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区两级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积极贯彻落实《广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规定,加强统筹协调,广泛听取历史建筑保护责任人意见,认真编制历史建筑年度修缮计划,并督促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抓紧组织实施,保质保量完成修缮工程,打造了一批历史建筑修缮精品工程,取得了显著成效,获得社会各界广泛好评。在此,记者遴选了六处修缮效果明显的、不同类型的历史建筑,市民可在闲暇时去参观、品鉴,体验岭南建筑文化,增长知识,陶冶情操。
◆广州宾馆
昔日高楼迸发新活力
广州海珠广场的东北角,有一栋高耸大气的现代建筑——广州宾馆。它曾是内地最高楼,如今成为了“历史建筑”,但其骨子里的锐意、锋芒从未褪去。
被老广亲切地称为“廿七层”
广州宾馆南望珠江,俯览海珠桥,西邻起义路,于1968年正式开业,主要是为了解决参加交易会客商住宿问题。这是国内第一座由中国人自行设计、自行建造的高层宾馆,主楼27层,高86米,曾一度为中国内地最高的建筑物,被老广亲切地称为“廿七层”,成为广州一张亮丽的城市名片。建筑设计组包括莫伯治、吴威亮、莫俊英、林兆璋先生等。
广州宾馆在总体布局采用了不对称平面形式,建筑体量采用高低层结合的方式,主楼考虑到本身的长条形平面的抗震、抗风需求,采用墙板结构,刚度较大。外形结合岭南气候特征而采用的横线条处理手法,通过窗顶70厘米的檐口出挑,巧妙地解决了防日晒和雨水问题,这种横线条的板式高层设计在此后相当长时期内成为全国高层建筑设计借鉴模板。
2018年以来,广州在原有的“城市客厅”基础上,启动海珠广场片区全要素品质提升,广州宾馆位列其中。
外立面采用经典珍珠白配色
广州宾馆属于广州市第一批历史建筑,历经岁月洗礼,酒店建筑立面已严重风化,建筑整体逐渐残旧褪色。但由于年代久远,外立面经过多次修缮,最初是什么颜色,早已无从考究。广州宾馆工会主席林峰表示,结合当年设计团队中最年轻的设计师林兆璋先生意见,最终确定采用经典的珍珠白配色作为外立面颜色,并于2019年率先完成外立面的升级翻新,焕发昔日光彩。
次年,广州宾馆准备全面焕新了。在广州市住建局的指导下,岭南集团以绣花功夫做精做细广州宾馆的焕新升级,在保留原有建筑风貌的基础上,选取广府印象、海丝元素、红色印迹等记忆点,以广绣粤剧、岭南窗花、西关铜艺、玉雕木刻、折扇叠纸、饕餮粤味等广府精粹,创新打造了“海藻扶摇”“鱼翔珠水”“云山呈祥”“江映韵文”“珠水流光”“越秀风华”等羊城胜景。在客房的设计改造中引入智能家居等高科技元素,点缀岭南建筑外墙透水砖造型的花样装饰,让房间既充满“广府范”,又有便捷的现代体验。
■外立面采用珍珠白配色。
2022年1月,广州宾馆焕新复业,受到行业的瞩目和消费者的追捧。随后,又成功获评“四星级旅游饭店”“文化主题旅游饭店银鼎奖”“国企品牌卓著工程”创新成果二等奖等荣誉,成为唤醒历史与更新城市同步的鲜活样本。历经五十六载的风风雨雨,广州宾馆见证了岁月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而今经过焕新,老建筑焕发新的光彩,成为城市中独特的风景线,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
◆贝岗村民居
大学校园中的非名人故居
华南师范大学广州校区大学城校园北生活区18栋学生宿舍旁,始建于清朝的两栋青色房屋,挂牌名为“贝岗村民居”。
雕花瓦当。
急事急办让修缮得以顺利推进
位于番禺区小谷围岛上的贝岗村民居为两栋镬耳屋,是岭南传统式建筑。其建于清末民国时期,红砂岩作地基,青砖墙立面,内部是用木材按榫卯结构拼接而成的房顶及二层结构。专家认为,贝岗村民居在当时已属大型建筑,房屋原主应该颇有身份。然而,房主是谁直到今天仍是个谜。
2018年,年久失修的房屋遭遇暴雨侵袭,邻近宿舍楼的那栋部分坍塌。“这是一个有多重历史遗留问题的项目。”华师资产公司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最终由广州市番禺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牵头,与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番禺区分局、小谷围街道、设计单位、广州大学专家及资产公司等修缮关联单位代表举行一场专门会议,急事急办,让修缮得以顺利推进。
“我们每周一次例会,每两周一次大会。小谷围街道的城建中心、番禺区自然资源规划局及番禺区住建局房安所每月都会安排工作人员前来工地现场检查修缮进度并及时提出修缮意见。”该工作人员表示。
房间内的木质窄楼梯。
2023年10月底,贝岗民村居终于通过联合竣工验收,获得新生!
老屋活化利用已有导向
近日,记者来到现场,一树绽放的美丽异木棉已伫立在民居旁。门前看,屋檐的灰塑上雕着花鸟山木,风格各有千秋。走入其中一家,就能看到门口的神龛,再往里走墙上还有“紫微拱照”四字。字对面,就是主人家的厅堂、卧室。那时还不流行大窗户,房间内的窗很小,木质的楼梯也很窄;走上全木铺就的二层,地板会发出咯吱声。
“我们计划在这里做文化相关类的项目,但采光、楼梯等都不太理想。广州市住建局的工作人员在巡查时当场告诉我们,可以增设采光,并参考《广州市促进历史建筑合理利用实施办法》做好活化利用。”资产公司工作人员表示,相信不久,贝岗村民居的故事将为更多人所知。
屋檐的灰塑上雕着花鸟山木,风格各有千秋。
◆中国大酒店
巨型鎏金壁画重现“海丝”盛景
今年上半年,广州市历史建筑中国大酒店壁画修缮完成。“贸易通四海,歌舞庆升平”的海上丝绸之路盛景,再现于世人眼前。
■中国大酒店壁画修缮完成。
外立面壁画出现局部自然损坏
中国大酒店建于1984年,2014年被纳入第一批广州市历史建筑名单。
其中,正门外墙上的巨型鎏金壁画是这座建筑的重要文化象征,该作品由著名雕塑家潘鹤教授雕刻设计。它是以九条长度共达九公里的金线刻画出109个优美的人物造型,线条以2400克黄金打造的纯金箔贴制而成,画面金碧辉煌、画中意境耐人寻味。以“贸易通四海,歌舞庆升平”为主题,既再现了当年海上丝绸之路的盛景,也代表着中国大酒店致力于中外文化交流的使命。
广州市住建局在组织开展全市历史建筑结构安全核查和白蚁隐患调查等工作中发现,经长年累月的日光暴晒和雨水冲刷,受气候造成的酸碱腐蚀及其它不良因素影响,酒店外立面壁画出现局部自然损坏。鎏金壁画立面的饰面纯金金箔已部分脱落,立面饰面批荡层更是出现大面积空鼓。
鉴于此,市住建局积极动员启动维修,按程序审议通过后,于2023年将酒店纳入历史建筑修缮计划。
双层金箔重现鎏金壁画昔日辉煌
修缮前,市住建局指导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不断听取历史建筑修缮专家的意见,编制完善修缮设计方案和施工方案。
2023年7月,中国大酒店外立面综合维修保养项目顺利开工。在整个修复过程中,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重现了鎏金壁画的昔日辉煌。酒店聘请专业检测鉴定公司采用红外线热成像技术对外立面的空鼓进行精确检测,修复团队再根据定位数据进行空鼓修复工作,修复完成后再采用人工敲击方法确认空鼓是否已完全被修复。
中国大酒店总工程师陈志君介绍,在壁画修复方面,采用了纯手工双层金箔标准进行粘贴,每一张金箔都经过精心雕琢和粘贴,以确保与原始壁画融为一体,恢复其原始辉煌。壁画采用99纯金金箔重新打造,数量是之前的两倍,需要确保贴金表层金箔粘贴饱满、平直、流畅、整齐,金箔到位不露底,表面洁净无飞金;且大面(视外觉正面)无皱皮,裹楞,小面(视觉侧面)明显处无皱皮、裹楞等。金箔粘附密实,金箔对接缝密实,附着密实,凹槽内金箔表面平整,凹槽边缘的金箔粘附密实,金箔边缘平直等精工工艺。全部贴金工作完成后,使用传统的金箔保护膜喷涂做表层保护处理最少两遍。
其间,市、区住建(房管)部门多次到施工现场对金箔壁画修复工艺进行检查指导,督促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加快施工进度。此外,市住建局督促施工现场高空作业务必要采取防高坠等安全措施并做好安全教育,预防生产安全事故发生。
今年上半年,壁画主体修缮工程已经完成,延续了历史建筑的生命力。
◆黄屋大戏院
隐世传奇戏院“换骨”重生
近日,广州增城区正果镇传来喜讯:位于该镇黄屋村的历史建筑黄屋大戏院修缮工程将于2025年春节前完工。这个历经80多年风雨洗礼的老戏院将重新焕发生机,延续传奇。
大戏院凝聚全村人心血与审美情趣
从市中心开车到黄屋大戏院需约一个半小时,地理位置堪称隐秘。黄屋大戏院建于1940年,坐落在增江河畔——黄屋村的西北角。戏院前部高三层,后部高一层,砖木结构。建筑面积约1100平方米,正立面分五段,墙身开窗,大门设拱券和柱式,后部为大空间排架结构。建筑风格为中西结合式,具有拱券等价值要素。2019年被广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广州市第六批历史建筑。
“听老人说,过去村子里有一位能干的工匠,还有一支活跃的粤剧团。一天,工匠开始自己画图,想为村子建一座戏院。”黄屋村党支部书记黄振威介绍,村民干事比较齐心,大家在工作之余自发去采石帮忙。就这样,凝聚着全村人心血与审美情趣的黄屋大戏院落成了。
后来,它作为村的公共活动场所,经常用于放电影、戏剧表演,也用于婚丧嫁娶等活动。1968年黄屋村发生特大洪水,村民藏身于戏院前部二层看台上,渡过难关。可以说,戏院与村民生死与共。
焕然一新将于明年春节前投入使用
黄屋大戏院也曾维修过,但维修使用的檩条细小、瓦片质量较差,后来则陷入年久失修的困境。2019年4月至5月,戏院出现两次屋顶瓦面局部坍塌情况,经鉴定为C类危房。事发后,广州市住建局组织人员前往现场勘察,督促增城区住建局第一时间开展紧急排险。随后,确定正果镇人民政府作为项目实施主体对黄屋大戏院进行修缮。
日前记者到访时,黄屋大戏院修缮工程已完成了90%以上,预计2025年春节前完工并重新投入使用。前面三层部分内部改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后面单层部分,屋顶金字架改为包裹木皮的钢结构,整个戏院修旧如旧,保留了原来的风貌和历史印记,但是结构上已脱胎换骨,经久耐用。
“满意,基本就是按照记忆中的模样。”黄振威说,在改造过程中已预留了水电通道,希望可以尽快引入第三方运营单位盘活利用,早日让黄屋大戏院焕发新活力。
◆T.I.T智慧园
荒废厂房变创新活力园区
66年前,广州第二棉纺厂内,年轻的工人在轰鸣的机器前作业,开启一个时代的辉煌。现在,厂房已成为“城市会客厅”,融合了广州图书馆T.I.T艺术分馆和轻餐。小朋友在木质台阶上取书,发出清脆的脚步声。从工业厂房到创新创业园区,T.I.T智慧园焕发出勃勃生机。
厂房极具包豪斯建筑风格
广州第二棉纺厂(以下简称“二棉厂”)坐落于广州市天河员村。它始建于1958年,初始建筑面积22592平方米,共有五个车间。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和城市经济结构的转型,2010年8月,二棉厂搬迁至他地继续生产经营。
厂房车间建筑高度4-7.9米,是极具特色的包豪斯历史建筑,高耸的北向锯齿形框架为整座厂房提供了大面积的采光天窗,既满足采光和通风的需求,阳光又不会直接照射到纺织工人,是当时先进的节能环保理念的体现,也是广州轻工业发展史的见证。2016年被广州市人民政府列为第三批“广州市历史建筑”。
微改造严控地下作业面
2020年,广州轻工集团旗下重点企业新仕诚公司秉承“修旧如旧”的微改造原则,开始对二棉厂地块进行改造运营。
“项目前期,广州市住建局就要求我们听取专家的意见,编制完善修缮设计方案和施工方案。我们按要求对建筑物集中进行登记保护,对老厂房进行挂牌及建档,并定期对历史遗产进行系统的检查和修缮。”有关负责人介绍,为了保留历史建筑的价值要素,项目在施工实施过程中采用严控地下作业面的措施,保留了南面的生活间建筑以及本体建筑,保护与展示历史建筑主体结构、锯齿形天窗、南面生活间的平面布局与外廊式立面等文脉符号。过程中,广州市住建局、区住建局多次到现场巡查指导,经多方努力,新派简约内饰装修与历史建筑和谐共生。
2022年6月,焕然一新的“T.I.T智慧园”正式开园,升级为粤港澳大湾区“乐游、乐学、乐业、乐创、乐居”一体化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园区。园区已吸引了中科环保、互爱科技、省广汽车数字营销、盖世小鸡等近90家优质企业入驻,其中高新技术企业4家,专精特新企业4家,就业人数近2000人。
◆潘家祠6、8、10号直管公房
清朝富商的家修好了
68岁的潘广成每次买菜都会经过潘家祠道。这条路,他的先人已经走了两百多年。那时,祖公富甲一方,在珠江水边攒下了家业。今年初,潘家祠6、8、10号房屋完成修缮,与他记忆中并无二样。
历经岁月主体建筑已被毁
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被《法国杂志》评为十八世纪“世界首富”的十三行行商潘振承在广州河南龙岗下建祠开基。
潘家祠,为一层砖木结构房屋,规模曾十分宏大。后来,主体建筑被毁,剩下不到原来面积的1/8。潘家祠现存建筑只是当年三路五进建筑的一小部分。1949年后,潘家祠6、8、10号房屋为直管公房,在很长一段时期,作为公房租户住宅使用。2016年6月,潘家祠被列为广州市第三批历史建筑。
海珠区住房和建设局通过多方努力,把原在该址居住的租户陆续调整到其他公房居住,于2022年启动了潘家祠6、8、10号房屋的修缮工作。
■沿街立面。
海外寻图佐证室内原布局
经历百年风雨的侵蚀,祠厅屋架已塌,除了麻石拱门、两层楼高瓦顶和青砖墙体外,看不见一块木雕、一根木柱。
市、区住建部门联合规自部门、历史建筑专家、修缮设计单位,对潘家祠6、8、10号房屋开展了历史资料考证、现场勘察、修缮设计方案编制、方案专家评审等前期工作,以确保修缮过程中能最大限度地保护和恢复该历史建筑的价值要素和历史风貌。
“我们介入的时候,室内有很多后建的间隔墙体、后加的吊顶、阁楼、后改的室内地面等,都对室内原布局的确认存在一定的难度。”来自设计单位广州市亚泰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负责人朱艺志说道:“后来是一位华南理工大学的老师,在纽约图书馆找到了关键的历史图片,我们再对余存的其他建筑进行勘察、比对、分析等方式,最终对室内原布局进行了确认。”
修旧如旧最大化恢复建筑原样
沿街立面、屋架、墀头、挑梁、木隔断等,都是潘家祠直管公房建筑的核心价值要素。由于建筑构件损坏严重,建筑工艺也大不相同,修缮难度大。区住建局的项目负责人表示,修缮过程中,他们坚持“修旧如旧”原则,通过选择有文物建筑、保护性古建筑修缮施工经验的施工队伍和技术工匠,按照《广州市历史建筑修缮图则》等修缮要求,采用传统工艺,并且邀请广州市住建局专家现场检查指导,最大化地恢复潘家祠6、8、10号的“原汁原味”。
“施工的时候就天天在看,样子基本差不多。”68岁潘广成自称是潘家第十四代子孙。他告诉记者,潘家祠6、8、10号房过去是给客人住的。开家宴时,大家就在前面的房屋吃饭,还好,这座房子又变成了记忆里的样子。
潘家祠6、8、10号现管业单位海珠区房管一所表示,由于该房屋使用性质为住宅,目前空置。若维修后继续作住宅使用可能会对历史建筑产生影响。若要活化利用,则需下一步做可行性调研再研究决定。
■采写:新快报记者 王彤 通讯员 穗建 王伍
■图片:广州市城市更新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