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8年4月,孙中山所依靠的护法中坚力量滇、桂系军阀同北洋军阀达成和解,一月后军政府非常国会强行通过了《修正军政府组织法案》,护法运动宣告失败。孙中山回顾护法以来的艰难历程,愤然指出:“顾吾国之大患,莫大于武人之争雄,南与北如一丘之貉”。他深深认识到要实现革命之主义,必须要有一支忠于革命的武装队伍。1920年11月,孙中山创立的粤军第一师在广州成立,邓仲元将军任师长,梁鸿楷授命任第一旅旅长。1922年3月下旬,支持孙中山北伐的粤军第一师师长邓仲元将军在广州被刺遇害。梁鸿楷奉命代任粤军第一师师长,不久后正式担任此职务,他坚定地继承邓仲元将军的一切拥孙行动,在韶关参加北伐誓师大会。这时,陈炯明(仍任陆军总长)反对孙中山北伐,电令梁鸿楷率粤军第一师返回广州参与叛乱,梁鸿楷拒绝了陈炯明的指令,坚定地效忠孙中山,按孙中山的指令挥师北伐。由于陈炯明反对北伐和造成干扰,孙中山发动的北伐受到挫折。此时,粤军第一师内部已分为拥陈、拥孙两派,若硬性规定拥孙或反孙,都会造成部队的自相残杀。梁鸿楷与李济琛商量后,在部队回师行抵信丰时,率本部经江西三南转入粤东龙川、河源整顿队伍。8月,广东沦为陈炯明所部所占领,孙中山在永丰舰上得知北伐军回师讨贼无望,遂换乘军舰去上海,重新部署计划。梁鸿楷因带领粤军第一师跟随孙中山革命北伐而遭受陈炯明的追责问罪,因此他只能暗中团结领导粤军第一师中拥孙派官兵继续与陈炯明周旋。11月,整编后的粤军第一师被调往西江,梁鸿楷受令率领粤军第一师与林虎所部共抗滇桂联军东下讨陈。梁鸿楷与李济琛、邓演达、张发奎等将领研究商量后,推荐派遣邓演达为代表带信秘密去上海,向孙中山汇报广东形势和粤军第一师情况,并请示孙中山的部署计划。孙中山深受感动,确信亲手创立的粤军第一师仍然掌握在手,随之向邓演达传授部署计划,带回给在逆境中领导粤军第一师的梁鸿楷。
1923年1月,梁鸿楷按照孙中山的部署计划,暗中与李济琛率部在粤西发起西江起义。配合滇桂两省军队合成西路讨贼军,迅速东下讨伐陈军,彻底打败了粤西以及广州附近的陈炯明军队。2月,孙中山从上海返回广州,重建陆海军元帅府,亲自掌握军政大权,孙中山给梁鸿楷赠言“疾风吹劲草,乱世识忠臣” 。3月,孙中山下令整编粤军,将粤军第一师和脱离陈炯明的粤军扩充为中央直辖(讨贼军)第四军,由梁鸿楷任中央直辖(讨贼军)第四军军长,并把粤北一部、粤西一带的防务重担交给梁鸿楷负责。4月份第四军平定了西路讨贼军指挥官沈鸿英的作乱,并把沈军驱离粤西。1923年下半年,粤东军情严重,梁鸿楷按孙中山的指令抽调其粤军第一师往粤东增援,解救被困于博罗城的许崇智第二军所部,成功驱散包围博罗城之陈军,稳定了粤东的局面。1924年初,孙中山广州第三次建立革命政权,在重组建国粤军时,他特地亲自委任梁鸿楷担任建国粤军第一军军长,正式将其视为左右手。此时,第二军军长由建国粤军司令许崇智兼任,蒋介石为第二军参谋长(后上任黄埔军校长时为粤军总参谋长)。孙中山在追赠邓仲元将军为陆军上将后,加封梁鸿楷为陆军上将。
1925年8月,廖仲恺遇刺案发生后,梁鸿楷与众多粤军将领被诬告为策动军变推翻国民政府,涉嫌卷入“廖案”而被捕关押。在被关押期间,广州城内充满紧张气氛,一场广东内战一触即发,梁鸿楷抛开个人利益,以大公无私、清者自清的态度诚恳地接受政府的一切审查,并设法命令第一军不准轻举妄动,以保护孙中山辛苦创立的革命政权不会被反动势力趁火打劫。后来,“廖案审判委员会”认定缺乏梁鸿楷参与了“买凶刺廖”的确凿证据,因而无罪可定,经宋庆龄,何香凝力保获释。获释后,他以更宽广胸襟,劝导部属要一切以国家利益为重,继承孙中山的遗志,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而他就此淡出历史舞台。后来在第二次北伐时,众多原来建国粤军第一军的将领(邓演达、陈济棠、薛岳、叶挺、张发奎、陈诚、余汉谋、蒋光鼐、蔡廷楷等)在北伐战斗中发挥了重大作用,相继成长为国共两党卓越的军事领导人。
(版权@研古用今所有,首发今日,如需转载到其他网站请联系本人。工作联系、约稿:wangds917@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