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9月底,河北省招标投标经营主体库新增经营主体超5.5万家

“双盲”评审带来了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0月30日,位于石家庄市政务服务中心的石家庄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内,招标人在抽取评标专家。本报记者 史晟全摄

“成功中标,这让我们参与河北省招投标的动力更足了。”10月25日,四川霖冠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收到2024年安国市药都街道办事处革命老区转移支付项目——门东村道路建设工程的中标结果,公司总经理董旺脸上洋溢着笑容。

“看到项目招标公告后,我们积极准备相关工作,希望可以一举得中。”董旺告诉记者,作为外地企业,以前投标的时候,难免会担心“陪跑”,但去年5月以来河北在全省范围内推行招标投标“双盲”评审,进一步规范招标投标行为,打消了他的顾虑。

在董旺看来,全程在线、互不见面的“双盲”评审,最大限度减少了招投标过程中的暗箱操作和违规行为。回顾在保定市参与的投标经历,董旺这样评价:机会平等,只要实力突出,就能胜出。

保定市行政审批局在软硬件升级的条件下,持续深化“双盲”评审改革。该局改造升级了市级平台交易场地,设置了74个独立评审席位,建设了分散评标系统、暗标评审系统,全面实现了专家“盲抽”、“不见面分散”评标、遮脸变声、智能分配席位等各项功能。

“我们还完善联动监督机制,并建设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辅助招投标系统,通过5D视角下投标方案的可视化及一体化,提升评标专家评标效率与质量。”保定市行政审批局公共资源交易和招标投标指导协调科科长马海龙介绍。

招投标越透明,企业获得感越强。目前,河北省市县三级已全面完成“双盲”评审改革。统计数据显示,1至9月,全省参与招标投标活动的经营主体总量达到89853个,同比增长7%。自“双盲”评审推行以来,供应商对招投标活动的参与度显著提升。

通堵点、消痛点,河北省以“双盲”评审改革小切口,撬动营商环境大提升。9月8日,2024年全国优化营商环境创新实践案例发布,石家庄市“探索推进招标投标‘双盲’评审改革”成功入选。

7月8日,“双盲”+全程网办+远程异地+分散评标全流程评审项目——河北水文智慧平台建设项目中标结果公布,中标人是来自陕西西安的山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本次评标以石家庄市为主场、雄安新区为副场,“盲抽”石家庄、雄安新区两地专家,通过远程异地评标协调系统进行线上“盲评”。

远程异地评标,有什么好处?石家庄市行政审批局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科科长王利强表示,这不仅能破解项目评审过程中专家“熟面孔”等问题,还能推动区域优质专家资源共享,解决专家数量不足、专业类型不均衡的难题。

负责河北水文智慧平台建设项目的招标代理机构有关负责人付蔚有多年招投标工作经验。“有了异地专家评标,再也不用担心投标人‘围猎’专家,这样评审中标的企业性价比更高。”付蔚说。

为有序推行远程异地评标,河北省通过调增专家专业个数、相近专业关联合并等措施,进一步扩充评标专家数量。截至目前,省统一评标专家库中最细分专业类别专家人数均达到100人以上。

一个个支持政策实打实地施行,一项项务实行动深入推进……目前,投标“不出门”、开标“不见面”、评标“屏对屏”、办事“零跑腿”已成为河北省招投标领域的常态。

10月25日,涿鹿县灵泉河河道治理工程施工项目建设正有序推进。中标单位山西华恒远建设发展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张美对河北省“双盲”评审招投标全程电子化流程赞不绝口。“实行‘双盲’评审后,我们外省民营企业在河北发展的信心更足了。”张美说。

“双盲”评审,是河北省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的创新之举。省数据和政务服务局公共资源交易和招标投标指导协调处处长韩英利认为,“双盲”评审,保证了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有效避免了对不同所有制企业的差异化对待。

公平对待不同地域、不同所有制企业,加速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1至9月,7800余家其他省份企业参与河北的10000余个项目投标,中标率达38.3%。

以营商环境之“优”,提振企业发展“心气”。截至9月底,河北省招标投标经营主体库新增经营主体超5.5万家,其中新增省外经营主体占比35%,提振了企业信心,激发了市场活力。(记者苑立立)