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30日,锦江区布后街上传来优美的戏腔与阵阵掌声,坐落于此的陈巧茹戏曲工作室内,戏曲爱好者和市民零距离感受到了川剧的魅力。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川剧代表性传承人、成都市川剧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中国戏剧最高奖项“梅花奖”二度获得者陈巧茹在活动中以其深厚的个人艺术造诣与传奇的艺术生涯故事让现场观众直呼精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巧茹分享川剧在自己生命中的故事

活动伊始,大屏首先播放了陈巧茹在2024年央视春晚上的表演片段,主持人周东手拿《陈巧茹传记》,以书作引,上台介绍道,这是川剧第一次有旦角,有唱腔登上春晚舞台。为此陈巧茹甚至新定制了一套行头,选择的曲目《别洞观景》也是川剧当中最具代表性的折子戏。不到1分钟的片段让观众犹自意犹未尽,紧接着,陈巧茹的弟子李玲琳便身着粉墨戏服登场,将《别洞观景》在现场进行了一次完整演出。在这方精巧的舞台上,声韵悠扬,倩影流转,衣鬓精致,妆造秀美,一方小天地里呈现出了如此丰富的姿态,让现场观众不仅感受到了川剧戏曲的唱腔之美,也看到了川剧富有特色的表演功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现场表演经典折子戏《别洞观景》

活动伊始,陈巧茹首先代表川剧著名编剧、中国文联终身成就奖获得者徐棻向锦江区委宣传部赠送了两本徐棻的著作《自在飞花——徐棻戏曲代表作》、《舞台上下悲喜录》。此举不仅是因为“品锦江”系列活动一直以读书会为媒,更是由于锦江一直以来都是川剧的发展中心,从三庆会开始,到悦来茶园再到锦江剧场,这里正是川剧的发源地。陈巧茹在活动现场也分享了自己与锦江剧场的不解之缘。以十年为标尺,陈巧茹分别讲述起了自己如何在剧院长大、到锦江剧场拜师、如何从演“小乌龟”一步步成为“白娘子”的经历;也讲述了自己两度获得“梅花奖”的心情、到欧洲连场演出38场的心境,以及自己在塑造一个个角色时的蜕变。自己与川剧的命运如何一起在时代中起伏,如今又要如何带领川剧、推广川剧、让川剧传承,这一段段心路历程由陈巧茹娓娓道来,不仅让观众看到了一位川剧名家如何炼成,也了解到了川剧在这片土地的兴衰发展。“原来川剧不止是变脸吐火,以前的刻板印象太深,都不知道这么好看的传统文化就在家门口。”一位现场观众如此感叹道。许多观众都注意到,陈巧茹在讲述过程中总是习惯性地会将舞台上的声调、动作加入其中,也不时会穿插一些清唱作为辅助。正如她自己所说,川剧早已融入了她的生命。也正因如此,她的讲述充满了真挚,活动现场的氛围也随之越加热烈。

应主持人与现场观众的强烈要求,陈巧茹先是简单讲解了一些川剧赏析的基本知识,例如运用扇子的表达、服装的不同内涵、舞台上的动作写意等等,连讲带演,十分生动。而到了讲解川剧声韵的时候,观众们终于得以大饱耳福,陈巧茹为现场观众清唱了一个完整的戏曲片段。在现场雷动的掌声中,陈巧茹再次表达了自己对川剧发展的信心。她说,川剧的价值不可衡量,要推广它不止是要靠创新,还要用真心去认真对待每一次演出,如此才总会有因为一次川剧表演而爱上这门艺术的新观众,由此而让川剧生生不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巧茹讲解如何赏析川剧之美

此次活动是锦江区“品锦江”文化传播品牌的又一次缤纷呈现,不仅让观众近距离感受到了川剧的艺术魅力,也再度激发了大众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活动现场的观众有少年,有中青年,也有老人,不同年龄层的观众汇聚于此,或许正是陈巧茹一直所相信的川剧的“生命力”的表现。川剧正在锦江一边传承,一边“破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