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者丨 八零姑娘 \ 燕长青

你说前门楼子,他说胯骨轴子。

很好奇一个“三观颠倒自命牛逼”的清华教授,是怎么直到今天还能稳坐钓鱼台的?他的学生不喜欢他,说他是个不负责任的导师。

他很懒上课也从不做准备让学生自己摸索。

学生请他指导论文,他居然能说出“你的论文如果还需要让我指导题目,你还能做什么研究?我当年读博就没有老师指导我”一类的话来。总而言之劳资很牛逼,别人都是憨逼,去看我牛逼的书吧。

为人之师如此,谈何为师?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他真的不配!

这个人就是鼎鼎大名的清华聘任大学教授—X。有知乎网友评价他:清华没开了他,这是清华的耻辱。我翻阅大量资料发现他虽贵为教授但却是一个极端自我自负且与大众观念相悖的这么一个人,网上风评不怎么好!

同事如何看他我不清楚,他的学生不喜欢他却是真的。

有人疑惑:为什么要谈起他?

第一,清华大学不缺人才但也从不缺“怪胎”,他算一个(外界口碑不算好)但他在清华的职位又很较为特殊,主授哲学、美学、艺术、大众文化评说、艺术史导论等。

这种文学上的哲学看似无关紧要,要命的是,他的博士生和本科生都是他的学生。

偏偏这样一位教授三观颠倒自命牛逼,文学的影响是潜在的。

尤其2022年“力挺吴勇插画事件”,更凸显了他的立场。问题是这样一位问题教授没有被学校开除仍在继续授课这是我非常好奇的地方。

第二,去年闹的比较凶的一件事非“教材问题”莫属,这件事引发了学生家长对孩子学习环境的担忧问题,这非常值得我们重视。

综上两点,老生常谈一回这位教授(抱歉名就不透露了)

必须说明观点仅代表个人,大家看法各有不同有认同有赞美,而我是那个不敢苟同的人。先谈谈他过往的两件事:

第一:批评汉服热。

汉服也好,汉服穿搭和周边也罢。今天再度盛行的本质无非两点“商业价值和文化价值”,而汉服热刚好体现了这两点。他批评汉服热不过是一场假传统之名的复古时装秀。

学者需要表演、大学生需要热闹、市场需要眼球,三位一体就激发了绑架民族情绪的汉学热。当谈及“复兴汉服是增加中华民族文化认同感”一说时,他直截了当表示:

该说法“肤浅无聊。”

“现在好像一打出‘传统’的招牌,就天经地义。现在是一个泛商业化的时代,从某种程度上说,‘汉服热’不过是能够带来商机的‘汉服秀’,是精神空洞生机倒退的文化表现。

我认为这段话,过于以偏概全任何文化都有其价值。

只不过我们比较重视商业价值。但是商业价值的体现就在于汉服文化可以得到长足发展,因为有人穿有人认同,汉服文化才容易被广泛接受。而不是只存在于人们记忆中。

供奉在博物馆里。

反过来说:如果汉服没了商业价值,那么汉服文化可能被记忆传承,但是能走多远?

中国新闻网2015年7月一篇文章:“汉服热”与文化传承没有任何关联。标题也正式他的观点。我们不否认近年来汉服文化被商业化严重,但是想让年轻人爱上汉服光靠传承效果不大。光靠书上讲,靠历史文献能激发兴趣吗?

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穿。

其实他认为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重神轻形”,“汉服热”则是“崇形弃神”。

但是,这谈何容易。

第二批判郭敬明不是作家,韩寒是社会批评家。

观点一,网络文学不是文学,说:“网络文学并没有经过准入程序,没有获得文学准入证。网络写手是愿意怎么写就怎么写,同时,由于网络是‘浏览’式阅读,因此,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读者,那些所谓在阅读网络文学的人,仅仅是在浏览,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阅读。”

观点二,认为郭敬明就是贩卖文字的写手。

“有的批评家说郭敬明的语言很好,这种所谓‘很好’,就是一种言不及物、不古不今、不文不白的仿冷艳风格的无病呻吟。

什么是文学,我认为他没有一个固定的边界。时代发展,也注定文学不会只有一种固定形式。如果一本文学作品都没有人翻看阅读它,那这算什么?首先要的观众。我并不否认郭敬明是一个靠写作起家的作者,因为从一开始他就是奔着商业目的去的。

但你不能否认,他什么都不是。

每个人活法不同,你不认可自有人认可,用固有三观评他人是非对错本就狭隘的。

除以上两个备受争议外,最受争议的要数,力挺“吴勇插画事件。”

关于吴勇2022年他应该挺火的,就是教材插画丑化形象的问题。但他认为那些指责那些对插图提出批评的人是"网络狂犬"坚称教材插图没有任何问题。

这一点很多人都不认同,认为他片面偏颇。

一张插图一个人说丑可能是审美不同,那100个人10000个人说丑,那这画本身应该就是丑了。而且教材面向的对象,还是我们的小学生初中生。

大人尚感丑态,学生如何认同,教他们审丑吗?

他坚定认为:我不认为教材配图“很丑”,更不认为可以给小学生的学习和教育产生什么不良效果。在一个开放的时代我们不能采用“审丑过敏症”!

去年6月5日,他微博发文,其中一段话是这样表述的:

“汉奸文化不仅以折衷、调和求圆融流丽,而且以审丑过敏消杀一切创新力量,从而扼杀民族文化生机。”面对网友们的痛批,他表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论争只针对有理性的、可论争之人。在此法则下,第一,不与腔肠动物对话,第二,不把网络狂犬当人。

也正是这样一番言论,让他彻底站在了公众的对立面。

他是一个学者没错,但从种种言论和立场来看,我更愿意认为他是一个空有满腹经纶却无实质的自大者,在自我的文学体系中沉沦过往,简单理解就是刚愎自用。

大家为什么不喜欢吴勇的插图,只是审丑问题吗?

当然不是丑的东西多了,为什么教材插图不行?因为对象不同我们需要树立正确的三观。他过于简单地把深刻问题,巧妙的转换成了“审美问题。”

其实他懂就是不想承认罢了。

我们也绝不是因为丑才破口大骂,丑化的意思是故意的污名化,标签化这才是根本。其实很多事公众心里是很清楚的,哪些人什么嘴脸早已看透。我们回过头来在看这些人,他们中有很大一部分高谈自由、反封建,最后发现他他们才是这一源头。

今天的教育,纯粹以教育为目的真不多了。

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几乎没有了堪称教育家、文学家的真正大家。反倒多了一些“伪砖家”和文化商人建议好好闭嘴少高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