为专家,或用力较,一般质量都较高。近年来,适应广大读者阅读古汉语困难的需要,出版了许多古籍(包括不少文学古籍)今译读物,这可说是注释的延伸。
语言角度的研究,除校注、今译古籍(这是大量的)外,还有一部分论著、论文值得重视。它们也是对文学古籍中的词语加以研究探讨。著作如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蒋礼鸿《敦煌变文字义通释》、顾学颉《元曲释词》等均是,还有学者写了古代小说词语汇释的专书。中国古代重要的训诂专书《尔雅》、《广雅》《方言》等,解释先秦两汉的语言现象。实际从魏晋南北朝以至明清时代,各时期都不断产生新的词语,需要学者予以归纳整理和解释;以上这类著作在这方面做了有价值的工作。还有一些论文,解释文学古籍中的词语,也很值得注意。如王国维的《肃霜涤场说》,解释《诗经·豳风·七月》中的两个词语,丁声树的《何当解》,解释汉魏六朝以至唐代诗歌中常常出现的“何当”一词,意见均很中肯精辟。
二、历史的,即对作家的生平、身世与作品的历史背景、题材来源等进行考订、研究,这对读者理解作品(特别是其思想内容)有很大裨益。中国古代学者对于作品,长期来一直重视知人论世,因为只有对作者的生活及其所处的时代背景有了深切的了解,才能准确把握作品的内容。
传记、年谱是这方面的主要成果。历代正史从《史记》开始即有不少文人传记,元代辛文房的《唐才子传》是一本唐代诗人传记专书。“五四”以后,受西方影响,学界更重视传记(包括文人传记)的写作,由过去的一人一个篇章演为专著,如冯至《杜甫传》朱东润《梅尧臣传》《陆游传》等。傅璇琮主编的《唐才子传校笺》五册,搜集了大量材料,并进行仔细考订,为研究唐诗提供了很大方便。文人传记方面今后还有许多工作可做。文人年谱出现也较早。唐代大文豪杜甫、韩愈、柳宗元等宋人均已写了简谱,此后陶渊明、李白、苏轼等都有(往往附在集子注释后面)。近代,文人年谱更有发展,出现更详细的专著,如张采田的《玉溪生年谱会笺》。“五四”以至近一十多年来,这方面的成果方兴未艾,一部分大作家如陶渊明、李白、杜甫、白居易、韩愈、陆游等都有了详细的年谱专书。夏承焘的《唐宋词人年谱》,汇集其所著唐宋词人的年谱系年十种,功力颇深。前年刘跃进、范子烨两同志编辑《六朝作家年谱辑要》一书,汇集今人所著自陶渊明至徐陵、庾信年谱近二十种,对六朝文学研究亦甚有裨益。
探究作家作品的时代背景、探究作品的题材内容与历史事实的关系,是从历史角度研究文学作品的一个重要部分。陈寅恪的《元白诗笺证稿》是这方面的一部力作。它以大量篇幅,论述了元、白诗(特别是白居易的《新乐府》)与当时史实的关系,充分发展了前人已肇端的诗史互证方法。他的《柳如是别传》(原名《钱柳因缘诗证释稿》)一书,主要内容也是以柳如是、钱谦益诗作与史事互相证释。胡适的(红楼梦考证》一文,考证《红楼梦》内容是以作者曹雪芹的家庭情况为题材内容,贾宝玉即是影写作者自己。这篇论文成为“新红学”的开端,影响很大。此外,如傅璇琮的《唐代科举与文学》一书,对唐代科举制度与文学的关系,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也是属于这方面的著作。
三、文学的,即对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与成就、体制形式等进行分析评价,帮助读者深入理解作品的内容、形式特色,获得思想启迪与美感享受。
以王国维的著作为例,就分别具有上述三方面的内容。他的《红楼梦评论》运用叔本华的哲学思想来解释《红楼梦》的悲剧内涵,属于分析思想内容方面;其《人间词话》,着重分析唐宋各家词的艺术成就,比较其特色与优劣,属于艺术分析方面;其《宋元戏曲史》一书,着重探讨宋前以至宋元时代戏剧体制形式的发展演变,属于体制形式方面。中国古代文学样式繁多,特别是韵文领域,如律诗、律赋、词、曲、戏曲(杂剧、传奇)等等,各自在体制形式方面有其独特的规定与格式,对这类作品要获得全面深人的认识,必须认识它们这方面的特点。
对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可以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方法进行研究。“五四”以后,有的学者采用西方民俗学、神话学、宗教学的理论研讨中国上古文学,如闻一多对《诗经》、楚辞的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此后特别是近二十多年来,有些学者在这方面继续耕耘,也获得可观成绩。建国以后,有不少论著,对古代著名诗人诗作、小说、戏曲等,运用历史唯物论与马克思主义的文艺理论对其社会意义进行分析论述,在作品思想内容的探索上,较过去有长足的进展。
宋代以来,出现了不少诗文评点书籍,明清两代,小说、戏曲评点也趋发达。但评点均依附于原作,文字一般简短,有的还颇零碎。评点内容也较广泛,但重点在指陈其艺术特色。其中诗歌选本如清代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张玉毅《古诗赏析》等,金圣叹的章回小说评点等,在艺术分析方面颇多精辟之见。还有古人的许多诗话、词话、文话等著作,内容也广泛,但往往偏重艺术分析,也时有精见。“五四”以后,学界对作品的艺术更加重视,陆续出现了不少论著、论文。如俞平伯的《读词偶得》、《清真词释》,分析词艺颇为细致。近二十多年来,在刘逸生《唐诗小札》、沈祖棻《宋词赏析》的倡导下,古诗词鉴赏的篇章大增,自上海辞书出版社的《唐诗鉴赏辞典》以后,各地纷纷出现不少同类著作,还延及古文小说等其他文体。它们起到了普及古典名著、帮助读者获得美的享受等积极作用,但质量参差不齐,有的不免流于庸滥。建国前后,学术界还出现不少古典作品中的人物论一类著作,如《水浒传》人物论、《红楼梦》人物论等,它们剖析古典小说名著中的人物形象,重点大抵在艺术技巧方面,但也涉及思想内容。不少古典作品的文学分析论文,往往兼及思想、艺术两方面,人物论就是如此。
上面分别就古典文学研究中语言、历史、文学三块园地的成果,各举若干例子,略加说明。对这三块园地研究工作的发展演变情况与代表性论著,只是略述一二,因限于篇辐和本人见闻,不可能作全面系统的介绍。需要说明的是,有一部分论著论文,涉及到不止一块园地的内容。如有些注释,除注释词句外,还包含说明历史背景、文学评论。如詹锳主编的《李白全集校注汇释集评》一书就是,但其主要成分为词语注释。又如陈寅饹的《元白诗笺证稿》,主要成分为历史考订,但其中尾部《论元白诗之分类》、《元和体诗》两节,辨析元白诗的体制特色,则又属文学分析。因此,严格说来,说某一论著属于某一块园地,只是就其主要成分而言。也有一部分论著,兼跨两块甚至两块以上园地,而且难分主次。
现在高等院校中的古典文学课程,多数开设"古代文学作品选”“中国文学史”两门,前者着重在解释词句基础上进行文学分析,后者介绍作者身世、历史背景,更着重文学分析。这说明上述三块园地的基础知识,都是现代中国大学生应当掌握的。这跟现当代文学的学习情况颇不相同。“现代文学作品选”一类课程,不需要在词句解释上多花时间,历史背景也因时间接近或贴近,较易了解,而不像古典作家作品那样复杂,因而研究力量大抵花在文学分析方面。
四、文献学的。所谓文献学的,是指材料的搜集整理、古籍的内容提要与目录版本介绍、作品真伪的考订等。这些都是重要的基础工作。
关于古代文学材料的搜集整理,明清时代学者就已颇为重视。如明代冯惟讷《古诗纪》、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明末清初,更有胡震亨、季振宜分别整理唐诗,清康熙时终于在此基础上完成了《全唐诗》的编辑。清代还编成了《全唐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严可均)等大型总集。民国时代,唐圭编辑了《全唐词》、《词话从编》。建国后,特别近二十多年来,这方面工作更见兴旺,已经出版的大型总集即有《全宋诗》《全宋文》《全元戏曲》、《全元散曲》等等,逯钦立在《古诗纪》基础上完成的《先秦汉魏两晋南北朝诗》也告出版。其他总集、别集的整理成果众多,难以备举。有关研究资料的辑集也成果可观,中华书局出版了一套《古典文学研究资料汇编》,有系统地搜集有关评论研究资料,已出的有三曹、陶渊明、李白、杜甫、白居易、韩愈、柳宗元、欧阳修、黄庭坚与江西诗派、范成大、杨万里等多种。陈伯海主编的《唐诗汇评》《《唐诗论评类编》,吴文治主编的《宋诗话全编》《明诗话全编》等资料也很丰富。作品与研究资料的汇辑,为学界研究古代文学提供了极大方便。还有一些论文,如探讨《全唐诗》《《全唐文》编辑过程的,也值得注意。
关于内容提要与版本目录介绍方面,前人已有不少成果。清代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书目答问》是大家熟知的名著。建国后出版的有姜亮夫《楚辞书目五种》崔富章《楚辞书目五种续编》、万曼《唐集叙录》周宋泉《杜集书目提要》孙琴安《唐诗选本六百种提要》等,皆有可观。整理研究古籍,必须去伪存真,因此辨伪工作也很重要,特别对先秦古籍为然。前人对《尚书》《列子》、李白诗词等均做过不少辨伪工作。“五四”以后,史学界的疑古风气一时颇为流行,对文学古籍研究也产生影响。如对宋玉辞赋、苏武李陵五言诗、李白一部分诗词真伪问题,均有论著论文涉及。近年来,关于司空图《二十四诗品》真伪问题的争辩,也颇为热烈。
除上述四块园地外,须提及的还有文学工具书。文学工具书也有各种性质。上面提到的《诗词曲辞语汇释》《《元曲释词》等属语言领域;谭正璧《中国文学家大辞典》吴文治《中国文学史大事年表》等属历史领域;不少诗词鉴赏辞典属文学领域。还有一些属综合性的,如周勋初主编的《唐诗大辞典》、郁贤皓主编的《李白大辞典》,兼及诸块内容。
古典文学研究园地广阔,成果丰富,本文仅作粗略的描述,读者恕其不备。
面对古典文学研究领域的几块园地,作为有志于深人研究古典文学的年轻同志们,应当采取怎样的态度、选择怎样的途径呢?下面拟概括地提两点意见。
一、结合自己的志趣与偏长,确定主攻方向。上述几块园地,各有其特点,性质有所不同。大致说来,文学分析一块,多理论分析,要虚一些;其他诸块,偏重说明考证,要实一些。研究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气质、志趣与偏长,选择一到两块园地作为主攻方向。结合自己的条件确定主攻方向,就容易扬长避短,取得好成绩。现当代一些古典文学知名学者,其成果也往往表现在一至二块园地内。园地确定后,选择什么具体项目,除结合自己条件考虑外,还要考察项目的意义、价值如何,前人、今人是否已做过什么工作,还有什么工作可继续发展等等。一般说来,要做好学术工作,在本专业方面,都得具有良好的基础,较广阔丰富的有关历史文化知识,较强的分析判断能力。决定着重在哪--块园地耕耘的同志,更要注意加强某一块专业的基础与专业修养,或为古汉语的,或为历史的、文艺理论的、文献学的。要注意培养敏锐的观察力与分析力,发现并解决问题,在学术上获得创新。要沉下心来,克服浮躁之风。要肯下工夫,平时注意系统深人的学习钻研,注意积累心得体会,向前辈专家学习做学问的工夫和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
二、各块之间要互尊互补,不要相轻相讥。各块园地的工作都是必要的。词句注释、历史考察是理解作家作品的基础,是重要的;文学分析帮助读者从古典作品获得思想启迪和美感享受,体现了人们阅读古典作品的最终目的;文献研究引导人们全面掌握材料,也十分重要。从事文学分析的学人,需要利用词句注释、历史考察的主要成果作为自己工作的基础(如果没有牢靠的基础,文学分析会陷人误说),也需要文献学的引导。从事语言、历史、文献等块园地工作的学人,如果对作品的思想艺术意义有所了解,眼界开阔了,就可以更好地在各自的园地内做好古为今用的任务。何况他们也需要像一般读者那样从古典作品那里获得思想启迪和美感享受。由于务实、务虚的偏重不同,各块之间有时发生不相理解以至互轻互讥的现象,做文学分析的同志认为基础工作过于烦琐零碎,无关宏旨;而做基础工作的同志则认为文学分析显得空疏浮泛。其实许多学科的众多研究成果,往往有其弱点与不足,质量也是参差不齐的,我们在进行评价时,要避免以偏全。要注意开阔眼界,了解不同园地学术成果的特点和价值,这样就容易互尊互补。还要注意,研究的问题、对象,有大小之分,有重要次要之分有全局性局部性枝节性之分;研究成果的价值,不但要看作者用力是否深人精细,还要看研究对象本身的重要性如何。要避免过高地估计自己的成绩,从而自高自大。总之,要正确对待自己,正确对待别人,这样就容易做到互尊互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