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少年们穿上粤剧戏服,体验戏服文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少年们制作岭南书院·隔山书院打卡手抄报。

扫码看视频

广州,一座拥有22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千年城脉传承、文脉兴盛、商脉繁荣,是岭南文化中心地。本期,“广州新时代好少年宣讲团”的五位成员陈彦婷、罗妙章、陈启漳、黎嘉希以及林梓颖,从文化中读懂广州——在广东省非遗馆阅览岭南文化的绚烂篇章;到广州岭南书院品味岭南文脉的传承与发展,以少年之声讲好岭南文化故事。

今年夏天,由广州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联合南方都市报、N视频共同打造的“广州新时代少年说”带着“广州新时代好少年宣讲团”一起走出校园,走进广州的红色景点、文化展馆、美丽乡村、科技企业等丰富的一线场景中,以少年目光追寻广州城脉、文脉、商脉的传承与发展,通过完成一系列的打卡任务,展现广州少年对城市发展的青春思考。

第一站: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 广东非遗馆

打卡岭南文化“基因库”

欣赏骨雕作品《湾区同心》

巍巍巨轮,破浪前行。今年5月,广州文化新地标——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正式对外开放。这一天,五位新时代好少年乘坐渡轮由沙面出发,横跨珠江前往大湾区艺术中心三馆之一的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进行参观学习。

站在甲板上远眺,矗立在珠江之畔的大湾区艺术中心犹如一艘“文化巨轮”扬帆起航,带着岭南文化的精萃驶向世界。

“太壮观了,据说总建筑面积超14万平方米,还创新性地将美术馆、非遗馆、文学馆融为一体。”少年们对“探馆”之旅充满期待。

这一次,他们到访的是被誉为岭南文化“基因库”的广东省非遗馆。

跟随讲解员王心容,少年们首先到达了名为“山海之间”的展厅,“为什么叫山海之间呢?因为广东背靠五岭,面朝大海,在山海之间形塑出了广东人的生产生活方式。”王心容向少年们娓娓道来。

山海之间展厅的陈设以四季为线,从春节的逛花街、行通济,到端午节的赛龙舟以及中秋节的月饼饼印展示等等。少年们漫步其中,沉浸式地感受广东人从岁初到年末的自然流转。

“快看,这个骨雕作品上不但有广州塔、还有镇海楼!”“是啊。看,那还有香港的金紫荆和澳门的大三巴。”来到“湾区同心”展厅,少年们对位于入口处的气势磅礴的骨雕作品《湾区同心》赞叹不已。

“这是国家级传承人张民辉老师的作品。他用了13吨的水牛骨作为原材料,展现了粤港澳大湾区极致壮阔的自然和人文景观。”王心容向少年们介绍。

展厅内更是充满了各种少年们熟悉的岭南文化元素——粤式早茶一盅两件、香港特色庆典抢包山以及喜庆场合“必备”的醒狮表演。“小时候遇到店铺开张,锣鼓声震天,我都会停下来欣赏醒狮表演。后来我有幸跟随非遗传承人赵伟斌老师学习醒狮技艺。可千万别小看这威风凛凛的小狮头,它举起来非常沉。每一节课我都练得汗如雨下。从中我也体会到非遗传承人的辛苦。”陈启漳分享了他的非遗体验。

穿戏服变身“小生”“花旦”

学习粤剧中经典手势

这一站,也有一样的非遗体验在等待着少年们。“这是省级代表性传承人董惠兰制作的两套武将戏服。”广州戏服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何凤婷站在两套戏服展品前向少年们介绍道。

“设计、画图、印图、刺绣、裁剪、车缝、钉珠……一件传统戏服的制作,需要通过十多道工序来完成,一般需要一年时间。”这次,何凤婷还带来几套戏服让少年们试穿,扮演一回“小生”和“花旦”。

陈彦婷3岁开始学习粤剧,戏服的穿戴驾轻就熟。在她俩的帮助下,其他四位少年都穿上了色彩艳丽、配饰精致的戏服。少年们变换着姿势拍照留念。陈彦婷教同伴们粤剧中的经典手势。

“粤剧中不同的角色,穿的戏服是不一样的。行内有句话叫‘宁穿破,莫穿错’,就是宁愿穿破烂的衣服,也不能穿跟角色不相符的服饰。”对于戏服这项非遗技艺,何凤婷不仅是传承,近些年来还不断创新,她向少年们展示了她最新的戏服创作。

“这是戏服在文创产品上的延伸,微缩版戏服穿在玩偶身上,成为了非遗‘娃衣’。”何凤婷为了让戏服“走进寻常百姓家”,逐渐摸索出戏服“娃衣”小批量生产的工艺流程。她希望通过这些可爱的娃娃戏服让更多年轻人关注到这项非遗技艺。

如何让非遗项目焕发新的活力?通过参观非遗馆,少年们也有了自己的想法。喜欢粤剧的陈彦婷认为,粤剧也是一种角色扮演,“现在的很多年轻人喜欢模仿,扮演动漫角色。粤剧实质是模仿了古代人物,我们可以将粤剧融入现在的动漫展里,让粤剧走进大家的生活。”而擅长绘画的罗妙章则认为,可以将广绣这项非遗技艺融入到时尚服饰,让更多年轻人能够欣赏到广绣的魅力。

第二站:广州岭南书院·隔山书院

走进岭南画派发祥地

在数字展厅沉浸式体验文化

岭南文脉探索之旅的第二站,少年们来到了墨香流溢,文化底蕴深厚的广州岭南书院·隔山书院,开启一场穿越时空之旅。

今年9月,广州岭南书院·隔山书院以海珠区的十香园为院址正式揭牌运营,面向公众开放。

“十香园被誉为‘岭南画派的摇篮’,是晚清广东著名画家居巢、居廉的故居,因园内种有素馨、夜来香、茉莉、夜合、白兰等十种香花,故名‘十香园’。”在讲解员姚露娜的引领下,少年们步入芬芳四溢的庭院。

曲径通幽的庭院内满是郁郁葱葱的花木,修葺完善的古建筑内,古典家具及人物雕塑还原了一百多年前,居廉、居巢在十香园内起居、创作的场景。除实体展厅之外,岭南书院还引入数字化手段,打造多个虚实场景和数字沉浸式展厅,让人沉浸在鸟语花香的瑶溪古韵中。

“居廉在此设帐收徒,培养了广东、广西等地一大批美术人才。他们的弟子当中最有名的就是岭南画派创始人中的高剑父和陈树人。”姚露娜介绍道。

书院设有“居巢居廉与十香园”固定展、岭南撷珍美术馆和隔山讲堂等多功能场所。美术馆内正在展出十香园珍藏的80余件国画作品,作品呈现出的岭南地区自然风貌、人文底蕴让少年们不禁驻足观赏。当讲解员介绍道,当年岭南画派在艺术上主张“折中中西,融汇古今”更是让少年们感叹,岭南文化的守正与创新早已体现在其发展脉络之中。

在隔山讲堂内,有藏书超3000册,包括线装古籍、中华传统经典、红色经典、广东方志、岭南民俗、岭南画派著作等。“不仅提供阅览服务,岭南书院今后还将精心策划打造文化交流讲堂、文脉传承展陈、学术沙龙交流、青少年互动体验等品牌活动。”“真是让人期待,我们假期又多了个好去处了。”少年们感叹道。

为了让更多人知道岭南书院、走进岭南书院,少年们为隔山书院亲手设计创作了一份“打卡攻略”,通过照片与画笔将他们在参观过程中印象深刻的景色与展品一一呈现。“我们希望通过手抄报向更多的人宣传岭南书院,让他们来这里参观、品读岭南文化,一起为文化传承助力。”少年们表示。

统筹:李陵玻 邹琳

执行统筹:叶孜文

采写:南都记者 叶孜文 曾俊豪 卢婉珊

视频/摄影:郑鸿杰 徐坤伟 实习生 周伊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